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是每个人对时间的态度都不同。
一开始我不明白敏妈说的那句“慢慢来,比较快。”,时间如此宝贵,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经不起浪费。
后来,经过3个月的时间,我把时间计划和实际时间记录作对比发现,我想要的“快”技能比不上我一个“慢”习惯的作用明显。
原来,慢慢来,才是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
例如练字,一开始每天一页,摹的时候还好,写得工整,自认为能出师了。但到了自己写的时候字依然如故,看不出有练字的痕迹。字如其人,大概看出我就是一个心急之人。
每天都把在看的书放在包里,在上班前,午休前都看几页,把一本看似永远看不完的《稀缺》翻到了最后,开始反思自己的借用了多少资源来弥补自己的时间稀缺。
把那本放了半年未翻到第2页的《非暴力沟通》看到了剩下最后一章,发现自己的沟通原来“很暴力”,发现这些方式都能运用到工作中,有意识地去思考自己的说话方式。
我们的祖先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外国人的祖先说“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如果我们都急于求成,有多少文化能够保存,有多少建筑能够抵挡炮火的洗礼。
那些看似“高效率”的时间,充斥着满满的不安感。
《一个人的朝圣》中,主人公用最原始的方式——走路,来完成了一段“朝圣之路”。
他一路走来,或走或停,即使下雨也是坚持前进,但就在这慢慢来的过程中,他想到了一直关系紧张的妻子和那位神秘的优等生儿子,开始思考这些重要而又被一直无视的问题。
在慢慢走的路上,他正视了家庭的问题,也让妻子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放下了对儿子的执念,走出了那间房,放下了那个电话。
我的朝圣之路,依然走得很慢,只是从不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