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得早被视作勤奋的一种标志,许多成功人士都有早起的习惯。大家都知道科比篮球打得好,但科比说我见过清晨四点的纽约。言外之意,他通常四点以前起床练球,天才总是比别人付出更多汗水。新加坡已故总理李光耀也是每天四点起床,看书,写字。的确,很多人的成功在于他们比常人更坚毅,更自律。但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很难管住自己,看到那些能坚持早起的人特别羡慕,惟有自叹不如。
早起是一种好的品质吗?相信很多人都会承认是的,难不成还晚起好吗?当然不是。事实上,我也是一个早起的人。每天我的闹钟都是设在5点,曾经有段时间更是设在4点半左右,设在几点取决于我头天几点睡,我的睡眠时间是控制一般在7到7个半小时,也就是说如果是晚上10点睡,那么就是5点。我深知熬夜的危害,可不想以生命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成功”,没有了健康一切都白搭。
先来说说我为什么要早起?这个习惯源自生完宝宝后的一段时间,婴儿期的孩子每次睡眠的时间就只有三到四个小时。每到凌晨四点多,小家伙便不睡了,我只能睡眼朦胧地抱着他坐在床上,慢慢地看着天从黑变微白到大亮。渐渐地,我能适应这种节奏了,甚至有点享受清晨的静谧了,特别是在初夏,不冷不热,气候正适宜。产假过完,开始上班。上班了就意味着更忙了,每天朝九晚五,回家是另一个战场,带孩子做家务。如果仅止于此也就罢了,但我还要写书、写论文评职称啊。怎么办?于是我每天下班后带孩子,9点左右陪孩子睡觉,起先是想等孩子睡了自己起来,后来发现一旦睡下去很难起床,只有早起才有那么一段时间是属于我的,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正是在每天早起的两三个小时里,我完成了评职称所需要的所有成果。其实早起也并不是想的那么难,一旦一段时间早起,生物钟就自然调到那个点,每天不到闹钟响,我基本也就醒了,差不了多久。如果实在睁不开眼,可以打开手机,刷刷朋友圈,等清醒了再起来。但千万别一直刷下去,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但是,我需要说的是但是。我认为,要坚持做一件事不在于是否早起,而在于你是否有效利用了时间。我的一位老师,六十多岁的人了,每天精力充沛,经常在朋友圈看到他去旅游,去讲学,和朋友吃饭,喝咖啡,唱K,总之,是一位非常有生活情调的人,而且学问也做得好,同时做着几个重大的科研项目。他不早起,至少比我起得晚。我很纳闷,问他,为什么能将生活与做学问很好地结合。他说,在去旅游或讲学的高铁上、飞机上,我会看书,思考,很多观点就是在路上形成的。和朋友吃饭、聊天,也是一种思想的碰撞。我终于明白,同样是一天24小时,只不过老师充分利用了时间。现代社会,很难有大块的时间让你去干什么,时间也被分割成一个个的“碎片”,成功的人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形成了整体价值。而很多时候,我们自动将整块的时间分割成了碎片,隔几分钟拿起手机刷刷朋友圈,浏览下网页,喝几口水,然后上个厕所,搞成忙得不可开交的样子。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我的一个朋友,每天忙忙碌碌,问她最近的成果,她说没有,我问她在干什么,她说写不出东西来时,就看手机,迷上了连载小说,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有段时间,每天早上四点多,我坐在桌前,看着手中的书,一个字没进脑。正赶上房价飞涨,一天一个价的时候,我根本没心思看书,一边翻着书,一边上网看链家,愁眉苦脸。那半年我几乎什么也没做。
唠唠叨叨,只想说,要想成功,是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但不是说非要起多早,而是要有效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坚持做你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日久必将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