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英国表演艺术产业的代名词,伦敦西区(West End)是与美国纽约百老汇齐名的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
说到西区,先讲一个看过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19世纪中期,伦敦西区伦敦皇家剧院有个歌剧演员,因为资助人首演后退出,演出状态受到影响,决定将某晚演出作为自己的告别演出。当她在台上表演那段最难的演唱时,她感觉到有双手搭在自己的肩膀上,帮她矫正姿势,孕育情感,接着声音顺畅流露,演出大获成功。
类似的故事,据说还发生在这个剧院演出音乐剧《国王与我》的女演员身上。她回忆说自己感觉到有人进入到她的身体代她演唱,助她完成了完美的表演。
而当时剧院的经理说,这位“魅影”导师如果存在,应该是19世纪的一名喜剧名角,当年他演出时心脏病突发死在了舞台上,之后,总会有人在夜晚剧院灯光熄灭时,看到这位诙谐大师坐在楼上的包厢上会心地笑。
在这里,神秘诡异的传闻,为历史悠久的剧院平添了一条风景线。
颇负盛名的“伦敦西区”有些啥?
在英国伦敦现有的100多个剧院中,有49个集中在伦敦西区,它们围绕于夏夫茨伯里和黑马克两个街区,坐落在方圆不足一平方英里的弹丸之地。
这些剧院大多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规模从400多至2000多观众席不等,为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剧目提供了演出场所。
在这49个剧院中,有42家是商业性剧院,主要通过商业化运作获得各自的发展能力;而其余的7家剧院则是国家级的非商业性剧院,主要通过政府资金扶持和赞助维持运营与发展,后者一般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比如前文提到的皇家剧院,以及皇家莎士比亚剧院、皇家宫廷剧院等。
在这里,你能去莎士比亚环球剧场(Shakespeare's Globe Theatre),领略还保持几百年前剧场布置的演出:这里没有音响设备,没有剧场灯,没有多媒体和现代化升降装置,白天演出依靠日光,晚上则依靠剧场内的照灯。
在这里,你也可以光临布什剧场,感受它独特的人文魅力,这个始建于1972年的剧场,拥有专业的文学团队,全力挖掘各种优秀编剧作品,由它制作的获奖作品已经超过三位数。
在这里,你还可以拜访皇家宫廷剧院(The Royal Court Theatre),这个“伦敦最酷剧院”,也是《纽约时报》笔下“欧洲最重要剧场”,除了早年以演出剧目囊括世界戏剧经典之作闻名外,现在还致力于促成年轻作家“草根”作品的国际化。
“伦敦西区”是如何长盛不衰的?
正是这些风格各异的剧院,构成了长盛不衰的“伦敦西区”。作为戏剧中心和娱乐中心,伦敦西区和“百老汇”一样,从内容和制作,都拥有着一套相对成熟的规范。
▶伦敦西区演出丰富的戏剧作品。
从音乐剧、话剧、歌剧、芭蕾舞到现代舞、木偶剧、儿童剧目,这些题材你都能在伦敦西区的剧院观赏到。此外,这些年来伦敦西区还形成了相对常规的六大剧目类型:
一是美国经典音乐剧的复排,如黄金时代的著名音乐剧《音乐之声》、《旋转木马》,概念音乐剧《芝加哥》等;
二是美国当代音乐剧的移植,如90年代以来持续上演的迪斯尼音乐剧《狮子王》,近几年上演的《Q大街》、《邪恶女巫》、《火腿骑士》、《发胶星梦》、《泽西男孩》等;
三是英国经典音乐剧的复排,如《奥利弗》、《日落大道》等;
四是英国巨型音乐剧时代以来持续上演的作品,如“八十年代四大音乐剧”、《悲惨世界》、《剧院魅影》等;
五是英国当代音乐剧的新创。如《比利的芭蕾梦》、《震撼你心》、《佐罗传奇》等;
六是英美以外国家合作制作的音乐剧,如《沙漠妖姬》、《西游记》等。
同时,西区戏剧吸纳世界各地的舞蹈、音乐、戏剧元素,在音响设备、舞美、灯光、服装、道具上大量运用新兴技术,提升了戏剧表演的视听效果。
▶伦敦西区采用现代化的管理运作。
和美国“百老汇”一样,伦敦西区戏剧产业形成的是“剧院—名制作人—经典剧目”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并在各路资本的参与下,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和系统运作平台。
