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
非常感谢大家的信任。
一个人的飞速成长,你觉得什么才是根本的原因呢?曾经我以为是天赋加勤奋,天赋加勤奋的确可以让你在某一领域走得更快,可是天赋只是针对某一领域的。对于全面性的成长就不能适用。
听了老徐的课,才知道最根本的原因是你的认知。老徐的课,他不是教你成为谁,不是让你精通某一门技艺,他给你的是一个支撑人生的东西,一种成长最根本的基础,无论你是做什么的,也无论将来你做什么都需要的东西。它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生活模式,更是一种成长模式,它涵盖了认知,方法,工具,模型。
老徐归纳了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读书和听课内容很难理解
在从前我就会把这归为我学历低的原因。但是通过在写作营做助教跟学员的沟通,我的学员基本都是本科以上的学历,这样的问题他们也一样的存在。
二。内容理解了,但是记不住。当时会了,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感觉也记住了,但是在一天之后,再问,大脑又断片儿了。有时我会自嘲:老了,记性不好了。可是二十来岁的人难道就不如此了吗。
三学了很多,没有实质的改变
如今是知识付费的时代,爱学习的你,随便就能遇到这种课,那种课。于是你不断的学习,学了很多。除了缓解一时的焦虑之外,还是没有实质的改变。思维、能力、表达等都看不到明显的提升。除了对自己无语,你是否想过这是为什么。
四学习速度太慢,心里着急。
这种感觉你有过吗,反正我是非常的深刻。那种如同在跑道上看到别人从身边不断越过自己焦躁,让自己无法安然。
五不知道怎么结合工作和生活
学了一大堆,但是好像在工作生活中根本用不上。学的时候满怀希望,信心满满,学完又回到了原点。
六,学的东西太杂,没有方向
看到什么都想学,看到亲子课觉得这不错,我得学。看到时间管理也觉得:这个我也需要。看到写作要学。看到画画,想报名。看到什么学什么,学了一大堆,没有系统性,你有没有去整合一下,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呢。
七屯了许多的书和课,很焦虑
我光在荔枝微课,还有网易上没学完的课,大约至少还有十多个吧。一有上课提醒,就会非常的有罪恶感。这让我在做别的事或者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分心,会惦记。
你是否和我一样的存在这些痛点呢,该怎样去解决这些痛点呢?
老徐说,大多数的问题都出在认知上。认知是一个人发生改变最大的触动点。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思维方式。但是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认知盲区。我们看待问题,一般习惯用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看。其实,那只能看到一个面。而问题的本身,他是一个立体。升级认知,就是让你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成龙演过一个片子,叫《十二生肖》。被那个狗在迷宫里追,出不来。为什么呢,那个草丛比他高,他看不懂迷宫,所以没法走出迷宫。后来降落伞把他拎出来,他往上一起,往下一看就明白了。因为这时他就有长宽高啊,迷宫只有长和宽。升级你的认知就是用降落伞把你拎出来。
升级你的认知,再付诸于行动,最后才能有结果,有改变。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五个认知
一,充分了解大脑的脾气
你知道大脑喜欢什么吗,讨厌什么吗?大脑也是有点儿自己的天性的。
首先大脑喜欢生动有趣的故事
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的操场那里一段坡路。有一次,我们的物理老师骑自行车带着刚谈的女朋友,从那段坡路上下来时,刹不住车摔倒了。为了缓解尴尬,物理老师说:这是惯性。当时我们都乐得哈哈大笑。但是,惯性的概念从此根深蒂固的长在了我的脑中。
第二,大脑喜欢逻辑,不喜欢混乱
大脑喜欢有序的东西,这里,我们来做个小游戏,上个图片,你看十秒钟后和尚想一下你能记住多少。
图片: https://images.smcdn.cn/XTN5QjEVc8YU6Sgy/Screenshot_20190809_194010.jpg然后你再看一次,这一次你给他们分类看看,每一类都有些什么,也看十秒。这次你记住了多少呢,是不是基本上全都记住了呢?
