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语传播学》是用言语传播方式传播非言语传播理论的书。非言语传播指言语(口语和文字)之外的一切表意传情的行为与方式,这也是人类传播的基本形式。因此,非言语传播是传播学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和组成部分。
本书章前侧重于介绍非言语传播概念和其研究的意义。我们都知道,言语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我们与人交流通常是你一言我一语,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但是,这绝对不是唯一的手段,我们的一举一动,衣装打扮,时间选择等非言语的行为和方式,同样起着传意表情的重要功用。那我们了解非言语传播又有什么用呢?举个例子,中医通过望、闻、切诊的非言语途径对患者的病情予以诊断,生活中很多显明的事件都可以表现非言语传播的意义。
接下来讨论的是非言语传播的简史。非言语传播存在于人们的言语活动中,从最开始的从意随境迁的低级传播形态朝着有确定含义的高级形态发展演进着,并且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更高级、更有效的众多非言语语言应运而生。追溯人类非言语传播历史,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把握人类非言语传播的特征和规律,可以更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
非言语传播功能分为:独立表意功能和伴随言语功能,这两个功能的区别在哪呢?独立表意功能是指不借助言语,单独完成信息传播和情感表达的各种具体功能,如我们摇头反对、挥手再见等;伴随言语功能是指与言语传播同时交互使用,共同表意传情的各种具体功能,如我们搂着孩子说:“我爱你”,强调我们的感情等方式。
非言语传播特性分为:广泛性、整体性、语境性、暗示性。通过了解这几个特性,不仅能使人们重视无处不在但人们又常常视而不见的非言语传播系统,同时又使人们认识语境性对于确定非言语传播含义的重要作用,自觉把特定的传播符号置于纵横交错的表意丛中解读其固有的暗示意义。
本书介绍过非言语传播的理论基础后,又展开了介绍非言语传播在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印刷媒体、电子媒体中的表现形式和应用。通过这些角度,全面而系统地挖掘和总结大众传播中的非言语传播现象和规律,使传媒从业者能充分运用印刷传媒的版面布局、标点符号、图表编辑等之意;电子传媒中的视觉和听觉等非言语传播要素以及视听复合语言准确、高效、巧妙地进行信息传播,又能透过传媒的选择与使用等方面观察传播者的意图。
其实,这本书偏向于理论的介绍,但是又介绍了非常多生活中的例子表明作者的观点。我们将会走出校门面对社会,现实中我们不得不去观察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都会不自觉地通过非言语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想法,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无论是言语还是非言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