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日-2019年3月31日,从你来到上海,到离开上海,699天。我想我应该必须写下点什么,才不负时光。
前几天我们还聊到过,说16-18这几年总是傻傻分不清,有些事过着过着就想不起是何时发生的了。我只能把这一切归结为日子的“高浓度化”,即便过去1天抵不了2天,1.5天总是有的。这1.5的系数来源于工作的充实和最初的不分昼夜,我们也是在漫长的摸索中,才逐步做到电脑就放在办公室、回家之后不再工作的生活。
当你抵达上海之时,我的沪漂生活已经悄无声息地进行了8个月,那会同作为沪漂单身女青年,总有很多的共情和同感。比如:因为讨厌上班挤地铁,我们的住处要离公司近,哪怕居住环境没那么好。也因此,我们总是能一起下班、外食,再回家,周末还能再约会、约饭。
公司搬家,我们也跟着搬,总像说好了似的,我们找到的房子总是离的不远,一起下班似乎是常态。然而,工作也总是多到做不完,偶尔我们想准时回去,就会遇到奇怪的潜在合作机构(总是要求在晚上7点开电话会)。很长时间里,只有我们俩留到最后,再在附近找个地儿解决晚饭。还记得我们好不容易开发出一家优秀的东北烧烤店,在我们大快朵颐三次后,轰然倒闭。虽然痛心,但我们很快接受了这个事实——我们早就探讨过(17.12.11):
“我觉得到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挺牛的。”
“嗯,需要各种隐忍,以及出乎意料的妥协。”
可那时候的日子也真是快活啊,只要吃饭聊嗨了、天色晚了,我们就会有个人提议:今天不回家了,我去你家住吧!于是,便妥妥地同床共枕了,这样想来,我住过的所有房子,都经受了你的“检阅”。
工作出差难免,各自出差后,分开一周就像一个月似的,而后发现两人不约而同地穿了姐妹装,地铁里忘我地拍照后,找了个咖啡馆开始加班。
一起出差的日子也不少。第一次应该是17年9月去云南,我在昆明的工作完毕后你才来找我,于是我们一起去了当地的Bar里喝小酒,除了啤酒厂里爽口的啤酒外,你还点了另一家店里的“七年之痒”,果然——难喝的要死!
在那时,我就开始感慨——
职场老司机说:“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千万别把同事当朋友”,然而,有这么一帮人,偏爱“生活、工作、朋友、同事”一锅炖。除了偶尔的消化不良长长痘,他们惬意得很。
一年多过去了,我觉得这段话仍旧没什么毛病。
在上海,一起去WK小学试课。
18年初,暴雪的扬州,你提前来我家陪我筹备年会。在你加班忙自己工作的同时,没想到还有个更大的坑在等着你。
当晚,暴雪不止,二十多人可要从全国四地出发,通过各种交通方式,抵达被大雪暴虐的城市。你陪着我,凌晨1点睡下,5点多醒来,催促小伙伴抢票;随后一起赶早置办瓜果茶歇,再对晚点的取消的错过的无法到达的,逐一问询、安抚、解决、推动,在爸妈的帮助下,我俩搞了一支5车车队,浩浩荡荡接站,愣是分别在两个高铁站接完了二十来号人。那是精神高度紧张的、被责任感包围的一天,感觉到自己情绪的细微变化,2017年的种种情绪,好像在那一天都体验。不知道,如果那时你不在身边,我一个人该是怎样的欲哭无泪。
在金华,一起给培训师做培训后勤和助教的工作,没想到突如其来别的任务,我俩默默在教室后方苦闷地处理。
一起去北京出差,快到上海虹桥站时,你测试即将开始的线上分享,一个热心依靠热点进入了“直播”,于是我们一路抱着电脑,不敢坐直梯、不敢坐地铁,找了个地儿呆着,直到分享的老师完成分享。
这么说来,我人生的蛮多次意外都是你给的呢,是惊,是吓,全凭承受能力,哈哈哈。
应该是18年6月往后吧,感情的事、家人生病的事,加之后来的工作事宜,我内心的烦闷不断升级,于是头发越剪越短。
你也差不多时间剪短了发,印象中我没问你为什么。咱们只嬉笑着说,舒服呀,好洗呀,还省洗发水呢!
那些苦恼的、烦闷的,不管化没化解,都留在了一个个餐桌上、街道里、外滩的风中。
辛苦之余,该干的事还是得干,我们最得意的成果当属从江的那次探访了吧?拉了个小团队,自行策划、组织、拍摄、拍照,各司其职。最后片子做完的当天,我俩看了好多好多遍,自己的“孩子”就是美啊!
虽然我们有很多的地方相似,但不一样的地方也不少,我喜欢这种状态,人何必要找另一个自己?多点差异性,才更有趣。虽然你不喜欢表达,但每次我们都可以没有任何铺垫就可以聊的深入,也正因为你平日里说的少,当我“套”出你的观点时,那种“Aha”感才特别足。
我欣赏你对于很多事情的态度,虽然不表达,但都看得真切。对于生活方式、对于感情、对于婚姻,我欣赏你的冷静、克制和清醒,当我在别处找不到共鸣的时候,我知道你懂。我欣赏所有将感情生活视作人生“小小一块”的女性,所以我欣赏你。
总有人说你倔,我也认同,但总有点排斥;我也倔啊,只是倔强的方式不一样罢了。对于这个世界,不论从哪个角度,还是要保有自己的棱角,那是我们自己留给自己最珍贵的东西。这些,你应该也清楚,那我为什么还要写呢?兴许,是在告诫若干年后的自己吧。
于我而言,你真的是一种“意料之外”的存在,因为我从没想过,发发朋友圈就能招来一个同事,还和我结下了“一起打过江山般”的情谊;从没想过,大学毕业之后不再联系的同班同学,还能以这样的方式重新认识彼此,没有这一遭,你我就只是个见了面互相喊一声“呆子”的情谊,而且还早已忘了为什么要叫“呆子”。
感谢这699天的奇遇,人生又多了个长篇故事可以说;这个故事还将继续写下去,我也更可以名正言顺地呐喊:我想静静!
人生呐,同甘者,多;共苦者,寡;兼而有之者,罕。
2019.04.02 2:12
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