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感觉,每到小长假,你总是信心满满地给自己立下N个flag,想要在假期里完成许多之前未能完成的事情。可假期结束,看看当初列下的清单,却发现自己还有一大半都没能完成。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常常被这样一种状态所包围:不停地立下flag,不停地推倒它。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却颗粒无收,一无所获。
万维钢在他的新书《佛畏系统》中对此有着深刻的剖析,在他看来,很多人之所以整天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是因为他们总在做那些”必须做的事儿“。在他看来,想要摆脱这些事儿,我们需要对时间管理做出正确的认识,并建立起相应的做事系统。
正如书中所提到的,对生活中的每一类问题,我们都可以建立一个应对系统。一旦建立起自己的系统,成败将不再显得那么重要,面对问题,我们要担心的不是这一件事儿行不行,而是自己的系统行不行。
一、”时间管理“的最高境界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有些事情对自己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却一点都不紧急,你总想着要去完成它,可每次都发现自己在这些事上浪费了太多时间,导致没有时间去完成那些紧急的事情。
其实,时间管理学问要求我们把事情氛围“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但是不少人的日程表上常常被“紧急”事项所包围,显少看见有“重要”的事项。
或许,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些”紧急“事项都是我们”该做“的,随着它们的越积越多,我们会慢慢忘却如何去做那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可支配的时间也会变得越来越少。
在作者看来,时间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做必须做的事儿。
举个例子,下周一一早你必须提交一份汇报材料,但如果到周日晚上你还一个字都没写,那这个晚上对你来说写汇报材料就是你必须做的事了,但是如果你提前在周五下班前把它写完了,那它对你来说就不是必须做的事了。
假若我们能提前完成这项工作,那在我们的待完成事项中就会少一件“必须做的事儿”,这样你是不是就会轻松很多。
所以说,始终领先于时间表,会让你从“必须做的事儿”中解脱出来。不做必须做的事,不仅会让你感受到积极主动的感觉,还会让你有更多的选择。
二、了解”时间管理“的三个思维
贫穷和忙碌会把人陷入一个特定的思维模式,而这个思维模式又会进一步限制人的发展能力,使得穷人更穷。所以,我们务必要想办法从忙碌中摆脱出来,给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
要做好时间管理,我们须了解三个思维:
1.”余闲“的价值
余闲指的是任何一种多出来、可以任意使用的资源,它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时间和空间。通常,余闲有两个好处:
一个是你不用必须选择。假如你手上只有几元钱,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就得做出选择,可当你手上有很多钱,那你就有更多的选择去买自己想买的东西。
另一个是你不怕犯错误。假若留给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那你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做探索,但相反你有足够的时间,那你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探索与试错。
2.紧缺思维
紧缺思维的所有表现,都可以归结到时间上的贫穷。假若一个人有很多的余钱,没有余闲,那他就可以被成为是时间上的穷人。
穷人的悲哀是在于他一直在做取舍,比如他今天要和客户见面,那就没有时间陪孩子出去玩了。
但往往时间上的穷人意识不到自己的贫穷,他们终日忙忙碌碌,还为自己做每一件事情掐时掐点感到沾沾自喜,殊不知自己早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中。
3.忙碌者别预支时间
很多忙碌者喜欢预支未来的时间,让手头上的事挤占下一件事情的时间。就这样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大量地透支着自己的时间。
这就如同穷人一般,没有钱就想到借钱,光是每个月的利息就会让他们喘不过气。其实,不难看出,穷人在很多方面花费都比别人高。
所以说,贫困本身会加剧贫困,作为忙碌者,我们千万记得别去预支未来的时间。
三、多积攒时间的两个方法
如果我们已经是时间上的穷人了,那要怎样才能摆脱现状,给自己积攒一些余闲呢?
首先,我们得改变姿势,大胆地对很多事情说”不“。我们之所以不做这件事,不是因为我没时间做,而是因为我想”有时间“。
其次,我们可以尝试搞一个”重新启动“,索性放弃一些项目,一次性地得到一大笔余闲,比如舍弃手头工作,让一切归零,重新开始。
有了余闲,我们就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就拥有了创造、冒险和改变的可能。其实,时间就如同金钱一般,花了就不是我们的了,但不花,它也不是我们的。
正所谓”凡夫畏果,菩萨畏因,佛畏系统“,系统化的思维可以让我们抓住事情的精髓,更加精准地解决问题。对待生活中的每一类问题,不妨让我们都建立起一套应对系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