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丹尼尔·卡尼曼的这本《思考,快与慢》,里面有许多关于心理决策方面的行为实验。我们的大脑有时会犯懒,不经思考便作出一些不可靠的结论。这正是书中所说的系统1的偏见。独立思考正是要不断提高系统2的介入,运用理性来克服直觉以及经验带来的错误判断。我们为何那么容易冲动消费?群体智慧如何发挥最大作用?书中通过一系列行为实验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应对策略。
白鱼吃糖果
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在一篇名为“大脑怎样产生信任”的文章中,以17世纪的哲学家斯宾诺莎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关于信任与不信任的理论。吉尔伯特提出,在理解一个陈述之前,一定会先试图相信它:如果这个陈述正确的话,你必须先了解它的观点究竟是什么意思。只有这样,你才能决定是否怀疑它。最初你产生相信某种观点的想法,是因为系统1的自主运作,这种运作包括构建这一情况下可能性最大的解释。
吉尔伯特认为,即使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陈述也会唤起人们最初的信任。他给出“白鱼吃糖果”的例子。你有可能意识到一个关于鱼和糖果的模糊印象,这个印象的产生过程,就是联想记忆自动搜索“鱼”和“糖果”这两个概念之间各种联系的过程,这一过程会使这种很荒唐的说法看起来竟有些道理。
吉尔伯特认为系统2的工作就是不信认/质疑。系统1不仅好骗,还容易产生偏见。尽管系统2掌握怀疑和不信任的大权,但是它有时很忙,不忙时也很懒惰,总会擅离职守。已有证据显示,当人们劳累或是精力耗尽时,更容易受那些空洞却有说服力的信息影响,例如广告。
光环效应与群体智慧
如果你赞同一个总统的政见,你可能也会喜爱他的声音及着装。喜爱(或讨厌)某个人就会喜爱(或讨厌)这个人的全部——包括你还没有观察到的方面——这种倾向就叫做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偏见,这种偏见在我们塑造对人与环境的看法时起着很大的作用。系统1可以通过很多比现实更简单却更连贯的方式来表现这个世界,光环效应就是其中一种。光环效应注重第一印象,后续信息很容易被消解。
想要从大量证据中获取最有用的信息,你应设法使这些来源相互独立。这也是警察办案时所遵循的规则。如果某个案件有多个目击证人,在录口供之前,这些证人是不能获准讨论案件的。这样做不仅是为了防止不怀好意的证人相互串通,还避免了没有偏见的证人相互影响。交流过各自目击过程的证人容易在证词中犯相似的错误,降低了他们所提供信息的总体价值。减少信息来源中的冗赘信息总是没错的。
企业高管需要花大量时间主持会议,独立判断原则(及解除错误关联)可以直接应用到这些工作中。在开始讨论某个问题之前,先让与会的每一位成员各自写下简短的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很好利用小组里不同知识和见解的价值。而开放性讨论这一常规做法总会注重那些发言早而又强势的人的意见,使得其他人一味附和他们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