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去女儿幼儿园听了心理咨询师箴真老师的讲座。老师强调的最多的是:幼儿需要全然无条件的爱,不管有什么问题,家长需要先接纳孩子的感受,让他们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孩子才会勇敢面对。因为亲子关系是金字塔的底部,它决定着孩子看世界的方式和自我价值。最后通过行为反应出来,行为是金字塔的顶部。如果孩子享有充分的爱与安全,亲子关系良好,那么这个地基就很牢固,只要童年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青春期一般不会出现叛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很高,会很温和自信。
接纳是人内心最深的需要。是啊,我们大人都需要家人的接纳,何况心智还没发展健全的孩子。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这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学会共情,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以自己的情绪为主导,先考虑孩子的感受。无论出现什么情况,要接纳孩子,让他们知道我们是爱他们的理解他们的包容他们的,不会因为他们的行为表现而改变的。这样孩子才会勇于承认问题,家长才能积极地引导孩子,纠正其行为。
听了老师的讲座,自己好好反省了一下,感觉之前自己在育儿上犯过不少错,那时还不自知,现在想来这种错误或多或少给女儿带来了伤害。庆幸孩子忘得快,只想自己以后要做到接纳宝贝,无条件地爱她们。记得孩子2岁左右的时候,变得非常“不听话”,做什么事,她都喜欢说“不”,哪怕喜欢的事,而且很敏感,爱哭,常跟我“对着干”。这些变化让我很不适应,有时特别恼火甚至与她置气。虽然那时我也知道这个时期是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可怕的两岁”,也是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可自己有时控制不住对女儿发脾气。一次中午吃完饭,我让她休息会,她不要,非要出去玩,可外面很热,我感觉很疲惫,不愿出去。跟她说明情况,等休息会,凉快再去,可女儿却放声大哭。我安慰她也没用。我不想妥协,怕她以后老用哭来威胁,达到目的。可女儿很执拗,哭了几分钟,我也很生气,但置之不理,任她哭,女儿就这样耍赖般不依不挠地哭着,我若无其事地做着其它事。又过了几分钟,我才哄她,女儿又在我怀里委屈地哭了一会才算结束。这样的情况出现过好几次,我感觉自己当时确实有些冷漠,可能以此想煞她的脾气,不是哭就能解决问题的,可是方式有些过了。其实往往两败俱伤,女儿很难过,我自己也很生气。自己那时没有做到接纳孩子的感受,情绪也没控制不好。
现在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会说:“你很想做什么事是吧,来妈妈抱抱,妈妈知道你难过,等一会好吗,先看会书,玩个游戏,吃点饼干怎么样?”几次下来,女儿温顺多了,不再哭个不停,也能听进我说的话。当她再哭时,她自己都会说妈妈,抱抱。我会很欣慰,先安抚她,等她平复再跟她讲道理。一般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不再像以前那样胡搅蛮缠。
之前在外面玩时,我会命令她回去,而女儿抗议,带着哭腔拒绝。我会威胁说,不走我走。结果女儿一路哭哭啼啼,路上被人看到很没面子。回了家还哼唧,我被她一闹也没好心情。而现在,我会提前说,再玩几分钟我们要回家了。算是提醒,女儿欣然接受。如果她还想再玩一会,我不会断然拒绝,因为不差那两分钟,我会犹豫一下故作思考地说,好吧,再玩两分钟啊。小孩子嘛,玩心重是可以理解的,再耐心等待一会又无妨。之后女儿就开心地与我回去。一般制定好类似的规则,只要提前说好,她都会遵守。如果讨价还价,我也会灵活应变,不会一言不合就威胁恐吓。
听了不少讲座也看了不少育儿的书,感觉自己在进步。这种学习是对自己的教育,自己结合自己的情况,不断反省并改正,感觉亲子关系更融洽了,家庭关系也更和谐了,都形成了良性循环,受益最多的也是自己,更加从容了。
养育孩子确实是一种修行。自己争取做到全然无条件得爱孩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自己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