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娃这条艰辛的道路上,每个父母可能或多或少地有些错误的思想。有的你已经意识到了,有的你可能正在犯,且不自知。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由美国3位教育专家撰写,书里给出了家长容易犯的6大谎言。我在这里提取对我个人影响较大的3大谎言,并加以解读,希望对你有用。
一、别人家的孩子_____________比我家孩子好
这个填空题,很多父母都会做,你也会,我也会。
“别人家孩子会读书了。”
“别人家孩子学习很棒!”
“别人家孩子,很会交朋友。”
在你的眼里,“别人家孩子”比自家孩子厉害的地方多了去。
哪怕,我家扭扭还不到2岁,我已经自动get到了这项技能,同学的孩子,18个月会背10首唐诗,呃,我家扭扭只能说1个字;朋友的孩子,16个月,从1到10,背的滚瓜烂熟,呃,我家扭扭只会数1、2。
其实,以上填空题都是假的。
- 真相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每个家庭、有你看不到的难处,每个孩子有你看不到的缺点。
我们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心态平和,尊重孩子的发展,相信孩子。
二、孩子既不喜欢我,又不听我的话
亲戚家有10几岁的孩子,他们都很辛苦。因为,我去他们家做客就发现,孩子都是对父母爱理不理,父母讲话,也像没有听到一样。而家长则是无奈脸。
本以为这只是个案,看了这本《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才发现,这是正常现象。
作者提及,“孩子越小,父母脸上流露出的希望和信心越多。然而,等到孩子10几岁时,世界好像变了个样。”
孩子是不是真的不理父母说的话,是不是不喜欢父母?——不是!
- 真相就是:孩子个个耳聪目明。
如果你家里有10几岁的孩子,你一定得注意了:父母其实是能够影响青春期的孩子的,即使孩子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你说的话,他都听着,你对他有很大的影响而不自知呢。
所以,我们在跟孩子说话时,要注意分寸,说话得有分量,在教育孩子时,得有的放矢。
在这里,存在一个误区,以为父母跟青春期的孩子做哥们,做朋友,是上上策。其实,不然!
这个算是颠覆了我的认知吧。
提倡跟孩子做朋友的观点,主要针对父母是50/60年代,比较独断权威的类型,有可取之处。
但你想一想,现在这个年代,还需要这个想法嘛。另外,青春期的孩子朋友一大堆,可父母只有一对,所以,如果腹膜炎一门心思地想做孩子的“哥们”,那么可能会失去的不仅是孩子的尊重,还会有孩子的安全感!
所谓安全感,即孩子心里清楚:跟自己比起来,爸妈是更为强壮的人。一旦孩子觉得自己是家中最为强势的人,这种安全感就会消失。因为,他还小,无法背负如此重大的责任!
如果父母不够强势,孩子通常会故意试探一番,逼迫父母拿出气势来对付他们,一旦父母服软,孩子就会底气大增,扮演起小大人的角色,满以为父母既然不够强壮,没有能力照顾孩子,那么照顾父母理所当然就是自己的责任了,这种情况,会让孩子反感,并失去安全感。
所以,请各位父母,注意了!一定一定在孩子那里要有权威,让孩子意识到你是大人,他是小孩!
三、所有的办法都试过了,就是不行。
小朋友犯了错,父母各种办法都试过了,就是没用!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给出了答案。问题就是在于:
- 没有将一种方法坚持到底。
比如:
有些父母关盖子禁闭一周,发现没有效果,赶紧换个方法;
儿子打妹妹,父母惩罚他打扫妹妹的房间,可是事后他对妹妹更加恶劣,于是,这个方法又被放弃。
当然有很多因素导致惩罚收不到效果,实际也没有哪种方式可以包治百病,所以真正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恒。
教育子女,切忌打一枪换一炮,这个不行就试试那个,看看哪种方式惩罚孩子最有效。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一种方法做下来,结果可能就是你想要的。
四、在_方面我可不行
就像第一个谎言一样,这也是一道填空题,不过主语是父母。
面对小孩的哭闹,父母容易陷于我就是没啥耐心,我就是没用,人家俩娃都能轻松应对。。。等等各种负面的,自我否定的陷阱里。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也是感到无奈,觉得自己欠缺太多,这里不行,那里也不行,孩子才会这样不理睬自己。
- 其实真相是:你样样都很行!
之所以做了你孩子的父母,一切皆是缘分。
每个做父母的,在某个时刻,都感觉自己无能,这是正常的。哪怕,你工作上能力再强,你做个有钱人,你特别擅长与人打交道.......
但,既然我们在家长的位置,肯定拥有力量和资质。
总结
1、谎言:别人家的孩子_比我家孩子好。
真相: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2、谎言:孩子既不喜欢我,又不听我的话
真相:孩子个个耳聪目明,你对孩子有影响力;
3、谎言:所有的办法都试过了,就是不行。
真相:持之以恒,才会有效。
4、谎言:在_方面我可不行。
真相:你样样都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