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前,翻看微信公众号。读了一篇文章《比跑马拉松更难的是--36天每天跑1英里》。一个叫Derek的外国小伙,2015年的新年计划是每天跑步1英里,坚持一整年。他用视频记录了跑步的每一天。放到网上,火了!这足够激励很多人,激励那些不屑于小事的人仔细思考一下坚持的力量。
2016,新年伊始。也看到有人的新年愿望是跑步365公里、666公里,平均到每天也就是1~2公里的样子。看着太小case了。但是执行呢?是否每天都能够坚持去做这样一件小事?生活在北京,可能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与雾霾天做斗争。喜欢户外的小伙伴,望天行动,成了最大的障碍与借口。也看到有小伙伴嚷嚷多次要跑,但始终没有看到下文。日复一日的蹉跎,不知道这日日累计的跑量最终是否压垮自己,半途而废?
生活中的我,并不是一个常性的人。最难做的事情就是坚持,哪怕一件极其简单的小事。比如每天背10个单词、背诵一篇英文,或者每天听半个小时英文,做一下皮肤保养,每天记录生活,坚持打卡。每件事都花不了太长时间,但就是每次都不自觉地会忘。归根结底,是没有很强的内心动力。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里常会升起一个声音:你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一切需要多少代价,这代价值得不值得付出?那些清楚自己的内心需求,能够得到正面积极答案的人,会更明确目标,也就执行得相对无压力负担。而那些不清楚目标、没有很大内心动力的人,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会在每一次试问中慢慢动摇,直到找到一个借口说服自己,放弃目标回到原来的舒适区。
曾看过一本书《奇特的一生》。书特别的薄,一个小时就能翻完。但里面却记录了一个人传奇的一生。一个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他一生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加之各种各样的论文,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涉及到的领域: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回忆录。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仅仅地蚤的分类这一项工作,是在各地考察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做出来的。从三十年代到一九五五年,柳比歇夫搜集了三十五箱地蚤标本,共一万三千只。其中五千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三百种。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五倍。对跳甲属的分类,研究了一生。
一个人做这么多事情,是怎么做到的?
看其一生,你会发现他的一生平凡日常到有些枯燥无趣。他从一九一六年开始记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没有任何原因、任何事件、任何情况会让他中断。 翻看他的日记,都是一些短短的明细账,记着当天干过的事,用了几个钟头几分钟,没有记叙,没有细节,没有思考,更没有情绪。每天按部就班地做同样的事情,时间记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细看每一天,日常到与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同。他同样需要开会、挤地铁、散步、每天睡10小时,只是他每一次散步,都用来捕捉昆虫;在那些废话连篇的会议上,他演算习题;在地铁上的2个小时,他学习。除了对时间精确地记录管理,在时间里找时间。他的成就在每日践行的那些小事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累计足够的长,量变到质变,是否正应和了“一万小时理论”?
很多简单地道理,人人皆知,不必多言。正如一些人无法理解疯狂跑马拉松的人,那么枯燥无趣的运动怎么可以跑那么久,且全国各地去跑?那是因为他没有去做,或者做过,没有从中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改变。
想要喜欢上一个人,一样东西或者一项运动,就坚持每天都去做一件跟他有关的小事。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最好的生活就在日常,人最棒的就是每天坚持做好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