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能开发(第8版)》
R片段:
戈登描述了一个帮你有效阐述你的问题的有用模型:“我有一个问题,当你做X时导致结果Y,而我的感觉是Z。”
第一,描述你带来问题的具体行为(X)。这有助于你在急于给出反馈时避免给出一种评价性的或者泛泛的回答的倾向。
第二,列出这些行为详细的、可见的后果(Y)。简单明白地告诉对方,其行为给你带来的问题,通常是使他们发生改变的有效刺激。
第三,描述你对问题结果的感受(Z)重要的是不仅要使对方了解哪些行为妨碍了你,而且要解释它如何通过带给你挫折、愤怒或者不安全等感受来影响你。解释这些感受在怎样干扰你的工作。
我们建议你把这三步模型作为一般性的指导来使用。每个部分的顺序可能会有变化,而且你不要总是使用相同的词语。
I拆书家讲解和引导:
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通过表达意见或建议使他人发生改变。表达自己的不满是一种典型的情况,教育儿女、指导需要改进的下属、开导沉浸在某些事情中无法自拔的朋友……都是如此。
而当我们抱怨或提意见的时候,往往会职责对方、揣测对方动力、夸大严重性。这些表达方式都很难达到目的,甚至起到反作用,引发对方的戒备和反击。因为人在遇到指责的时候,本能反应通常都是自我防御——“我没错,你才错了,你们全家都错了……”
所以也有人因为害怕惹怒对方而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
XYZ表达法是非常清晰可操作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达到通过表达让对方改变的目的,同时避免那些常犯的错误。
书中紧接着还给了几个XYZ表达的例子:
我必须告诉你,当你在别人面前拿我的坏记性开玩笑时[行为],我是多么难堪[感受],我气坏了,都想把你的缺点也说出来报复你[后果]。
你说6点钟到这里,却7点多钟才来[行为],晚饭泡汤了,我们看演出也迟到了[后果],我感觉受到了伤害,觉得你不在乎我[感受]。
A1
孩子经常喜欢趴在地上玩,反复提醒也无济于事,经常就是听到外婆一边叹气一边说:“哎,宝贝,你不要趴在地上了好么?地上好脏啊。”又或者“宝贝,你再趴地上就不要玩了,我们就回家。”可孩子就当没听见似的,依然我行我素,趴在地上玩得津津有味。
A2
如果一味用禁止、命令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孩子感受到的是大人对自己的否定、不认可,以及自己内心的不自信。随着孩子日渐成熟的自我意识,所产生的叛逆心理必将愈演愈烈,越是大人反对的事情,越想尝试,“对着干”也将成为家常便饭。由此可见,批判性、武断、带有贴标签、甚至是威胁的方式并不利于孩子成长,用客观描述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感受才能获得孩子的认同。如果再次发生类似的场景,我会这样说:“宝贝,你这样趴在地上,衣服、裤子都沾满了灰尘,(行为)妈妈回家后洗起来会很辛苦哦,(感受)要用力搓很久才能搓干净,也有可能洗不干净了。”(后果)孩子都会关心爱护自己最在乎的亲人,如用这样客观、真实的方式孩子与孩子真诚沟通,语气平和而又坚定,孩子听完后,肯定非常愿意积极配合。因为在平等的交流中他感受到了被尊重,没有指责与呵斥,给予孩子的是足够的耐心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