1.外汇[华南理工大学2011金融硕士;首都经贸大学2005研]
答:外汇是“国外汇兑”的简称。外汇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动态意义上的外汇指人们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动态的外汇等同于国际结算。静态意义上的外汇具有三个特点:①普遍接受性,即必须是在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外汇资产;②可偿性,即这种外币债券是可以保证得到偿付的;③可兑换性,即这种外币资产能自由地兑换成本币资产。它可以进一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静态外汇泛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在各国的管理法令中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解释中所沿用的便是这种概念。如中国1996年1月颁行的《外汇管理条例》第三条对外汇的解释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①外国货币,包括纸币和铸币;②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的付款凭证和邮政储蓄凭证等;③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等;④特别提款权和欧洲货币单位;⑤其他以外币计价的资产。狭义的静态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按照这一定义,外币有价证券和外国钞票等不能直接用于国际间支付的外币资产,不能构成狭义的外汇。
2.购买力平价[东北师范大学2008研]
答: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有很长历史且影响深远的汇率理论,中心思想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无非是因为外国货币具有在国外购买商品的能力。同时,提供本国货币,也是提供一种购买力。因此,两种货币的汇率应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而货币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这个比被称为购买力平价,可表示为以下两个公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式中,PA为A国物价总指数;PB为B国物价总指数;汇率r为两国物价总指数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r1=r0,式中,r0为基期汇率;r1为某一时期汇率;PA0、PB0和PA1、PB1、分别为A、B两国在基期和某一时期的物价指数。在这里,汇率r1反映两国相对物价指数变化之比。这一学说是论证不同货币之间为什么可以比较的外汇理论,它与铸币平价说是同时存在的。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含金量同等的铸币并不必然有同等的“购买力”。在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从其开始存在直至今天,核心的矛盾是:这一学说要以两国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大体相仿为限制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可比性较为充分;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可比性则较小。
3.直接标价法[南开大学2000研;中南财大2008研]
答: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或“价格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1或100、100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它是与间接标价法相对应的汇率标价方法。在此标价法之下,汇率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单位外国货币的价格。汇率越高,表示单位外币所能换取的本国货币越多,表明外国货币的币值越高、本国货币的币值越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4.有效汇率[金融联考2004研;上海财大2000研;中央财大2008研]
答:有效汇率指一种货币相对于其他多种货币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汇率。有效汇率与双边汇率的关系类似价格指数与各种商品价格的关系,因此又称汇率指数。它反映了一种货币价值的总体变化趋势。汇率指数的构造方法是:①选择一篮子有代表性的货币,通常选择一些与本国对外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的货币作为计算基础;②确定每一个双边汇率的权重,根据所选择的权重标准不同,汇率指数的计算有下列几种方法:a.出口值有效汇率指数=对A国汇率×对A国出口值/一国出口总值+对B国汇率×对B国出口值/一国出口总值+…;B.进口值有效汇率指数=对A国汇率×对A国进口值/一国进口总值+对B国汇率×对B国进口值/一国进口总值+…;C.双边贸易有效汇率指数=(一国出口值×出口值有效汇率指数+一国进口值×进口值有效汇率指数)/(一国出口值+一国进口值)。另一种解释:有效汇率指某种加权平均汇率。作为权数的指标主要有劳动力成本、消费物价、批发物价等。其中,以贸易比重为权数的有效汇率反映的是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总体竞争力和该国货币汇率的总体波动幅度。一国的产品出口到不同国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汇率,另外,一国货币在对某一种货币升值时,也可能同时对另一种货币贬值,即使该种货币同时对所有其他货币贬值(或升值),其程度也不一定完全一致。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人们开始使用有效汇率来观测某种货币的总体波动幅度及其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中的总体地位。以贸易比重为权数的有效汇率的公式如下:
5.Real Exchange Rate[上海财大1998研;人大2005研]
答:Real Exchange Rate中文译为“实际汇率”,指在名义汇率基础上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汇率。根据纸币制度下汇率是否经过通货膨胀调整,汇率可分为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是由官方公布的或在市场上通行的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它是随着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的变动而变动的外汇买卖价格,不能反映两种货币的实际价值变化。实际汇率的计算公式为:e=E·P*/P,其中e和E分别代表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P*和P分别代表外国和本国的有关价格指数。实际汇率剔除了通货膨胀对于货币实际价值的影响,因此它比名义汇率更能反映不同货币实际的购买力水平,并且可以用来衡量两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竞争力。
6.间接标价法[中南财大2008研]
答: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或“数量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1或100、10000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它是与直接标价法相对应的汇率标价方法。在此标价法之下,汇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单位本国货币的价格。汇率越高,表示单位本币所能换取的外国货币越多,表明本国货币的币值越高、外国货币的币值越低。目前只有英国和美国采用间接标价法,但美元对英镑汇率保持了过去习惯用的直接标价法。
7.利率平价理论[南开大学2005研]
答:利率平价理论是一种汇率理论,首先由凯恩斯提出,后由英国经济学家保罗等西方经济学家对其进行研究并对其发展而成,它系统地揭示了利率和汇率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尤其是揭示了远期汇率的决定因素。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尤其是远期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相对收益,其中主要受利差影响。当本币利率较高时,套利资本愿意更多持有本币投资,以获得更高收益。此时,资本流入国内,本币需求增加,外币贬值。同样,如果外币利率较高,资本外流,本币贬值。由此可以预测,当汇率偏离均衡值时,如果国家间套利无风险,则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幅度等于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的差额,或升值幅度等于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即f=r-r*利率平价理论从资金流动角度讨论了汇率的决定,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利率平价理论是一个流量理论,没有考虑存量问题;第二,利率平价理论以套利为基础,但是资金供给并非无限大,因此套利不能无限制的进行;第三,忽略了外汇交易成本与外汇管制。
8.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东南大学2012研;华中科大2002研;北邮2008研;中央财大2009研]
答: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是汇率决定理论的两种形式。(1)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对之进行系统的阐述是由瑞典学者卡塞尔于1922年完成的。其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购买力,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主要有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看来,货币数量决定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从而决定汇率。所以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2)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由凯恩斯于1923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差价决定,不久英国学者爱因齐格进一步阐述了远期差价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为升水。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牟取利润。利率平价理论又分为抵补利率平价和非抵补利率平价两种。前者假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进行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因此分析的是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的实际值。后者即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即假设交易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因此分析的对象是汇率升贴水率的预期值。(3)同为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的分析角度不同:①购买力平价理论从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价格的性质着手研究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它主要由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商品市场间存在的联系,分析汇率与价格水平间的联系。②利率平价理论则考虑到现实生活中,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国际资金流动的发展使汇率与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利率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4)在理论关系上,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互相补充。购买力平价侧重从中长期的角度分析,一国发行的货币数量决定货币的购买力,进而决定两国的汇率水平;与之相比,利率平价说是一种短期内的分析,在短期国际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数量决定利率(资金价格)的波动,进而国际资金的流动又使利率间的差异影响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