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历史中,常常出现“以多欺少”的大战,比如五国攻秦、五国攻齐,究其原因,或许是一国独大引起其他各国的忌惮,也可能是某国国君自己作死惹众怒,但事实上,这种传统由来已久,早在春秋年间,就常常有好几个诸侯国经过会盟,在霸主的带领下去攻打他国。
而“五国攻齐”战役的发生,根本原因是齐国在灭掉宋国后,对其他各国构成了威胁。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宋国,是除战国七雄之外,仅有的几个有一定实力的国家,齐缗王的这次会同他国灭宋的大手笔,立马就招来了五国联军的讨伐。
于是,赵国、楚国、韩国、魏国、燕国等几国军队聚在一起,浩浩荡荡朝齐国进发。当然,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不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主帅,那么谁来担当这个重任呢?
没错,就是名将乐毅。
指挥五国联军,是个高难度的工作——各国有各自的利益打算,乐毅作为主帅能把这些都协调好,着实不容易。最终,联军在济西大败齐军。而在其他诸侯国军队回去之后,乐毅又率领燕军独自追赶落败的齐军,直到攻入齐国国都临淄,并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
眼看齐国就要亡国,但就在此时,一个让后世读者不解的现象发生了。
乐毅在齐国五年,虽然打下了绝大部分土地,但是偏偏莒和即墨两城攻不下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有人说乐毅是为了获取民心,也有人认为乐毅是真的攻不下,其实结合当时的战国形势来看,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难以打破的平衡
当时的战国七雄之间,有种微妙的平衡,如果乐毅最终攻下了莒和即墨,那么齐国将彻底被灭,获利最大的当属燕国。然而,就像列国当初忌惮灭宋的齐国一样,他们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强大的燕国崛起。因此,若是完全拿下这两城,很有可能会导致“五国攻燕”的发生。
即墨本就难攻
当时齐国除去都城临淄之外,还有几个大城邑,而即墨就是其中之一。即墨城除了防守坚固外,军民齐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哀兵”背水一战,往往会激发出很大的能量,就算乐毅全力攻下即墨,想必燕军付出的代价也很惨重。
齐国反间计奏效
乐毅统领燕国精锐部队在外五年,说真心话,没有那个君王不害怕,更何况后来即位的燕惠王之前就与乐毅不睦,因此田单才会把握时机,宣称乐毅想要南面称王于齐,所以莒和即墨才迟迟攻不下,齐国所担心的,实际上是怕燕国更换将领。
正如田单所料,燕惠王一听此说,对乐毅的疑心就更重了,他立马换掉乐毅,派出了骑劫担任主帅。这一决定,直接导致了骑劫战死,乐毅先前攻齐的成果全部化为乌有。
俗话说功高震主,对于一代名将乐毅来说,恐怕早已想到种种不利因素,只可惜他预知到来自燕惠王的危险,早早就逃到了赵国,否则看他与田单的最终决战,想必也是十分精彩的。
本号文章,皆为成周子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