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路上,领导几个追命连环call,急着找一份资料。隔着电话,我都能想象出他气急败坏的样子。帮忙的同事无辜挨怼,我的心一晚上提着,生怕第二天向我开炮。
和家人说起时,觉得甚冤:我不知道几点会要哪个资料,不知道下班该不该等,等多久,不知道明天该不该解释,该怎么解释。这样的事曾发生过多次,周末会突然接到电话要某个照片某个电子版,立时当下就要,马上要!于是,上班时下班后,都心里时刻准备着,等待某刻某个不知名做到或做不到的要求降临。
朋友的一句话让我恍然:你是太在乎这份工作太在乎领导的看法了。
朋友说,这两天简直不想呆在家里,熊孩子到了叛逆期,你说一句他怼十句,句句心塞,分分钟变咆哮帝。
朋友说,想想当初生他带他时的血泪,上学后的悉心培养细心呵护,对比今天那张纯真上脸上憎恨的表情,嘴里吐出的愤怒语言,不知自己上辈子做了什么错事。
朋友说,小时候那么可爱的孩子,软软糯糯的一团,娇声娇气地叫妈妈妈妈,现在一张嘴就是一把刀一支箭,刺得心上鲜血淋漓,打吧,不舍得;骂吧,不忍心;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我说,你是太爱孩子太在乎孩子的感受了。
书本里说,人们都有投资心理,在做某件事时潜意识里都会希望从中获得一定收益。往这件事里投入的金钱、精力及情感都被列入成本。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的投资是不能保证收益和投入成正比的,且有些事情可能是投入得越多收益得越小,大部分的人无法接受这种情况,仍充满期待,在持续期待却看不见收获时,就将这种期待转化为情感需求,一旦受挫,影响更大。
比如同样是对待孩子,父母对回报的期望不同,受到的影响就不同。母亲往往因为投入得多付出得多,所以期待更多,一旦受到结果的打击,受到影响更大,情绪更激烈;父亲则不然。
工作也是同样,对工作投入的期待就是薪酬的回报,如果领导的态度可能影响到这份回报的多少,就会在乎、忐忑、惴惴不安。
我听过另一个故事。
有两个朋友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同样天天挨领导训,一个总是把心事记在心里自己发愁焦虑,另一个总是不在乎的样子,该做什么还做什么,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最终,前者辞职,后者升职。
有句大俗话,难听的话就当他是个屁,放了吧。
话糙理不糙。知道是个屁,不放憋着,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嘛。
现在的社会,高学历高智商者甚众,却少有人能明白这一点。
既然已对他付出恁多看重恁多在乎恁多,为何要计较恁多想恁多纠结恁多。
在乎他,就放过他,也放过自己吧。
,"sh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