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打孩子不会让孩子停止爱你,但会让孩子停止爱自己。还有人说,被温柔呵护的孩子才能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等等。看来,新时代的父母们,已经意识到打骂教育的危害。
微博上发起过一个投票,问:你打过孩子吗?结果,有2.7万人选择打过,4395人选择没打过。算下来,有高达85%的投票家长打过孩子。在不打孩子这件事情上,父母们可真是“知易行难”。
仔细研究了投票下的评论,发现最容易冲动下手的父母,是孩子处于3—6岁,也就是学龄前阶段。孩子到了3岁,家长会突然发现,原本什么都不懂的小家伙,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甚至开始变“坏”了,比如,学会了撒谎。有家长就说,发现自家孩子撒谎,非常严厉地批评了他。孩子也承认了错误,没想到过了段时间又撒谎了。为了让孩子长记性打了他一顿,打完后,孩子哭了,家长自己也哭了。
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很多时候口头批评不管用,但打骂也不是办法,家长到底该怎么做才好?著名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老师说,这件事家长们可能从出发点上就错了。最根本的问题,不是怎么去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而是去找出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出发点。很有可能,这个出发点是好的,是一种合理的诉求。
比如孩子不想上幼儿园,就装肚子疼。可能是这个孩子就是渴望自由自在,这本身没什么错。再比如,有一个老师的猫不见了,这时一个孩子说自己知道猫在哪里,其实他根本不知道。孩子撒谎,是想得到老师的喜爱,这个出发点也没什么错。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撒谎了,急于去纠正这个“错误行为”,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下次还是会撒谎,而且会以更加高明的、你看不出来的方式撒谎。
正确的方法是,家长不要将注意力放在“错误行为”上,而要把注意力放在行为背后的理由上。坐下来,和孩子好好聊聊,他是怎么想的?如果理由是正当的,那就肯定孩子的需求,并且跟孩子一起商量,有什么更好的策略可以实现这个需求。
你渴望自由自在?没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怎么让幼儿园变得自由一点?你想得到老师的认可?没问题。但一定要以撒谎的方式吗?有没有更好的方式?你看,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沟通。
除了撒谎,这个年龄段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错误行为”,就是炫耀。有人问李松蔚老师:他家孩子向幼儿园同学炫耀,“我爸是当官的”,这让他感到非常羞愧,没想到孩子小小年纪就这么虚荣。该怎么办?
李松蔚老师说,还是那个问题,要越过行为,看到动机。
在成年人看来,炫耀的背后是虚荣心,是不好的。但是咱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孩子炫耀的不是“我爸是当官的”,而是“我爸是个卡车司机,很厉害”,是不是听起来就没那么虚荣了?再假设一个场景。有个小朋友炫耀说我家有汽车,另一个小朋友说我们家有游艇,但是这个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很自豪地说,我们家有自行车。那这个小朋友是虚荣的吗?很显然不是。
你看,炫耀本身并不一定就是虚荣的,主要是看炫耀的是什么。我们作为成年人,对于金钱、地位,可能会很敏感。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只是朴素地以自己的父母为荣。这个出发点是没错的。
所以,家长看到孩子炫耀,完全不用那么紧张,可以跟孩子好好谈谈。告诉他,你希望以爸爸妈妈为骄傲,这是没错的。同时也告诉他,什么事情是敏感的,什么事情是不值得炫耀的,我们真正应该炫耀的东西是什么。其实,这不是炫耀,而是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豪。
总之,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家长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来贴标签,也不要急于纠正错误。而是要看到“坏行为”背后的“好理由”,肯定孩子的需求,跟孩子一起探讨实现需求更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