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近期,工作室的一些老师参加了诸多学科的“市德育优质课展评”的观摩活动。观摩活动结束后,他们纷纷写下了观课心得。
这样的书写,价值巨大。
现场观课,形成的是感性认识,不”固化“,收获极容易烟消云散。
书写观课心得,梳理课堂思路,这是自己对他人课堂的重新建构,也是自己对自我课堂的重新审视。建构中,我们会发现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教学环节中隐藏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会发现”我“和”教者“之间的”鸿沟“,无论是语文之”道“,还是语文之”术“。
这样的书写,是我们成长中的精神养料。
一点点,默默地,我们枝繁叶茂。
本期,推出张高婷老师的《遇见”好“课——2018年滨州市小学语文德育优质课展评观课心得》。
遇见“好”课
——2018年滨州市小学语文德育优质课展评观课心得
文 / 张高婷
此次滨州之行,持续四天,二十九节课,每天在抬头欣赏课堂实况与埋首记听评笔记之间频繁切换,心中不敢懈怠,手下马不停蹄。再回头翻翻记了一整本的听评课记录,笔记密密麻麻,内心收获满满。
讲心里话,一天八节课,一个班级下台去,一个班级上台来,课间匆匆喝口水,手中本子翻一页,便又投入下一堂课的学习记录。到第二天下午时,手已累得握笔都感觉疼了。加上不断的“同课异构”,也实在“异”不到哪儿去,同课题下很多节课的教学环节都是重复的,惭愧地说,难免听着听着就感觉疲劳和乏味。
在这种情况下,遇见一节“好”课,便眼前一亮,心中一震,求知若渴。笔下一场风暴,口中几声赞叹。
博兴一小王密密老师执教的《雷雨》,在本次优质课展评中拔得头筹,细细品来,的确当之无愧。
整堂课,并无任何一个色彩浓重的环节,不过是从识字、写字到读文的惯常设计而已,但细看之下,每个小环节都十分“精致”——导入环节,出示甲骨文形态的“雨”,让学生猜字,然后指导了从“雨”字到“雨字头”的变化;接下来整体认知课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划分段落;只处理了三个(组)字词,却运用了图片识字、同偏旁字举一反三、字源字形、组词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课堂的重头戏还是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分别走进雷雨的前、中、后三个场景,既在其中处理了重点词“垂”的理解、“啊”的变音之类的必讲知识点,又始终让课堂处在雷雨前中后不同的气氛里。
印象极深的,是王老师与孩子们配合着,老师一句“越来越响”,学生一生“轰隆隆”,声音不断变大,声调不断升高,就这样理解了“越来越( )”这种表达,极其生动!
在我看来,最好的设计,是邹平实验一小刘爱莉老师执教的《太阳》。
作为一篇说明文,教授语言准确性、说明方法的课堂本身容易“枯燥”,刘老师却上出了一节趣味盎然的说明文课。
她把太阳公公“请”到了课堂上——太阳公公发问: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有人来找我玩?我很孤单呀!请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学生于是从文中找出太阳“远、大、热”的特点,说明不能去的原因,还在“到底多热?”、“到底多远?”的具体解释中学习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三种说明方法。
太阳公公听了答案后感慨道:原来是这样,那我还是收拾东西走吧!学生急忙拦住他:不可以啊!太阳公公很无奈:你们又不来找我,又不让我走,请给我一个合适的理由!
接着,学生拿出感恩卡,结合课文“太阳与人类关系很密切”这一部分,写下自己对太阳的感谢,既学习了课文,又有自己的理解,还学会了感恩。
课堂上还有很多闪光点不容错过,细节虽小,却熠熠生光。
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时,教师绘出了漂亮的板画;讲《乡下人家》,将课文里的“风景”相机板书,最后竟成了一首优美的《天净沙》;课件的设计上,背景紧紧围绕课题,呈现出与课堂气氛浑然一体的画面感。
学习过程中,最让我有感触的却不是精彩的课堂,而是执教老师们为呈现一节课在背后所做的努力。
本次活动中,有我的老同学,来自魏桥实验的王佳老师,她展示了二年级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教学。后来交流时,她告诉我,为这一节课,她们学校的老师陪着她不断修改设计、磨课试课,从参赛以来,一天未曾放松。
台上的四十分钟,需要台下的多少个四十分钟的准备和磨炼呀!
还有我个人最喜欢的《乡村四月》一课。王志刚老师作为一位男老师,非常“放得开”,范读韵味十足,生动的课堂语言展示了自己对经典古诗文发自心底的热爱。
下课后,同行的小伙伴加了王老师的微信,翻他的朋友圈,从不晒吃了啥玩了啥,满满是关于教学的“干货”,课改的新方向、课堂的新点子、古诗的吟诵、美文的欣赏……无声地诉说着一名平凡老师对教育不平凡的用心。
本次听课,我和开元、二小的几位老师结伴,会在听课过程中提出疑问,一起探讨。我们也会在每一节课后商量着打一个分数,然后和评委的分数作“对比”。没想到的是,竟然有近一半的分数是相去甚远的。
活动最后听了几位教研员的评析,才知晓对一节课的评价,不能只看表面是否“华丽风光”,有没有真正地教授知识、渗透方法,有没有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学生有没有知识的收获,情感的自悟更重要。
真正好的课堂,不是多么创新的设计,不是毫无瑕疵的表演,不是每个环节卡着点走下来的流程。
真正好的课堂,是教师能用课堂语言自然而然地带起孩子的兴趣,是把知识扎扎实实“送”进孩子心底。
真正好的课堂,学生从不感觉疲乏,教师从不过分用力,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而我最大的收获是,教师,不应只把教学当成工作,而应当作职责,教育是应该抽出空、潜下心去积累和钻研的事业。
自己才刚刚迈进门槛,前路仍漫漫。愿不急不躁,愿不懈前行。
附:滨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红星老师的活动总结(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