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不知道你是否在深夜迷茫过,是否在早上起来的时候感到无尽的焦虑,又或者在夕阳西下感到无限沮丧……
这些感受,我都有过,不知道如何排遣,说出来又是万般矫情,只能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循环反复,用一句特别理性的话来说就是“想太多”。
《与神对话》大概是在最合适的时间闯入了我的生活。度过了看似充实欢乐实则无聊无比的寒假,回到学校时难免恍惚,不得不责怪那个虚度时光的自己。这样的感受也是像极了最开始的作者,与我不同的,是作者写信给神,而我只是默默悔恨。由此,也就有了这本书。
“那是一封怨毒、激愤的信,写满了困惑、痛苦和咒骂。以及许多愤怒的问题。”在对神的“质问”里,作者愈加愤怒,对生活的不满弥漫信纸,然而,当他准备扔开钢笔时,手却仿佛受到某种无形力量的控制,钢笔开始自行移动。
那一瞬间,我想到了三毛与逝去的老师在纸上进行的对话。当一行一行字迹显示出来的时候,我也跟着作者一起感叹这份神奇。
后来,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像你抛硬币的时候,在它落下来之前突然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哪一面。
当作者提问完那些问题的时候,突然也就有了答案。
我恍然大悟,其实没有什么神,如果有,你自己就是你的神。就像作者说的:若想真正地认识神,你必须超越你的精神。
-02-
圣人确实“默默地受苦”,但那并不意味着受苦是好事。大师学校里的学员默默地受苦,因为他们明白,与其说受苦是神的道路,毋宁说它是个清楚的符号。
微博上有一句特别火的话:没有人想要学习,只是这个社会要成绩。这句话怕是戳中了很多人的心,那些苦苦坚持的心酸似乎找到了可以安放的树洞,而且树林里皆是可以为伴的同类。
作者说:圣人确实默默地受苦,但那并不意味着受苦是好事。同样,社会上那些优秀的人哪一个没有默默努力过,可努力真的是一件很苦的事情,然而,他们之所以坚持,只不过是相信,这些坚持总会获得回报。
蒙田《论想象的力量》开篇第一句引用的是“强劲的想象产生事实”;在《与神对话》里的说法是这样的:我们使我们注意的东西变得真实;在心理学上应该叫“心理暗示”。
回想高三时每天晨读前的宣誓,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作用,即使后来的很多人都没有蟾宫折桂,但那时的豪言壮语却装点了一整个酷热难挨的夏天。
-03-
家长的道路向来是艰苦的道路。也许是最艰苦的。
在我们的印象里,妈妈都是无所不能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连被人欺负了,妈妈也可以为我们保驾护航。可是,当年的她或许也是一个拧不开瓶盖的弱女子。
一声“妈妈”貌似就能打开一个神奇的开关,孩子对于她来说,是盔甲,也是软肋,竭尽所能给我们最好的,又担心我们在宠爱里长大,无法应对外界的困难。
而关于爸爸,更是尽显侠骨柔情。《红高粱》里余占鳌第一次捧着琪官的眼神, 怕是一个土匪最温柔的时刻了。后来琪官被害,余占鳌的撕心裂肺和九儿的眼泪牵动了多少人的思绪。
每一次离家,妈妈就觉得心里瞬间就空落落的。我话痨的本质,用妈妈的话来说,就是“你一走,家里像是走了三四个人”。坐火车的一路上,打好几个电话,切切实实诠释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含义。
-04-
关系总是难以处理的,总是需要你去创造、表达和经验你自己越来越高尚的品德、越来越远大的志向和越来越非凡的人格。
人际关系在让人头痛的排行榜上必然是位列前茅。在私人领域,你可以选择和谁做朋友,但是在公众领域,你并不能选择和谁公事,和谁合作,即使可以选择,也是少数情况。所以,相对来说,前者是比较好处理的情况,然而,还是有很多人为此抓掉了很多头发。
有一种叫“社交恐惧症”的东西,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痛苦。有一些人可能是因为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所以别人的话题无法参与,有一些可能是小时候被人欺负,开始封闭自己,有些甚至严重到连接电话这种看不到人的事情都不敢去做。
那些没有被社交恐惧症支配的人类,依旧在人际关系中左冲右撞,关于朋友的无理要求不知如何拒绝,关于同事无缘无故分给自己的任务不知该如何反驳……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气到和朋友闹翻,或者递上一份辞职书,后来,换了新朋友新工作,又是同样的问题……
作者说:别忘了,没有别的一切,就没有你。
我们之所以成为自己,正是因为那些不是我们自己的事物——世界是相对的。
作者鼓励我们和别人相处并且珍惜那些相处的时光和所经历的事情。如果最后失败了,至少还能获得经验。
生活是复杂多元的,我们跌跌撞撞长大,体会过个人奋斗的不易,感受过家人细致入微的关怀,后来闯入友情的领地欢呼雀跃,最后却迷失在爱情的荒原里……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探知生命的过程,而最值得探知的,莫过于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