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整体感觉他写的东西非常现实、落地,针对于一些问题经常是一针见血的指出,直指人性的一些弱点。
就拿其中的一个问题来说吧。场景是这样: 例如:周末在家,本来想好要做汇报PPT的,可是一会儿拿起手机刷一下微信,看到好看的就进去看一下。刚想放下手机,忽然微信中朋友问到一件事,就赶紧去答复他。答好了后,发现邮箱里有邮件需要回复,又开始回邮件。邮件回好后,觉得有些累了,就做了一会儿冥想。冥想结束后,觉得还没完全清醒,就决定先画一会儿画。画完了后,觉得渴了,去倒杯水。正准备开始做了,发现时间不早了,要做晚饭了。。。然后一天就这样过去了,PPT还没有开始做。
我想这样的场景,你一定很熟悉。这也是很多拖延症的患者身上会存在的问题。就像脑子里有一只及时行乐的猴子,平时由它掌控了你的大脑,直到那个Deadline的怪兽出来,把它吓走,才会由理性决策人过来掌控你的大脑,开始做应该做的事。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笑来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深信积累的力量。只有你深信一切是靠积累的,当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时间就会变成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现实中速成是绝无可能的,完美也不存在。在接受现状无法马上摆脱的情况下,只能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 不要常常觉得苦(这会让人忍不住顾影自怜,浪费精力与时间),而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一种本事。
另外还有的人认为自己是完美主义,所以会有这样一种想法: 我不做,是因为我不想做,我如果一做就肯定做的很好。 其实这有如武志红所说的一种全能自恋 , 害怕面对现实,一做没做好的情况。所以干脆就拖着一直不做。 真正的完美主义者是有能力做到更接近完美的人,并且,他们一直在努力。
在开始进行对自己的管理时,时间的记录是第一步。以前上时间管理课,叶武滨老师也讲到需要去记录时间,再来分析自己的时间到底是花在哪里了。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一项的重要性,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觉察后,发现很多时候,有的事情来不及做,真的是因为自己估错了时间,大部分的情况是估少了。比如:以为自己做一个手工的笔袋花不了多长时间,结果因为事先没有了解此项陌生任务的复杂性,导致超预期三天才做好; 以为自己出门前准备要不了多长时间,结果又是找手机,又是找充电线的,导致了更长的时间; 女儿以为她就剩一项背书的任务没有完成,只要听听,多读两遍就可以,结果因为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不深,导致在背诵时结结巴巴,比预期至少多花了两倍的时间去背诵等等。
所以我认为要管理时间,在承认现实、了解自己、深信积累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记录时间,如《奇特的一生》里的柳比歇夫一样,认真的去记录自己每一项的时间,才会对时间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对于自己也会有更多的了解。在一些习惯性的事件上,很明确的知道自己要花多少时间,而在一些陌生的事件上,也不至于估算出太离谱的时间。
从而真正的掌控好了你的大脑,成为了时间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