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咨询师是不给来访者建议的。
但很多的来访者带着内心的困惑、矛盾或者焦虑程度较高,他们往往期望能得咨询式的一些建议。有的来访者自己很难找到成功的例外,很难去想象美好愿景,但他们又急于想改变现状,往往在这样的情况下,此类来访者会直接向咨询师要答案。
至于咨询师究竟给不给来访者建议的问题,是我们在焦点课堂上各位老师们提出的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
今天阅读了《建构解决之道》白皮书中有关反馈的章节内容之后,感觉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心中的疑虑,并打开了我的一些思路。
反馈是在咨询进行了四十分钟之后,暂停十分钟,给来访者的一个反馈。反馈是咨询中很重要的代表性要素之一。
反馈是设计来提醒来访者所期待的未来愿景,做什么可以对当事人更好,以及帮助当事人能够感觉到成功及有能力的。
反馈给予了来访者一些有效的指导方针,而来访者其实也往往期望咨询师给予建议。
反馈的目的,是组织与强调咨询中所得到的重要信息,让来访者感受到他们曾被仔细地聆听,咨询师同意来访者对问题的观点,重述对来访者的理解,肯定来访者对自己问题的看重而提供来访者增进生活满意度的步骤。
反馈的架构包括提供赞美,建立桥梁以及给予建议。
赞美包括直接赞美和间接赞美,让当事人注意到自己正在做,以及已经做到的事情。在赞美时,咨询师要注意各地文化对赞美的次数、强度和向度的接受度。
桥梁是连接赞美和建议之间的一个重要通道,说明咨询师给予建议的依据,让建议是有道理的。
建议是反馈的第三个部分。建议是要提供当事人朝向目标达成的方向、前进的方法。咨询师给来访者什么样的建议,怎么给建议是反馈中最难的一个部分。建议常是请来访者多做有用的事情或做些不同的事情,以取代无效行为。咨询师可以试着称建议为让我们来做一个尝试、试验、试试看,这样可以让来访者对任何尝试的结果,不管成功或失败,都保持开放接受的态度。建议时也可以请来访者自己设计一个任务,这样来访者的投入度会很高。建议常常是从来访者已经做到的努力中发展出来的,而非额外发展出的一个从未谈到的内容。建议主要有两种类型,观察型建议和行为型建议。这两种建议方式,都是从咨询中获取的信息。
因此,完善反馈环节,可以把咨询进行得更加完整,且让来访者更多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