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问,蹭了路虎的老汉回去说起这事,会是怎样的示范效应?赔了311的学生呢?
孔子对学生哀叹,你买了奴隶回来不收国君的钱,才是真正祸害了那些奴隶啊。
一个曾经的同事加领导上午转了一个在胖友圈里。内容包括但不仅止于下面这个故(duan)事(zi)。
我把这个故事列出来,再说说孔夫子他老人家当年是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的。
胖友圈段子
街头。
一老头骑三轮,蹭了路边停的一辆路虎,正愁眉苦脸时,来了一个彪形大汉!
问:赔得起么?老头:赔不起!大汉:赔不起还不跑,等人家来找你啊!
老头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这时,彪形大汉拿出钥匙,启动路虎,走了!
这是一个段子,一个小场景,但,实际生活,远比这个更丰富,更生动!
孔子他老人家是怎么说的?
鲁国国君颁布一份文件,要求有机会出国的国人如果在国外看见本国的同胞被沦为奴隶,应该将其赎回,所花费用回国后由政府报销。孔子有个学生(子贡)在国外果然发现同胞被沦为奴隶,于是将同胞赎回。
但是,他并没有去报销费用,所以,大家都盛赞他的高尚品行。
孔子得知后却批评了他,说:你这样做是缺德的,因为你会使其他人无所适从。
为什么呢?
假如其他人也在国外看见自己的同胞被沦为奴隶,他如果听了国君的话,将同胞赎回并按规定报销了费用,别人就会拿他与孔子的学生作比较——孔子的学生可以不来报销,你却来报销——结果使他显得品德不那么不高尚,尽管他是听从国君的命令去报帐的;如果他向你学习,赎回后也不去报销费用,他则无故损失了金钱。这种损失,一次可以接受,两次可能有怨言,多次则不愿意了。
由于有了孔子的学生不报帐在先,其他的人就会陷入“报帐不好,不报帐也不好”的两难境地。这样,今后的鲁国人在国外见到同胞被沦为奴隶时,为了免却两难境地,可能会装作没有看见。于是越来越多的国人将不再赎回落难同胞,越来越多的落难同胞也不能获得救助,
所以,你的行为尽管是“无私的”,但由于它不会使更多的人有所“得”,所以却是不道德的。
这就是《子贡赎奴》的故事。
个人并不喜欢孔子。因为孔子强调的是“德”,而当今社会,应该用规则来约束人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德。
但还是要理解,在孔子的时代,正是规则慢慢成型的时候,在规则之外,需要人用“德”来教化、感化人群。这是时代的要求,并不是孔子他老人家的不足。
而子贡赎奴的故事,和子路受牛的故事一样,却让我看到孔子独特的视角和独有的光辉。
不要滥用你的善意。
你的善意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可能让更多的人感受不到善意。
街头乞讨者已经几乎用光了人们的善意,包括真的假的因病乞讨的、举着“落难”牌子的驴友、难辨真假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假装是哑巴的卖笔人、背着孩子乞讨的……等等。
但总是会有人伸出手,扔出一块两块零钱。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因为带着孩子更容易引起同情,所以那些人会偷了孩子来乞讨;
因为学生不能上学更能让人心有戚戚,所以家人不让干孩子读书,一路乞讨;
因为残疾人能讨到更多的钱,所以那些人会把人打成残疾,然后上街乞讨……
请不要滥用你的善意。
如果这些人真的勾起了你的同情心,以前曾有人倡议:
看到带着孩子的人在乞讨,请拍下来,也许这个孩子的父母正在交际的寻找失落的子女;
看到说没钱吃饭的人,不要直接给钱,买个馒头给他吃;
看到残疾人行乞,还是拍下来,发到网上去,标记你拍照的地点……
总之别给钱。
跑题了。拉回来——
规则告诉我们,犯错了就该承受后果。
那个彪形大汉该做的,是收50、100的赔偿,让段子中的老汉知道,犯错该承受什么样的结果——或者等交警的仲裁。
别让你的善意成为下一次你受损失时对方的道德要挟:“上次XXX可不是你这样,人家还没你富,可没你这么斤斤计较!”
中国人爱说的一句话是法律无情人有情。太狗屁!
没人能够成为法外之人。因为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则,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绳。
忘了法律,只强调一个德字,可不就是耍流氓?!
最后,我还要第三遍说:请不要滥用你的善意,不要以为你的善意让你变得高尚。不,恰如孔子所言:
你这样做是缺德的,因为你会使其他人无所适从。
我的其他文章:
《后方》湖南大学抗战时期西迁辰溪的一段往事
《生子不举:残酷的杀婴习俗》看政策是如何极端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
《超短篇:直播杀人》死亡直播,偶尔兴起的脑洞戏作
《性,婚里婚外的求索——评《大开眼戒》》一篇凌乱的影评,NSFW
《亲密关系就是这么回事》看电影截图的偶尔鸡汤
《【商王武丁】《王宫的阴谋》目录》我会说其实写文末乱弹很过瘾么
《儿时关于死亡的记忆》忆起儿时隔壁住的那个憨憨的同学
《【野史春秋】士会的隐忍》喜欢专出二货的春秋以及那些人和事
《音乐天堂&诗&武侠江湖|杀手·酒仙游》醉后草就,南蛮文子的命题作文
《【野史春秋】瞎子师旷为什么被孟子尊为亚圣》第一次学习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