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春节假期和业务淡季,我稍微闲了下来。趁着这个机会,我做了很多“无所事事”的事情,比如放假去海岛吃海盐晒命,沿着海岸线跑了9.99公里,在社交软件上联系了新老朋友,周末自己随便走走找个好吃的,捧着两个人都吃不完的爆米花套餐去看电影,在网上学了几节经济学课程,看了一本精读版的心理学书籍,浏览了一下行业最新的技术和商业发展资讯,认真地打了几局网络游戏,删掉了手机里很多没用的账号软件垃圾,还有重新打开个人公众号想写点东西......
因为不需要无时无刻地与绷紧联系在一起,我多了很多思考的机会,走在路上都会不自觉地陷入思考,不由自主地思考生活、职业、亲人、朋友、知识与成长。那天跑完步,我在桥上看着海边亮起的灯火,吹着太平洋过来的风,任夕阳的余热照着额头汗干,思绪在自然地放空着。路灯缓缓地亮起,我忽然间意识到,工作以后,多久没有像这样在一个普通平凡的日子感受到那种脑子没有打结身体在跳动的呼吸,那种没有因为几点一线熬夜加班而惶惶而终又一天的内心充实与欣喜。
理了理所思所感,想起了身边和圈子里一些很棒的朋友们,忽然觉得,能在平常的日子里保持身心健康年轻上进,没有让自己平白无故地被平庸着,可以时常描绘色彩,也会偶尔创造惊喜,这样的不平凡,才是真的了不起。
思路决定出路,学习才是硬道理
前几天看到一个段子,说某企业给应聘者出了一道面试题:“开着车的你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晚上经过一个公交车站,发现三个人在着急地等着公交车,其中一个是需要马上送去医院的病重老人,一个是曾经救过你命的医生,一个是你做梦都想娶错过就再也遇不到的女人,但是你的车只能载一个人,请问你会如何选择?”这个企业面试了两百多人,答案五花八门,但最终只录用了一个应聘者。他的回答是:“把钥匙交给医生,让他载着老人去医院看病,而我自己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交车。”
看完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想为这个小伙子点赞呢?想想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家庭和学校告诉我们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不对的,仿佛这个世界是非黑即白的。然而,长大以后才发现,环境充满了多样性,问题的解决方式不是单一的,未来有很多种可能性。但是,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是为生产标准化产品而定义的,支撑起标准化流程的底层民工也就是无数或风华正茂或饱经风霜的职场人,很容易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陷入机械重复和不加思考的日常循环,从而形成了单一的,路标性的思维模式。
哪怕是身处于科技行业的车间,一旦闭目塞听就瞬间成为了井底之蛙。最近看了一个研究报告,才知道当很多中国出海企业的销售还在外面艰难地拼命拓展安平项目时,当很多国外客户还不懂什么是NB-IoT时,2017年国内在“雪亮工程”的政策引导下,已立项了90多个超亿元预算的平安城市工程,智能交通领域也诞生了10多个亿元大单,由云计算、大数据、AI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与城市生活场景相结合的智能城市运营和应用正在逐步变成现实。这些切实发生着的行业动态,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在外面也没了解相关资讯的科技民工来说,我刚看到的时候是惊讶的,细细想来又觉得惊心。行业的边界在打破,技术将深刻地融入消费者的生活,与每个人的日常息息相关,我们的职业思维和技能也将随之变革。没有思路,也跟不上快速学习的节奏,就真的Out了。
所以啊,偶尔从循规蹈矩的工作中,跳出来放空一下头脑,想想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接纳新鲜事物,保持对探索未知的好奇,我认为是当下一件非常有脑的事情。
价值决定不可替代性,安全感源于投资自己
