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什么是命中注定的结局》
作者:周作人 [美]海伦1凯勒 /等
001、《论老之将至》罗素
罗素描写的外祖母与忧郁绅士的故事能引人思考:她问一位面容悲哀的老年绅士忧郁的缘故,他说他刚刚同两个孙女分手。“天啊!”她叫到,“我有七十二个孙儿孙女,如果我每次分手就要悲伤不已,那我早就没法活了!”“奇怪的母亲。”他回答说。
可能很多人会跟忧郁绅士的想法是一样的,她怎么能如此寡情呢?然而它却委婉告诉了人们豁达、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才是长寿(成功)的根本,让自己沉浸于悲伤中能改变什么呢?
不要把精力放在已经过去或无法改变的事情上,要找到自己的爱好。这样的人无论何时都是充满活力的,这样的人长寿才有真正的意义。
不管是老年人还是什么人,沉湎与往事和过度依赖都是需要谨慎预防的。
002、《图画与人生》丰子恺
图画与人生的关系,就只是“看看”。然而这个单纯的“看看”却引来了眼睛与嘴巴、肉体与精神的不同境界,以至“看看”这件事在人生竟有了重大的意义。
作者的思维独特新颖,用眼睛和嘴巴来譬喻图画与人生,真可谓脑洞大开。看似雅俗共赏,其实大智若愚,一点的相关与无关都被充分调动利用起来,实在是学习写作的人应该细细品味的。
读完这篇文章后让我越发感觉散文真是一种很奇妙的文体,这应该是最能代表“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写作方式吧!
003、《27年的跑步生涯》村上春树
作者没有太多励志的话语,却在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了积极和励志的意思,比如作者描述自己生活状态改变后的心里、肥胖体质和因为小情绪问题采访长跑运动员等小故事,不但充满了正能量,而且语言运用也是幽默诙谐,自然风趣。写作审美追求的所谓“大朴不雕、自然之道”当如是。
作者通过跑步描述了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不同,记录了自己的改变,体悟和成长,既有时间的长度,又有精神升华的高度,无论从写作手法还是语言表达,或者是结构顺序,都是值得反复阅读体会的精品。
004、《人生快乐的问题》林语堂
生之享受包括很多东西:我们自己的享受、家庭生活的享受、大自然的享受。诗词文艺的享受、食物的享受等等,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是比较不明显的,但它们一定能清楚地区分成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吗?
作者由此开展人生的目的和意义这方面的哲学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同举例、反问和想象等写作手法来一一说明,思路比较宽广。
人生不一定有目的或意义,就像惠特曼说的“我这样做一个人,已经够了”。
人生的目的除了享受人生之外,还有什么呢?因为天堂的生活可以是无忧无虑也可以是游手好闲。我的《冰城雪国》是不是可以参考此处修改一番?
005、《论生命》雪来
关于人生哲学这个千年命题,无数人在讨论,无数人在沉思,又有无数人从无数的角度去论证,每一个人无论从视角、思想还是写作手法来看,都有其值得学习思考的地方,可以帮助开拓思路。
无论生活中有多少美好,我们都可能会视而不见。
006、《生活的情趣》亦舒
生活就是这样,而是谁也不晓得在哪儿终止,所以谁也不想那么多,最好还是早上起来,做这个做那个,然后晚上松口气,睡觉了事。
这就是最真实的日子。
007、《生与死》【意】达·芬奇
这篇文章与其说是散文,不如说更像一首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诗歌。达·芬奇,真实多才博学的迷一样的人。
什么是睡眠?睡眠是死的形象。为什么不让你的工作成为这样:死后你成为不朽的形象;好像活着的时候,你睡得成了不幸的死人。这句话是不是需要好好理解一下才能消化?
008、《今生似被前缘误》刘墉
“随缘”不是“随便”。当我们说“似被前缘误”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当下正在创造一段新缘?当我们说“缘尽”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那一刻何尝不是缘起?
所以,那不是缘,是自找的。所以,我们没有给自己找借口的理由。
009、《去世前都可以重来》【日】曾野绫子
虽然活着的日子不一定幸福,但无论如何也不应丧失生存意念。
作者在快要五十岁的时候患了眼疾,几乎看不到光明,而且在作者形容的巧克力色的晦暗中看到的也都成了三层重叠。
医生说无法保证手术后的视力情况。不得不停止读写的时候,她偶尔会想想失明后能干什么,偶尔会冒出自杀的念头,但马上就会被自己一笑带过,她知道自己不会。
然而幸运的是不但手术成功,而且原本不戴眼镜就几乎看不见东西的她,突然看到世上的一切都是透明的。
所以她得出结论:人生在什么地点,会有什么变化,谁也无法预知,等待就行。
所以,当我们被逼到命运的墙角,有能力的时候就用尽全力反抗,能力不够的时候就用尽全力的承受,承受是为了积蓄力量。只要自己不服输,不放弃,有什么是无法迈过的坎儿呢?!
010、《人生的境遇》周国平
十条清单体。看似毫无关联的故事和感悟却道尽了人生百态,五味俱全。
011、《告别辞》金克木
看了这篇散文的开始就想起了余华的新作《第七天》,生有生的世界,死有死的王国。回顾完一生的足迹,在行将离去时,对生的自己说些什么?
012、《人生体验白云悠》郑元绪
郑元绪,《读者》杂志创始人之一,《读者》杂志原副主编。
记不清《读者》到底陪伴了我多少年,但整理箱里攒下杂志已经满了。可这么多年,为何我对此人毫无印象了呢?可见不是细致入微之人。
有人花钱难,有人挣钱难,人生啊,就是这么无奈。可真正的难于不难与金钱无关,因为人生真正深刻的留到心底脑海的体验,跟金钱实在没有太多关联。
013、《专心致志与自己所好》【日】池田大作
人生,最理想的是直到最后的瞬间,仍是建设的连续。据说柏拉图是在握着笔当中死去的,这便是人生专心致志做好自己的至高境界了吧!
也让自己成为那个始终坚持人生的前进与人生的生长的人吧,不管是终身学习者、阅读者还是践行者。
014、《兴趣与人生》冯友兰
冯友兰的《新原人》或许算得上解脱我精神枷锁的第一本书,他对人生四境界的解析将终生难忘。
这一篇《兴趣与人生》从小孩子的游戏与动作联系到无为而为,从为与不为到人们的兴趣。一个人的兴趣,可以和他的成就不一致,可以随时变动,这便如小孩子的游戏一样,随机无为,这才是最快乐的人生啊!
人生的哲理,尽在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中。
015、《何不幽生活一默》方成
烦心事来了,何不幽它一默?
玩乐,包括幽默会改变愤怒,当人生不可避免的遇上窘困潦倒、遇上风雪雷暴,不如仔细欣赏欣赏让自己羁陷于此的、常常被我们称作“不公、苦难、无可奈可”等敌人的丑陋面貌,或许它们的张牙舞爪会让我们联想到舞台上滑稽搞笑虚张声势的假道士与老巫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如意难免生气,伤肝又伤神,能改得了结果么?何不换个角度幽它一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