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骏马
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对刚退出现役的军人来说,无解。
部队工作20年以上的干部在离开部队之后面临两个选择:转业,自主择业。转业进入国家机关,融入体制内,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自我调整时间相对较短。自主择业,会有一份不错的生活保障,之后自由选择自己想做的一份工作,前景十分广阔。任何选择都有优劣之分,有利有弊,正如一个人无法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选择取向一旦落地,生活轨迹随之改变。
选择自主择业,从此不会再知道转业的滋味,道路不同,境遇不同,感受大不相同,没有对错,更无法重来。
自主择业,离开纪律严明的部队,通常不会马上找工作,选择歇一歇,放松紧张的神经,陪伴家人,会会老友。休息一年半载之后有现实问题等着你——去找一份工作,再就业。有的选择进入老同学的企业,有的自己开公司,有的合伙做生意,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处处能见到退役军人的身影。他们像蒲公英的种子散落在不同行业岗位,以军人特有方式开枝散叶,开辟新天地。
对我而言,同样遇到做什么的问题?之所以在退役之后持续写作,是想在输出的过程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前方的道路千万条,该走哪一条?写作像一盏探照灯,帮我照亮眼前不远的地方。写本身可以成为一种生存的技能,但更想让它成为寻找道路的载体与工具。
每天输出文字让我接触以前从未看过的书,从未想过的事,从未听说过的人。写本身让思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确,目标更专一,知道自己将来想要的是什么。
从摸爬滚打的训练场,转身走向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大潮,能看到明显的两极分化——少部分人获得巨大影响力和资源而迅速崛起;更多的人被服务得越来越懒,成为平庸的跟随者。一辈子干一个工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大企业多则十几年,少则三五年便消失在我们的记忆里。据说,有人开始收集电子古董,将那些电子设备,移动终端收藏起来,有一天以历史文物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会勾起很多回忆。改行、跨界,个体崛起成为热词,个人创业有了更广阔的舞台。那么,什么样的人能在未来职场中胜出:
1. 他们有一门极致的专业能力,优秀的基本素质,并持续自我升级;
2. 有自己的个人品牌和影响力,通过多种方式交换价值;
3. 善于与不同公司、组织合作;
4. 重要的是,他们内心强大,拥抱不确定,自己掌控发展方向。
对军营走出来的军人,投入这样的时代,需要重新理解定义现代职业发展模式,学会应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升级自己的职业技能,抓住趋势,成就自己。此时,无论曾经军龄长短,职务高低,面对新的战场,自己已然成了一名新兵。未见过商场真实的厮杀,未听过前沿隆隆的炮火,未见过残酷的智力博弈。要想学会游泳,必须下水,要想进入战场,必须身处阵地,始终站在岸上是过不了河的。时代再发展,相信职业的本质并没有变,一个人依然要通过满足他人需求实现与社会的交换。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策略,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对退役军人而言,进入职场要看清所处的阶段。绕不开学习、模仿、精专的适应过程,但几十年的军旅已经在军人的职业生涯中完成了一轮生存发展、成长成才的历练,做人做事的规律特质已具备和完善。在新的领域要埋得下头,以新兵的姿态从零开始,从头学起。虽然行军打仗和自我修炼的专业领域不同,但是人性都是相通的,如果将修炼自己心性、克服自身弱点的过程迁移出去,就能走出中年人与青年人竞争的困境与尴尬。
隔行如隔山,真正相隔的只是底层入口的门槛,一旦进入,越往上走,运用的能力、才干都会越来越接近曾经那些熟悉的场景。过去的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都是相通的。相信如果曾经真的在自己的领域努力磨炼过,积累过,那些流过的汗吃过的苦都不会浪费,可以自然过度和迁移到未来的职业。
一个典型的优秀人才应该具备T型能力结构。T的一横是经验见识,通用技能,一竖是“专业能力”,只有拥有足够的见识,有可迁移的拿得出手的专业技能,才会在最短的时间打开局面。曾经评估过自己在不同岗位时的能力,发现越往上走,越容易将工作分摊出去,逐渐将自己逼向权力的死角。专有技能普遍在倒退,动手能力越来越弱,直至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去年曾问过一个问题,假如明天自己一无所有,能去做什么?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个人能力、技能一目了然。时不时给现在的职业做一个清零,会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面对另外一个学科,自己是绝对的初学者。
自主择业,再次就业是对自己能否成功跨界的一次实战性检验,能否跨过这条早已存在的鸿沟,考验的不是年龄和曾经的拥有,而是从新来过的勇气和从零起步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