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的人总会击败不行动的人!
在上一篇的【《富爸爸穷爸爸》带着孩子去卖书‖实践篇1】中讲到:我和儿子把他看过的部分书籍经过五折的价格售了出去。其一:对于大人们来说出于同情的心理也好,出于实惠的价格也罢!他们最终还是愿意为知识付费的。其二: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在学校中阅读的习惯形成了蝴蝶效应。这样一来,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阅读方式势必蔚然成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书能卖出去的原因!
我和儿子靠彼此富有思考的头脑为他自己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为此:一手握着账本,一手攥着自己挣的钱的他,终于尝到了自己亲自挣钱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这是他自己创业和靠给别人打工的最大区别。我让他明白了:如果他为钱工作,他就把力量给了他的雇主;如果让钱为他自己工作,他就能控制这种力量。让他较早的明白并且摆脱“老鼠赛跑”的怪圈,为他最终进入“快车道”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
即使是一个有着安稳工作的雇员,如果没有财务头脑,任然躲不开财务上的陷阱。
这是目前为止学校所不能教给他的知识!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我们把现有的存书一股脑的都卖出去(当然是品相好的)以后,我们又将何去何存?
经过我俩的思考与对比后我们一致认为,我们售出去的书其实是我们赔出去的钱。
以一本十元钱的书为例:
可要是不卖的话,那就是存有多少书就会赔有多少钱。前者是我们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二手书处理方法!
这样一来我俩的营销手法就和罗伯特-清崎所说的“让钱为自己工作”的理论背道而驰了。
于是,我俩在想:“即然我家有很多书,那么别人家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也一定为家里的书多而发愁,拿我自己来说十元钱买的一本书看过一遍以后,依然崭新如初。要我当破书废纸以称斤论两去卖掉,实属于心不忍。那么:我们能不能以高于废品收购的价格,低于我们五折售出的价格收购它们呢”?一来可以解决别人书多无地儿堆放的状况,二来可以从中赚取差价。
我俩最终决定以一折的价格收购少儿类,无涂鸦,七成新以上的二手书。
同样以一本10元钱的书为例:
这样一来,我们就“扭亏为盈”了。实现了钱挣钱,钱生钱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了用别人的书挣自己的钱!套用一句比较流行的广告语那就是:我们不生产书,我们只是书店的搬运工!
由于有了上一次卖书的经历,所以收书的行动我俩也是说干就干。我把他上个礼拜挣的钱全部换成一块的,剩下的事情就是他自己的了。
儿子整合了“资源”,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和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儿子实行了我俩事先制定好的方案。他们很乐意可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儿子则更愿意一块换四块。这样一来我俩就解决了没书可卖的囧境!
不管是卖书也好,收书也罢!既锻炼了儿子的胆识,也检验了他的运算能力;既让他明白了“创业”的艰辛,也让他感受了挣到钱后的甜蜜。
现在,在儿子眼里他的一块钱就是经过他变了戏法的四块钱。
我会努力让他明白资产与负债的区别。即:资产是能给自己带来财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自己口袋里拿出去的东西。比如房子、车子。把房子当资产的想法和那种认为钱越多就能买更大的房子或更多东西的理财哲学就是今天这个债台高筑的社会的基础;车子毋庸置疑是消耗品。在你还不能用资产项为你生产出来的钱购买你想要的东西,或者为你所购买的消耗品买单的话;那么我给年轻朋友的建议是:“暂时先不要贷款买房买车,把你的工资投资于能给你带来收入的资产项”。
过去的儿子特别期待礼拜天。因为他可以在写完作业的情况下,玩到忘乎所以!现在的儿子特别期待礼拜天。因为他可以在写完作业的情况下,挣钱挣到天昏地暗!
当然这是学习之外的课题。今年他十二岁。已经平均每个星期可以卖到100元钱了(如果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学习跟挣钱已经成为他必须每天需要学习和思考的问题了!
儿子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财务自由,有了属于自己的“小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