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哀的教育,就是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养成了富二代》,朋友圈曾多次看到转发这篇文章。
我扫了一眼标题就能深刻的体会文章的主旨。因为我就是被这样抚养大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的结果是,书读的没咋地,做人做事也学会的好晚,可以说太迟。
我有两个室友,一个19岁的小女孩和一个21岁的小伙子。
小女孩在读大一,用的苹果电脑,苹果手机,住着房子里面最大的房间。聊天之间慢慢了解到她的家庭:家族里面有几套商业房产,妈妈靠收租从19岁就再没有工作过,带着她和的6个兄弟姐妹全球转,这里呆两年,那里呆两年。他的哥哥做一个很有规模的蜂蜜生意,经常全球飞;一个姐姐在家乡任某政党的某minister,该政党的圣诞聚会在她家举行。她是最小,爸爸在她出生前去世了。按理说,小女孩应该得到全家最多的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实际上是,她要每天趁上课之外的时间工作5个小时,作业,论文要利用其它时间完成。倒是没有看到她很辛苦,不可开交,但是到了学期末也是要加把劲的。
小伙子在读大二,用的是苹果电脑,苹果手机,住着房子里比较大的房间。他的家庭没有透露太多。他是周六周日都要去adidas 店上班,赚钱养活自己。周中除了上课还去拳击训练,偶尔参加慈善比赛,会把比赛的收入捐出去。
住在同个屋檐下,难免有这样的那样的问题。小女孩有时候会喊来一堆朋友喝酒聚会,晚上留下一堆狼藉(第二天还是打扫了);小伙子有时候忘记交房租,会把垃圾仍忘记在房间角落。在我看来,和出生于良好的家庭去打工,养活自己相比,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嘱咐两句,他们就会改掉。而且,这些为他人着想的基本道理在找工作中很快就能学到。工作中,没人会照顾你的想法和情绪。
记得我正式开始打工已经27岁了,研究生毕业。买土豆的故事读了多少遍,但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不会用。老板点评了一句,国内的研究生就是这个水平的。我自知理亏,办事不力,还是辩解了一句,不是国内研究生这个水平,是我这个水平。
我的小同事 Liam
Fiona 每周五都会来我们办公室打扫卫生,有时侯会看到她的儿子来帮忙。周末去门店加班一天,看到工作表上有个Liam 和我搭班。我问是谁。经理说,Liam 是Fiona 的儿子,刚刚高中毕业,想在上大学前打打工,攒点钱。经理还说,我不在乎他不会干,只要肯干,肯定学的会,我就乐意给他提供工作。搭班的时候和他聊了不少。18岁的小伙子身上没有半点棱角,一直挂着微笑,说话,举止谦逊有礼,让人感觉很舒服。大学要去修法律和商业,将来肯定是精英一族的一员。撇开将来和工作能力不说,能做到让人舒服的身段,已经是很多人这辈子不曾达到的高度,我也在天天的努力中。平心而论,这点上,我不如这个18岁的小伙。
这个周五又见到Fiona,把他儿子夸了一通。其实不算夸,只是实话实说。Fiona听到她儿子表现不错,很高兴,不自然的多说了几句。她说,对啊,他已经18岁了,需要自立更生,不能我们在赚钱的时候他在花钱,那不公平。她说Liam也曾向她抱怨,他身边的亚洲同学都是要什么父母给买什么,为什么他要去打工?Fiona 的态度没有丝毫改变。外公给了Liam 一辆90年代的丰田车,Fiona就给了他20块钱油钱,其他的就不管了。
聊到亚洲同学的那段的时候,我不自然的微笑。她顺口问了我一句,你以前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我说是的,还刻意强调补充了一句:这是为什么我知道你的做法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