还是那张图,还是那个人,就是用个有序的方式,大脑立刻就变得聪明了吗?我们可以一直类推,去依照大脑喜欢的方式去记忆。
第三个大脑,喜欢套路
套路是一种模式,好的套路,对解决问题很有帮助。
老徐在这里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他说:朋友的孩子9岁了,数学有点吃力。当时的题目是分数的加减,25%加13分之11这一类的。孩子完全晕了,不知道怎么下手。老徐给了他一个解题套路,也就是:模板+方法+步骤。模板写在本子上了,按老徐的方法一步一步算,只要不算错数字,结果就肯定是对的。大脑遇到喜欢的模式很爽,解题就很轻松。
第二个认知:睡眠很重要。
人在困难的时候是记不住东西的。但这并不是硬性的要求,你必须早睡早起。有些人的大脑一到晚上就特别活跃,夜间做事效率特别高。只要自己觉得不困,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生物钟来安排。但是一旦觉得困乏还是去睡一会儿吧,半小时也可以啊。
第三个认知: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学习
前面讲洞痛点时讲到过这个问题,看到什么都想学,但是学不过来呀。那好,请你思考一个问题,你想学的和你需要学的是一回事吗?当然是两回事。
那它们的区别在哪儿呢:你想学的来自来自于主观意识,是我觉得三个字产生的。
你需要学的来自于客观需求,是我需要产生的。就像前面我讲过的,我的表达有问题,都到了让领导劝退的地步。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我需要。但是。我去学插花,学摄影知识,这是我认为那个东西不错就去学,这就是我觉得。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什么都学,什么都想学,等于什么都没学。说实话,自从进了写作营之后,我拿画笔的次数都有限。
那么该怎样去梳理自己的学习去需求?
拿一张白纸写上一个问题:现阶段最困扰我的是什么?然后写上你的答案。或者,也可以把你的需求列成清单,排优先级。这样你就知道现阶段你最需要什么了。当然,如果你已经发现了自己某方面的优势,那就更好了。有关这个领域的学习肯定是优先级最高的。
第四个认知要学会分辨书和课的质量
并非所有的书都是好书,也并非所有的课都是好课。同样的课程,老徐讲跟我讲效果肯定是不一样,对吧,我很诚实啊。
如何去辨别是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有一定的知识面,辩证精神,以及强大的逻辑思考,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实战基础。但是首先你得需要有这个认知,有改变的意识,对吧。
第五个认知:除了读书和听课,学习成长还有许多的方式
工作,生活中的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比如聊天,观察,体验,讨论。对老徐来说,聊天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当然闲聊除外。师北辰也说过,他经常跟人聊完天就马上记录下来。
怎样的聊天算是好的学习机会呢?对方的阅历,能力,实战经验超过你很多你就能学到越多。聊天时,你要遵循多听少说的规则,还要学会提问,互动才会很好继续。
如何提问,这一点,你可以向主持人他们学习。
观察和体验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大家一定知道锯子的发明吧。鲁班在挖野菜时被草叶划破了手,后来他通过细致的观察叶片,发明了锯。
就在昨晚,群里有个伙伴甩出了MPS模型讨论。就是让大家寻找自己的三圈交集点,大家各抒己见,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同,这种讨论就能学到很多。
图片: https://images.smcdn.cn/BNmf2Glmdqo5BtfM/mmexport1565425491021.jpg五项认知讲完了,你的认知是怎样的呢?
