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自己是“老好人”吗?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这样定义“老好人”:
他们只付出、不索取,总给予、难接受。他们封闭、感觉麻木。他们对自己的“好”非常在意,会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我是一个好人”的感觉。哪怕会因此撕毁关系、遭遇虐待和不公。
这种“老好人”广泛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这样的“老好人”呢?职场中这样的性格到底有什么危害?为什么说千万不要做这样的“老好人”呢?
为什么不要做“老好人”?
1.封闭自己,不利于人际关系
在遇到职场霸凌或职场PUA时,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想奋起反抗;但“老好人”们为了保持自己的人设,一般都会选择伪装或顺从。
而且随着“老好人”伪装的次数越来越多,他们会把真实的自己埋得越来越深,于是变得越来越封闭。
在“老好人”们看来,这种伪装和封闭能保护自己不受外界侵害。同时,这也会使他们逐渐远离人群和世界,目光变得越来越狭隘,交际圈变得越来越小,自己变得越来越不开放。
在资源至上的时代,这种摒弃一切人际关系的行为非常不利于职场的生存和发展。
2.惯性“公转,忽视自己的需求
“老好人”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喜欢讨好别人。
这种讨好,就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照顾别人的感受,一味地付出,不追求任何回报。
我的朋友丽丽就是这样。她经常向我们埋怨同事和领导对她不耐烦,自己的工作成果被同事冒领,而一旦团队出现了错误,就是她来背锅。
我们问她:“你为什么不反抗呢?”她却回答:“我怕别人不高兴。”这就是过分关注别人情绪,即使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伤害,也要满足别人情绪的典型“老好人”。
试想如果上级领导要提拔她,为了照顾别人的需求,她是不是也要放弃呢?
3.无法独立,容易迷失方向
“老好人”通常意味着无法独立。他们生存的本质需要靠别人来肯定自己的价值。
因为对他们来说,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成为一个老好人”,每次被夸奖“你真好”就认为价值得到了体现。
职场中就存在这样的人,他们每次完成工作,都是为了得到领导的夸奖,而领导有时候心情不好,他们就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时间一长,他们对工作内容和自我价值都失去了评价标准,一旦出现问题,非常容易迷失方向。如自己成为了管理者,该依靠寻求谁的肯定来体现价值呢?
4.期待太强,本质上是一种自私
“老好人”们的逻辑是:我对你这么好,你也应该对我这么好。这是他们付出行动时所抱有的期待。
其实,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一种非亲密关系,甚至是一种竞争关系。每个人因为工作而相识,如果合得来可能会成为朋友;要是合不来,视而不见是常见的情况。
但“老好人”们通常会从自己角度出发,过度关注别人的感受,认为别人需要他们,其实也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最后的结果是,“老好人”们这么强烈的期待几乎不可能得到同等回应。
如何不再做“老好人”?
“老好人”们寻求改变迫在眉睫!
1.接纳自己、容忍自己
“老好人”之所以会封闭自己,本质原因还是为了维持“好人”人设,认为真实的自己是坏的,这也是追求完美主义和自卑的体现。
要想改变封闭的状态,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认知:没有人是完美的,自己的缺点、毛病别人也有。真实一点并没有什么不好。
在工作中如果自己犯错了,或者自己的一些缺点暴露出来了,不要过度焦虑和自卑,只要及时认错悔改就好。
在逐渐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的过程中,封闭的状态自然就会得到改善。
你没有自己想得那么不好。
2.勇敢说出想法和诉求
如果同事在开会时有个观点很明显是错误的,在讨论的环节,你会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吗?
这时候,“老好人”们通常的做法是沉默,因为他们害怕说出自己的观点导致同事尴尬或不高兴。
要想改变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就事论事并没有什么影响。
当涉及到自己利益时,“老好人”们也应该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如争取升职的机会、涨薪的机会。
3.降低期待,转移注意力
老好人们还需要做的一件事是降低期待。
正如武志红在他的著作中所说的一样,成年人要成为真实且独立的自己,就需要提醒自己:
“我觉得我是好的,所以无需证明,我对你好,但不期待你如何回应我,也不控制你。”
对别人怀有过高的期待,最后通常只会失望。所以不如把这些时间放在提高自我上,把自己的需求和情绪放在第一位。
另外一点是不要对别人投入太多的注意力,每个人的思维和想法都是不同的,有时候“我们以为的”
只是我们想象的结果,尊重别人的自由非常重要。也不要强求别人按照我们的想法来行动。
总之,老好人们需要明晰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不过分关心他人,也不要丧失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偶尔的帮助是可以的,但一味地讨好只会导致越来越多人的疏远和自己的不开心。
关注公号“海绵职场圈”,一起高效工作,快乐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