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胡辉南
如果给你一笔10-20万的创业资金,你会选择做什么小生意?
我想,应该会有不少人会选择做餐饮。
门槛低,投资小,见效快。盘个铺面,买几口锅,再采购些食材,马上就能开门营业,而且还是现金结算。因此,很多创业者愿意扎根餐饮业。
但如果你稍微留心,就会发现无论是小区周边还是写字楼周边,餐饮店铺总是换了一茬又一茬;就连商业街旁边的餐饮店铺,也经常贴着旺铺转让的红纸黑字。
我发现附近有一个新社区,这2年多来,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小区楼下的一排小门面迎来送往的餐饮创业大军前赴后继,但几乎没有一家能坚持做下去的。
01 - 连锁小吃
第一家进场的,是一家加盟的连锁快餐店,老板是一对夫妻,带着两小孩,一家四口吃住都在店里。
刚开始时,也有不少客流,特别是中午时段,有时候几乎满座,来消费大多数都是附近的装修工人。但这家店很奇怪,除了中午的热闹场景,早餐和晚餐时段几乎没顾客,或者只有零星的几个顾客。
我曾经到这家店消费过一次,正是晚餐时段,但店里除了老板娘空无一人。菜单上几乎都是饱腹型的快餐,最大的卖点就是便宜。
记得当时,我点了个炖汤,味道只能用勉强来形容,就是水放太多了的感觉,之后就再也没去过。
后来,也许是因为小区日渐成熟,装修的人少了,加上这条街进场的快餐店多了,竞争加大,去消费的人越来越少。坚持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最终还是关了门。
02 -广式快餐
第二家店也是家庭式小店,夫妻两人和他们的父母一起经营,面积比第一家店大两倍,专做广式快餐,价格比第一家店要贵。
但菜式上似乎比第一家店更适合本地人,从早餐的用餐人数就能看出,虽然说不上满座,但也比第一家店的早餐时段好太多,而且大部分的顾客都是小区住户和旁边店铺的老板或者员工。
其余的午餐和晚餐时段,说不上生意好,也就是不冷清,这家店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很多时候经过都会看见,店主夫妻无聊地闲坐在店里看手机。
我也到这家店消费过,发现菜单上很多菜式都不供应,也许是为了节省成本吧,菜品的内容也不实在,味道也很一般,并没有让我再次消费的动力。
03 -港式包点
几个月后,第三家店开张,是一家港式包点店,开始的定位非常明确,只卖包子和点心,可以说是和前两家店完全错开的定位,营业时间从早上7点到下午2点。
店面装修简约干净,菜单里还有柠檬茶、咖啡这些特色饮料,价格也不算贵,开张期间还特别请人到小区派单张,吸引了很多小区住户来光顾,早餐时段特别热闹。
后来,第二家店为了与之竞争,加盟了一台早餐车放在门口,增加了包点品类,因为是厂家配送,所以价格更便宜,抢走了不少包点店的客户。
再后来,可能是因为包点本身利润不高,加之客流量减少,港式店不再做早餐,转型做午餐和晚餐,主打东南亚风味的煎炸类快餐,定位中高端,但转型后似乎生意也没有太大起色,勉强支撑了三个月,就关门了。
港式店关门之后,本以为第二家店生意会变好,但实际上前者的倒闭对它并无太大助力,两个月后,这家店也宣告结业。
04 - 根本的问题都是定位问题
导致经营失败的因素很多,租金、成本、客流、利润等等,但我认为,这几家店最根本的问题都是定位的问题。
第一家店定位在中低端,本来没有错,毕竟市场上总有高中低端的需求,而它也确实做到了低价。但把客户群体定位为短期的装修工,虽然精准,但却不是这里的主要消费群体(小区虽然新,但不大),他们通常“来得快,去得也快”。
如果说想要定位小区里面的“低端”住户,那么就必须考虑口味的问题。不同地区的人,相应的饮食习惯就不同,像这种外地的全国连锁,很少能做到本土化,提供的多数不是当地人喜爱的菜品。
第二家店的定位是“高不成、低不就”。明明提供的是中低端的菜品,却又按中高端收费,如果做高端,那么就该更注重“品质”,让人觉得“物有所值”;如果做低端,那么就不能走“贵价”路线。
第三家店虽然走差异化定位,但却缺少独特价值,产品容易被复制,无法与竞争对手分开,当然也没有建立自己忠实顾客,只能在红海中惨烈竞争,或者在没想好战略布局的情况下被动转型,最终难以为继。
05 - 美食的需求是永远存在
你可能会说,也许因为这条街也许本来就不适合做餐饮,但无论时代再怎么发展变化,“民以食为天”的天性不会变,市场上对美食的需求是永远存在。(下一期的快餐店会证明这里是有市场的。)
我相信,只要行业份额足够大,以及企业产品或服务在产业链上有它存在的价值,就有它生存的活法。
我认为,企业成功的关键性策略是,市场、商业模式和产品,以及运用差异化战略获得的竞争优势。
个人威* 信号:biz-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