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就是内心的安定与清静。先厚德,而后才能载物。以往总理解,厚德就是品德高尚,真失之偏颇了。
《道德经》中第十六章“至虚,恒也;守中,笃也;”以一种虚的状态吸收外界的知识、能量,而对于心中的志向要笃定、坚守。此处的“虚”,应该不单指虚心,而是能放空已有的成见、想法,用纯净之心去接受。此所谓的“接受”,也并非盲从,而是感知事物的自在规律。“万物魂魂,各复归于其根,曰静”,有人将“静”解释为静止,认为有生于无,静止就是无。对此还需要更多理解。
静与虚,似乎感受到一些玄妙,内心的安定宁静,正是虚的状态,此时的清明才便于顿悟和灵性。很想知道,内心的静与头脑的静是否合一,也就是内心的静一定会带来头脑的静,或是相反,更或是他俩是相对独立的。
因为过于理性,总是用大脑在权衡和思考,是否大脑放空就是虚?怎样区分是大脑极速反应还是心的感受?有人说,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归于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