其中,剧院的管理和资本的融合,为整个西区戏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目前伦敦西区由几大剧院管理集团,包括有“戏剧制作沙皇”之称的麦金托什(Cameron Mackintosh)旗下的“卡麦隆·麦金托什(CameronMackintosh)”公司,安德鲁·洛依德·韦伯(AndrewLloyd Webber)成立的“真正好”公司(ReallyUseful Group),“百老汇”剧院重要股东倪德伦家族(NederlanderOrganization)以及“后期之秀”NIMAX公司、ATG公司等。
这些剧院集团除了剧院本身的出租运营外,通常还有自己的投资制作团队,如倪德伦家族就有自己的制作公司Nederlander Producing Company of America,ATG公司也成立了Sonia FriedmanProduction(SFP),而韦伯的“真正好”公司和麦金托什的卡麦隆·麦金托什公司(Cameron Mackintosh Limited)本身就负责音乐剧的制作和授权。
▶伦敦西区演出机制灵活,并重视培养戏剧观众。
伦敦西区的剧院售票亭如今在演出前一周出售折扣票。
在售票机制上,伦敦西区采取多样化的票务营销方式,观众可以通过剧场直接购买、售票亭购买和网络购买等多种方式获得门票,并且西区剧院经常以优惠的票价来吸引和培养消费群体,比如伦敦剧院协会就专门设立了“半价票亭”面向青少年。
在演出周期上,根据票房销售成绩决定剧目上演周期的方式,降低了戏剧的风险成本,造就了一批经久不衰的剧目。如恐怖剧《捕鼠器》(The Mousetrap)自1952年首演以来至今已经演出了2万多场,是英国历史上上演时间最长的剧目,《悲惨世界》已演出近万场,《猫》上演了21年,演出约9000场,《歌剧魅影》也上演了20年之久,9000场之多。
与快速流变的电影与电视受众不同,戏剧观众在相对较长一段时期内,数量、范围、层次等都相对固定。伦敦西区会注意营造热烈的戏剧演出氛围、设立专门的观众评奖——英国剧迷奖(Theatre goers Choice Awards)等,提升观众参与伦敦戏剧的热情。
▶伦敦西区的发展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
伦敦西区的剧院会将一部分剧目制作成本转移给政府,以降低成本风险。比如,伦敦西区的5家国家级非商业剧院会接受政府补贴,先上演一些艺术价值较强的剧目,如果这些剧目能够获得认可,再转入商业性剧院演出。如音乐剧《悲惨世界》和话剧《侦探到访》等,都是先由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和国家剧院进行试演,再转入商业性的王宫剧院和盖里克剧院演出的。
位于伦敦南面的城市埃普索姆的莱恩戏剧学院(Laine Theatre Arts)英国音乐剧学校最大的特色就是和西区剧院的直接联系。
在英国,音乐剧学校的最大特色,就是将人才教育与伦敦西区剧院形成直接的联系,所有师资力量大都就职于西区剧院,表演经验丰富,主要由“常任教师”和“客席教师”构成;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以欧盟国家为主,背景各不相同,年龄大约在15到25岁之间。学生毕业后也能够直接效力于英国西区,由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伦敦西区之外的边缘剧场,为西区戏剧产业补充了新鲜空气。
伦敦西区的戏剧产业格局也有类似于百老汇的层级梯度结构(百老汇—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除了49家集中在西区的剧院,分布在伦敦各个角落的边缘剧场(Fringe Theatre)也别具时代气息,剧场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艺术追求,变换多端的自由空间,让这里成为艺术家理想的栖身之所。
Regent's Park Open Air Theatre是英国的全露天室外剧场,剧场坐落在London的Regent公园里,拥有1240个室外座位,是英国拥有座位数最多的剧院。
每当灯光渐暗,大幕拉开之时,伦敦那些形形色色的“黑匣子”里,就开始上演不一样的精彩。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平台: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