最近发现简单的经济学理论蕴含着蛮多有趣的道理。有人说,价值是由价格决定的,而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我们在做项目定价的时候,也往往从投标阶段就开始拼解决方案的成本,企图用成本优势来压垮竞争对手,在客户的预算范围内挤出符合公司要求的一点利润。然而,成本越高售价越高的价值或价格成本决定论,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只有1000块钱成本的苹果手机要卖6000块钱,为什么明明成本并不低的用车行业里互联网创业公司要补贴烧钱去打价格战。这时候,经济学的奠基性理论供需关系告诉我们,产品有价,不是因为产品有成本,而是因为市场对产品有需求。用供需关系理论来看职场,与其忧心忡忡地拼业绩和履历,费劲地讨好各种关系,去包装自己的身价,不如切实地找到自己适合市场需求的亮点在哪里。而树立亮点的有效方法,就是投资自己。
可悲的是,在现代社会的浮躁与压力之下,我们每天在匆忙的上班下班吃饭睡觉的几点一线里牵绊着,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就要开始为结婚买房生娃而疲于奔命,某个创业成功理财致富的例子在广泛地渲染着机会的稍纵即逝,投资自己,在这个时代看来机会成本太高了。更为可怕的是,当物质需求占据了人大部分的体力,精神需求在不知不觉中已被麻木所忽略,读一本好书,培养一个爱好,修炼一门技能,结交一位益友,被加班,炒股,打牌,昏睡一个周末所取代,品质增值的机会随着时间不断流逝。结果就是,我们越来越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也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不跳出舒适区,恶性就在圈里不断循环。
所以啊,当买不起房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阿Q一下,先握住青春的资产,严肃地行动起来,有策略地投资一下自己?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还是个有爱的人
记得去年秋天回国的时候见了一位“前同事”,我约他出来吃饭,他跟我吐槽说,感觉这几年自己的每分钱都是靠“骂人”给骂出来的。作为一个在一线业务里经常被骂和看多了骂与被骂的人,我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他的感受。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也碰过让人”无语凝噎”和“一脸懵逼”的各位“牛人”,也知道在业绩和KPI导向下人的思维是如何从客气恭敬向尖锐刻薄甚至是不怀好意而靠近的。工作如此,生活和感情也是如此,一些人,一堆事,口难言,心忍辩。这几年,虽然有时候我还会幼稚地跟一些事情过不去,但更多的时候,经历了所谓“职业化”的打磨后,仿佛自己早已失去了和别人吵架的能力,甚至会选择逆来顺受。当办公室的灯光暗淡下来的时候,我反而怀念起从前那个幼稚却还热着脑袋的自己。在少年的世界里,没有成人的世故成熟,却也来去干净,拿得起放得下,没有这么多的顾虑和纠结。工作如此,生活和感情也是如此,那个人,那点事,过无云,来即往。我怀念的,是那种无论是什么,既会在意又能放开,可以平静却仍对人事物抱以宽怀的热爱吧。
时间一直走,当00后步入成年纪,90后已经开始变得佛系。有人说,佛系少年易被欺。想起高中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每逢讲到励志一刻,就会说起她那句经典唠叨:“吃亏是福。”高中毕业七八年了,不能说我体会到了这个道理,但我明白到,吃亏了还不埋怨这个世界是一种能力。弗洛姆《爱的艺术》里面说,爱更像是一种信仰的行动,它是给予而后得,培养信仰和勇气是人这一辈子的课程。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没有了象牙塔的美好与安稳,在一路赶场的旅途里还可能会经历不少的打击、失望、难过、吃亏、背叛甚至是丑恶,要支撑自己坚持去升级打怪,去改变困境,去装饰内外,去成就念想,必须得有一颗强大的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的心,以及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会发生的信仰。
所以啊,虽然鸡汤里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但更希望的是,你若少年归来,愿你依然心中有爱。
思考出路,武装成器,爱在自己。
上班了请你加油,吃饭了就要开心,睡觉时记得盖好被子,给予和感受温暖是你的小确幸。
前方有路,手中有剑,心中有爱,是一路奔跑的生活里最好的状态。
昨晚有位好朋友给我发来一条信息,说很羡慕那些活得健康、快乐和自由的人。我回复说:“你说的每一点,我都差一点,希望接下来可以为了健康、快乐和自由再努力多一点。”
与君共勉。
个人微信公众号:燃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