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一章 中国历史的几条大脉络
事实上,如果一个汉朝人在今天醒来,他会发现,这个民族的心理和处世习惯,与汉朝其实相去不远。也就是说,几千年来,中国文明总体上是独 立发展的,一直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
- 笔记: 文明得以一直延续的象征
第二篇 秦始皇以前的中国
宋襄公所说的战争伦理,和欧洲的骑士精神非常相似。所以贵族社会有着共通的精神价值。可惜的是,今天,相当多的中国人崇拜欧洲的骑士精神,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它是我们嘲笑了几千年的“宋襄公主义”的欧洲版。
第十章 法家的基本思路
然而法家文化是有严重缺陷的,它精于算计而不择手段,虽然高效但是残忍。
法家文化完全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一提起性恶论者,大家都会想到霍布斯。因为霍布斯有一句名言:“人对于人是狼。”然而在人类文化史上将人性恶推到极致的,正是法家。
第十三章 影响深远的周秦之变
儒家认为,孝子就是忠臣,所以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而法家的逻辑完全相反,韩非子认为,“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我们不要孝子,只要忠臣,因为孝子只重视他爹,不能尽忠国家。
- 笔记: 儒家这种认知是否太过于浅薄了,把私德等同于公德。很大程度上二者并不一致。
第十四章 孔子为什么经常梦到周公
儒家其实没有“学说”,它提倡的就是全面复古,恢复西周的一切。也因此,后世历代儒生的最高政治理想也是回到“三代”,说白了其实就是回到西周。
儒学主张血缘关系解决一切社会问题,这也是一个过于简单化的方案——这在小共同体时代也许可以实现,到大共同体阶段显然就不行了。
第三篇 秦汉与罗马
第十六章 汉代对秦代的重大升级
法家文化是一种绞肉机文化,是一台没有安装刹车装置的疯狂的列车,它的终点只能是所有人同归于尽,坠入深渊。
汉代君臣经过会诊后认为,秦代失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汲取过度,兴奋起来刹不住闸。所以要为这一绞肉机安上暂停按钮,为这个高速列车装上刹车装置。另一个原因是思想文化建设出了问题。秦朝没有成功地建立起一个有说服力的信仰和价值系统。法家的那套东西,本身是只能做不能说的,公开依靠法家,就把自己的统治秘诀暴露给了天下。所以要在意识形态上进行伪装。
指导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大汉帝国的门面工程,让老百姓相信,皇帝是为他们服务的。让儒术成为帝国所有知识分子的信仰系统,在思想上完成真正的统一。
- 笔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所在
法家是拍马屁的能手,“法今王”,谁在位,我就拥护谁。儒家是“法先王”,批评在位的君主。所以法家是没骨头的,儒家是有骨头的。
- 笔记: 法家旨在于,针对当下的政治做出相关制度来实现社会管理,关键的在于制度或者说法度的建设。它不管你谁是君主,毕竟他们维护或者说信仰就是制度。但儒家不同,他们的信仰是自己意淫的上古圣王时代。因此,要求君王要像上古明君一样。
为汉武帝所用的儒家,实际上是法家化了的儒家,外表是儒家,骨子里是法家。
“三纲”,最早是法家的说法。韩非子说过:“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 笔记 : 此乃以儒家之形,行法家之实。董仲舒的这一行为直接产生了一种禁锢中国人的封建礼教思想。后来被鲁迅称为“吃人的封建礼教”
第十八章 为什么罗马帝国分裂后不再统一
另一个原因,是游牧民族出现了第二次技术进步。
- 笔记: 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在此阶段马蹬出现了更有利于骑兵的骑射和冲杀。铁矿石的在中亚一带一人幅度开釆,同时冶炼技术有所发展使得此时的匈奴战斗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第四篇 从秦朝到清朝的历史循环
第二十一章 在二级和三级之间徘徊的地方政府
中国历史上汉人建立的王朝,秦、汉、隋、唐、宋、明,都有一个特点:一开始都是二级政府,而且坚决不愿设立面积较大或者权力统一的省级政府,但是后来因为省一级政府力量太小,地方动荡无法平定,只好下放权力,让省一级政区扩大,集权,以便有能力镇压起义,结果变成三级政府。然而地方每一次权力太大,总会导致分裂局面出现,新的王朝接受前代的教训,再一次强干弱枝。[ 2]因此汉人王朝的地方政府设计,就是在二级三级间不停地循环。只有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即元和清,不存在这种周期性循环。因为他们不担心省级长官和地方势力结合。[ 3]这是第一个规律。
- 笔记 : 王朝更替的主要原因和历史脉络
第五篇 秦以后王朝的周期性崩溃
第二十四章 关于“封建”与“郡县”的2000年争论
所以,动不动就来场农民起义建立新王朝这个事,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有。
第二十五章 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大起大落
正如中国宋代学者罗泌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时说的:“建封之时,一人纵以失德于上,而万国之中,各有政化,闻者得以兴起。郡县之世,一人失德,则波颓瓦解,而四海共罹其祸。”封建制下,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失德,只能影响天下的一小部分。郡县制下,最高统治者一个人的错误,需要全体臣民共同承担,因为你想躲都没地方躲。
第六篇 欧洲与中国的交错
第三十章 中国历史循环中的突破
钱穆先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
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第三十二章 没有中世纪,就没有新欧洲
中国文明表现出强大的同化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迅速地消化了蛮族入侵造成的文化不适。“因此,一个生活在公元前 1世纪汉代的中国人,若在公元 8世纪初复活过来,他一定会感到非常舒适、自在。他将发觉当时的唐朝与过去的汉朝大同小异,两朝民族相同、语言相同、儒家学说相同、祖先崇拜相同以及帝国行政管理相同等等。”
- 笔记: 文化传承的好处
奴隶制是不利于技术进步的,因为奴隶数量巨大,价格低廉。奴隶主不必费心去研究技术,节省劳力。“
第七篇 两个世界的撞击
第四十四章 被约束的权力更强大
中央集权化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的有机社会,制造出一个碎片化、原子化的脆弱社会,这样一盘散沙的社会缺乏抵御和消化各种社会动荡的能力。
第八篇 打开国门后的世界
结语 中国历史的独特性
封建制下,最高统治者一个人的失德,不会带来全天下的崩溃。因为各地并不在统一领导之下。而到了郡县时代,皇帝一个人不靠谱,全天下都要跟着倒霉。
中国从秦到清的历史表现为强烈的路径依赖。所谓路径依赖是指“一旦一个国家或地区沿着一种轨迹运动,逆转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也许会有其他的选择点,但是一定制度安排的堑壕阻碍了对初始选择的轻易扭转”。
早熟国家的历史遗产不仅使后来的中国发展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路径,也使其形成了不同于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