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朋友聊天的过程中感慨自己的写作不通顺不精简,朋友建议多看看古文,感受词法句意。路过书店,偶得一本《写给年轻人的简明国学常识》(作者:邹浚智),让她带我走进古文的世界。
一、本书的梳理
本书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哲学的角度阐述国学中的“善”学问;第二部分从文学的角度阐述国学的“美”学问;第三部分从历史的角度阐述国学的“真”学问。
国学的哲学部分,从百花争鸣的东周时代、独尊儒术的两汉至今、合合分分的魏晋后学派三方面进行表述。
百花争鸣的时期,老庄、孔孟、孟荀......,那个年代的先贤们用自己的思辨和作品解释世界,用影响力、授课、入职等方式影响世界。现在看那个时候的哲思,也没有过期,每一个大家的学问都有自己的体系和观点。
独尊儒术的现状,为了当时掌权人更好的控制民众,在董大儒的推波下,儒术成了核心或者垄断的认知。
魏晋后学派发展,易经玄学、程朱理学、阳明心学、清代朴学各类学科的发展或受环境影响、或受经历影响,每一个都很值得细细推敲。
国学的文学部分,从《诗经》《楚辞》开始,诗经的民歌“风”、宫廷“雅”、祭祀“颂”,楚辞的“骚”、“赋”;哼哼唱唱的汉乐府,五言诗从这里起步;建安七子的风骨,竹林七贤的逍遥,留下的代表作展露无遗;诗词盛开的唐宋,诗仙诗圣诗佛诗豪诗鬼诗天子......或五言或七绝,咏物咏史咏景咏情的婉约词、豪放词、格律词、遗民词......这些文字把我们带进了那段历史、那段心情;唐传奇、宋话本、元杂剧、明章回小说......传下来的四大名著,留下来的嬉笑怒骂,这些灿烂的文学之花,带我们看过了几千年的春夏秋冬,岁月变迁。
国学的历史部分,从记录开始,编年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杂史、政书......,《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都是编年体的佼佼者,孔子的《春秋》意在以史警戒世人、左丘明的《左传》意在补充《春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达到“有资治道”;《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都是纪传体的领头者,司马迁忍辱负重成就了《史记》、班彪班固接力完成《汉书》、范晔“以文传意”成《后汉书》、陈寿编写人物本纪和列传出《三国志》;纪事本末体的《通鉴纪事本末》、杂史《国语》《战国策》、政书《尚书》《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等书都是国家的宝典。
正如作者所描述的:国学就是一座桃花源,别有洞天,“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二、本书的感悟
这本书没有教我阅读古文,但是确给我梳理了国学的脉络。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记录在字里行间,有的作品是私下撰写,有的作品是官方授权,文字或记录、或编造、或咏情,这些拼就成了现在的历史。
总是感叹5000年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从哪里来?要做什么用?谁留下的?文中还留下了很多并不出名的名字,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去解读经典、去留存经典、去传世经典,这些人并不比那些作者轻松,但是用他们的力量书写国学的辉煌。
曾国藩说过:“读书唯敬字恒字,是彻始彻终功夫”;胡适说过:“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国学的学学习也这样“敬”、“恒”、“广”、“高”,学习他们不仅会重构表达的结构,领略文字的魅力,认识中华历史文化的璀璨,更能陶冶性情,让我获得更广的格局视野。
---虫子(2019-02-06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