当你发现自己的认知盲区时,恭喜你,你又向前进了一大步。一定要想办法去探索,把它补起来。
等你发现有偏差,需要修正过来。
当你接触到新的认知,要重视,要学会针对性的辩证思考。
学会打磨你的认知,有时打通一个点就能让你突然升级。
学习必须有所行动,认知是知道,去做才是行动。
知道了去行动,才会有结果,才会有改变。
下面我们来聊一聊,老徐总结的九个大招
首先,来了解一下学习的金字塔
图片: https://images.smcdn.cn/sAp95xWOHeUjeTpU/mmexport1565425640132.jpg你在这张图里看到了什么呢,我看到的是学习的留存率,最高可达到90%。假如你做到这一点是不是前途一片光明啊。
而老徐看到的除了这点,还有主动与被动学习的收获,有本质区别。
学习同一本书,不同的人的学习效果有着天差地别。
基于这个金字塔理论基础,老徐整理了八个大招。他把学习分成了三段,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用钓鱼、吃鱼、消化,比如这三个阶段。
首先是钓鱼,钓鱼前得准备鱼钩吧。
那你的提问,你心中的问题,你把他找出来,明确的表达出来,这就是鱼钩。然后用鱼钩去钓鱼。鱼是学习内容中的精华部分。不必非要找大家公认的精华点,跟你相关的,你需要的部分就可以。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她是做私人时装定制的。她看电视剧看的都是剧中人穿的服装搭配。从来记不住剧情。我早期非常喜欢看梁凤仪的小说,我看的是小说中的营销策略,管理模式。
学习之后,鱼钓到了,然后吃了。就要好好的消化,老徐说这就是知识内化。吸收营养的过程,就是知识内化。
下面是结合这个阶段的九个具体方法
一带着问题学习
比如读一本书,读之前自己问自己一些问题,: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从这本书能给我解决什么问题?读之前我对书里的核心内容有什么疑问等等,写下来,然后带着你的问题去读。
跟你的问题有关的内容,你就精度,关系不到的就略读。这样你就是在主动找到啊,而不是被动接受。
听课也一样。你来听课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比如我去师北辰写作营,我就想解决我表达没有逻辑这个问题。那我的重点就放在逻辑上,我就着重去强化这一点。
老徐说,如果读一本书或者听一门课,你暂时提不出问题,那么你可以放弃或者延后再学。
二,组队学习。
学习氛围对效果影响也不小。你可以找一个伙伴,甚至一群伙伴。学习同一部分内容,互相探讨。大家共同学习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共鸣,又可以彼此督促。
这段时间以来,我跟乔悉一起你参加各种社群。一起主动报名做群里的各种工作,一起不断给自己挖坑,填坑,。我们自己号称:萝卜悉 萝卜风,小伙伴称我们为两大坑神。我们彼此鼓励,彼此安慰,彼此支持,在这期间,我们不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一路飞速成长。
3知识缝合
知识缝合是什么意思呢?你学到的新知识要跟你过去的知识挂上钩。就像一块新的布缝在你已经穿过的衣服上,让他成为一个口袋,一个装饰的东西,甚至是一个补丁,总之,让他成为你衣服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新知识才能真正成为你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纸上的一段文字,别人口中的一段话。
羽美人今天早上在做写作分享的时候也说到这个问题。她说,你学了再多,没有去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当用的时候,你可能还是会遵循原来的你的模式,哪怕他可能是最愚蠢的模式。
具体该怎么做呢?
