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在建筑行业非常有名气的组织,是我们国家最早的私人研究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
1930年的时候,这个组织在北平创立,由朱启钤担任社长,梁思成和刘敦桢两人分别领导法式和文献的工作。
朱启钤是一个北洋政府的大官,主要是领导中国交通行业,最牛的时候据说曾经代理过国务总理。
由于路线站位问题,朱启钤一时糊涂,居然支持袁世凯复辟,遭到千夫所指,从此断送了政治生涯。
痛定思痛后,朱启钤决定还是从事钟爱的技术工作,从此与政治绝缘,专注传统建筑的研究与保护,拿出所有的积蓄,投资创办了中国营造学社。
在抗日期间,中国营造学社被迫南迁,经过辗转武汉、长沙和昆明,最终把这个学社落户到了大后方的四川宜宾李庄。
宜宾位于长江的零公里处,岷江和金沙江在这里交汇,形成长江,下游就是泸州和重庆。
学社用自己的钱为国家做事情,他们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调查了1823座各类古建殿堂房舍,重新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建筑遗存。
这些古代的著名建筑,从汉唐到明清各历史时期都有,时间的跨度比较大,工作量巨大,整理出来的史料极为详尽。
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劳动,特别是在抗战时期,要啥都没啥的年代,做这样的事情是非常难得可贵的。
清晰的中国古建筑发展脉络就是这样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没有得到官方的拨款,每天遇到的都是生存问题,各位领导不停地往里面搭钱,还需要不断地找各路军阀化缘。
中国营造学社对中国传统建筑研究和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都必将载入史册。
营造学社的资料非常有价值,这些资料都被梁思成收藏,并且带到了清华的建筑系,现在保存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这些资料现在很多都已经数字化,成为学生学习、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脉络的珍贵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