一方面缝合你过去的知识和经验。
比如说看书的时候遇到有些触动较大的知识点,你可以写一写:这个是跟你的经历有哪些结合点。
我在看《高绩效教练》时看到教练本质时,我会拿来跟我现在做助教的经验去对比一下。看他们分享的导师配方,我也会拿来跟助教的点评模板,对比一下。
这样就是缝合了,加上后期的整理总结,这些内容就会慢慢内化到你的体系里。
另一方面是缝合你可能会遇到的场景
这里老徐讲了一个案例:说营销界有个叫李叫兽的奇才。他每学到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强迫自己想出五个以上不同的运用场景。
比如。他看到大脑喜欢视觉化信息,他就开始想哪些场景认证了这句话呢?他马上想到苹果ipad广告,Ipad是一个超大容量的MP3播放器。如果说。体积小、容量大,消费者会有感觉吗?没有,但是乔布斯的经典广告词是: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你看画面感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是视觉化信息。
第四招:扩展搜索。
当你在学习中遇到新的概念,可以多角度的用不同的方式搜索和阅读相关资料,这样能加深理解,还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相关收获。
一段时间,我对觉知在这个词产生了兴趣,因为我喜欢的燕子,一直在讲,觉知。我去搜索这两个字的时候,搜到梁冬,从梁冬搜到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我太喜欢宗萨蒋杨仁波切了,他讲佛法能让你在哈哈大笑的轻松氛围里很容易的理解了,记住了。
我会与我的写作联系到一起:其实我也可以这样去写啊。那一段时间我的文风变得风趣幽默。
学会这一招,你的学习方式就是生动的。
第五招:常规输出,
这个非常容易理解,学了东西之后,你写一篇文章,发布在公众号或者简书或者朋友圈都可以。
你也可以转述,把你学到的精华讲给别人听。
这种转述有几个条件,一,相对比较随意,消化阶段,随时可以做,不要求体系化,想到哪里都都可以分享。很容易得到反馈。这一招难度不高,可以经常做。
第六招:顶级输出,教别人。
这是金字塔最底部,可以留存90%的学习效果。这其实是高级版的转述。我你可以通过比较正式的分享或者课程来实现,就比如我现在就是在做顶级输出。
如果你觉得难,那在这个环节当中可以做一个最小可行性的动作:设计一个五到十分钟的分享。只讲一个收获都可以啊,找几个朋友或者家人,拉个小群,约好时间,发语音讲就行。
这样是不是没有难度了呢?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做起来。
教是最好的学。教是对你学习内容的深度处理。
7持续思考
8随手记录,
这是一个重要的习惯,为啥要有记下来呢,因为很多时候你突然有了灵感,当时觉得很好,第二天,第三天之后写文章是。你记得自己统计一个不错的灵感,但内容死活也记不起来了,也就是说。你只记住了美妙的体验,内容完全忘记了。所以要记下来。
你的想法,火花,体验,感受你想做的事,你遇到的重要信息都要记下来。思维碎片多了会让大脑闹情绪,他不高兴就会选择性遗忘,这是大脑运行的天然机制。
前段时间我朋友来找我商量,在一个年轻人特别多消费,在我们这里是最高的写字楼区,开一家外卖店,他来商量应该做什么合适。
我给他的建议是,围绕:好玩,好看,有趣,健康,减肥,这几个因素来找。开始,我们找出了甜品、寿司、养颜汤等。
有一回,我在烧菜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好玩有趣,年轻人喜欢的点。当时因为非常忙,也没有记下来,等中午坐下来吃饭的时候,我就无论如何也记不起来了,哎哟,那懊恼啊,所以。有好的想法赶紧记下来。
第九章整理总结,
这是个终极大招,可以把前面的8大招贯穿起来。你想一下,整理总结能给你带来什么呢?老徐的体会是: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整理总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笔记,一种是复盘。
笔记好理解,我们看书经常做笔记,就是一种主题总结。
复盘是帮助你改善行动,任何一件事,一次对话都可以进行,复盘,他跟笔记类似,但区别于对象不通,复盘侧重于总结自己的思考和行为。笔记侧重于整理学习到的新知识。复盘是反思自己的一个过程。
我的复盘非常简单,复述事件+反思。反思每一步的动作和和情绪,就像列清单一样。
易效能训练营有一个周检视的作业,就是标准的复盘。
九个大招觉完了,哪一个对你有触动呢,?你愿意去使用哪一个,你去实践起来吧。
最后老徐把他的两大心法也贡献出来了。
他的两大心法是:日拱一卒,积累爆发,二,刨根问题、挖掘规律。
日拱一卒,积累爆发就是你每天学到的新知识,就像盖大楼的地基。刨根问题,挖掘规律,这个不知道你是否读过《原则》呢?《原则》中,他所做的完全就是刨根问底,然后挖掘规律。
所有的成长都是累积产生的,当有一天你的认知升级时,你就像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就会呈现爆发式的成长。
总结一下,我们这一课共讲了7大痛点,5个认知还有9个大招,2个心法。哪一点对你有触动呢?期待你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