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心理学(一)-- 阅读笔记

第一部分 进化心理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 导致进化心理学产生的科学运动

           从进化的视角来理解人类的大脑—心理机制,正是进化心理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主要目标。进化心理学集中探讨这四个关键的问题:(1)心理为什么被设计成现在这个样子?也就是说,哪些过程将人类的心理塑造成当前的形式?(2)人类心理是如何被设计的?也即是,人类心理的机制或组成部分是什么?它们是如何组织起来的?(3)心理的组成部分和组织结构拥有什么功能?即心理是被设计来干什么的?(4)来自当前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输入信息,是如何同人类心理的设计特征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可观察到的行为的?

统一的理论框架就是进化心理学,这门学科将来自各个领域的针对心理的研究结果会聚在了一起,比如脑成像研究;学习与记忆;注意、情绪和激情;吸引力、嫉妒和性行为;自尊心、地位和自我奉献;抚养子女、说服和知觉;亲属、战争和攻击行为;合作、利他和帮助行为;伦理、道德和医学;承诺、文化和意识。

1、进化思想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1.1达尔文之前的进化 

进化是指有机体的(生命)结构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最早使用生物学一词的科学家Lamarck认为有两种主要原因导致了物种的变化:第一,每个物种都有向更高形态发展的自然趋势。第二,可获得性状的遗传。依据,动物必须为了生存而斗争,而斗争又会促使动物增大都中过程中所使用的器官。而这些变化会遗传给后代。

灾变说理论认为,由于突发性的大灾难,物种会周期性的灭绝,然后被不同的物种取代。

信奉有机生物结构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生物学家自称为进化论者。

1.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达尔文想弄清楚新物种是如何出现的(所以他的书名才叫做《物种起源》),旧物种又是如何消亡的。

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物种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有机生物体的存在数量要远远多于能够生存和繁殖的有机体数量,那么就必然会出现生存竞争,这样有利的变异倾向于保留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则会慢慢绝迹。当这个过程一代接一代的重复上演时,最后的结果就是新物种的出现。

自然选择理论的三个必要组成部分:变异、遗传和选择

变异:是进化过程得以运作的必要成分,它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遗传:只有一部分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也就是能稳定地从亲代遗传到子代身上,然后代代相传。而其他的变异,比如因为环境偶然性产生的突变则不会遗传。只有那些得以遗传的变异才能在进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选择:拥有某些遗传特征的生物体将会留下更多的后代,因为这些特征对生存和繁殖非常有帮助。

为了将优势的特征遗传给后代,所以才需要繁殖。差异繁殖成功率才是自然选择导致物种进化的关键。由于个体拥有不同的遗传特征,使得他们生存和繁殖的机会都不同,所以也就出现了差异繁殖成功率。差异繁殖成功率是某一个体相对于其他个体而言的。如果某个生物体繁殖的后代比其他生物体要多,那么他所拥有的的特征也就更有可能出现在将来的后代身上。

1.3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

达尔文第二个进化理论:性选择(sexual selection)理论。自然选择理论主要集中于因生存问题而进化的适应器,而性选择理论则不是如此,它主要关注因求偶行为而产生的适应器。

性选择的运作方式:1、同性竞争:指同一性别成员之间的竞争,主要竞争目标在于与异性的交配机会。导致生物体在同性竞争中获胜的每一种特征(比如体型更大、更强壮或运动能力更好),都将通过胜利者的繁殖活动而传给下一代。那些导致失败的特征则不可能得到传递。所以说,进化也就是随着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其实是因为同性竞争而导致的。2、异性选择或者叫择偶偏好选择。如果某一性别的成员一致认为异性的某些特征正是他们想要的,那么拥有这些特征的异性更有可能获得配偶。而那些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异性,则得不到配偶。

自然选择和性选择过程都是因为遗传差异而导致的差异繁殖成功率为基础的过程。

两种不同适应器的重要性,一种是因为对生存有利而进化而来的(比如对糖和脂肪的味觉偏好有助于食用某些特征的实物,对蛇的害怕反应让我们免受毒蛇的咬伤),另一种则是因为对繁殖有利而得以进化(比如拥有更强的战斗能力)

1.4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在进化论中的地位

1、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并不是进化的唯一原因。比如有些变化是由一种较多遗传漂变得过程所导致的。

遗传漂变是指群体中的基因结构发生的随机变化。引发随机变化的原因有这样几种:突变(DNA发生的一种随机的遗传变化)、建立者效应(founder effect)和基因瓶颈(genetic bottlenecks)

建立者效应:会产生随机变化,当群体中的一小部分个体建立起一个新的聚居地时,新的聚居地的建立者不能完全代表原始群体的基因特征。

基因瓶颈:也会导致相似的随机变化。当群体数量急速缩减时(也许因为随机灾害,比如地震),基因瓶颈就出现了,因为灾难中的幸存者只携带了原始群体中基因样本的一部分而已。

2、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并没有任何预见性,它并不是“有意向的”。由于基因的随机突变导致的优势导致个体更容易存活和繁衍,所以说进化不是一个有意向的过程,没有预测性。

3、选择的另一个关键特征在于它是逐步发生的,至少在我们人类的一生当中是微乎其微的。

地理隔离被认为是自然选择的前兆,自然选择理论阐明了有机体结构随着时间而发生的变化过程,而且还告诉我们,这些有机体结构的组成部分都拥有明显的目的性特征——也就是说,它们都是被“设计”来解决特定的生存和繁殖问题的。

1859年的自然选择理论将所有物种联结在一起,每一个物种都和其他物种相关联,并且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达尔文的理论让我们能够确定人类在进化上和其他大自然中的物种的关联性。

1.5现在综合:基因和颗粒遗传

遗传不是混合式的,而是“颗粒式”(Particulate)的。也就是说,父母的特征并不是相互混合的,而是以独立的结构原封不动地传给下一代,这种独立的结构就是我们所说的基因。基因不能通过后天经验而获得。

Mendel的主要观点:基因是最小的遗传单位,它既不能分裂,也不会相互混合,而是原封不动地遗传给后代。

基因型则是个体内部的所有基因的集合。基因型每次传给下一代时都会发生断裂。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颗粒遗传理论为达尔文的理论提供了更加稳固的理论根基。

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状的梯子。组成DNA的,是碱基和一些别的东西。碱基通常是成对出现的--A总是配T,C总是配G,一组配对就是一个碱基对

细胞核内的DNA分子和他们所携带的基因大多规律地集中在染色体(chromosome)上。

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例如,有的片段决定你是什么血型,有的片段决定你的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的,有的片段决定虹膜是黑色的还是褐色的等等。这些片段就是基因。所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NA分子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如人的体细胞中23对染色体就包含着46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

1.6习性学运动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也应用到了行为上,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如下:第一,所有的行为都需要潜在的生理结构。比如两足行走。二,有些物种可以通过选择过程而被培育出某些特定行为特征。比如狗的行为可以培育。

习性学的四个关键问题:(1)行为的直接影响(比如慢慢的运动)(2)行为的发展影响(比如在鸭子的生命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会让他们的行为发生变化)(3)行为的功能,或者说它所满足的适应性目的(比如让小鸭子紧跟在慢慢后面,从而有利于存活下来)(4)行为的进化起源或种系起源(比如哪些事件导致了鸭子的印刻机制的出现)。

习性学运动促使生物学家开始关注适应器的重要性,习性学对进化心理学具有促进作用。

习性学存在的三个问题:1、习性学的很多描述都是给行为模式贴上标签而已,而不是深入的去解释这些行为。2、习性学家倾向于关注那些可观察到的行为,而没有去探究动物大脑内部导致这些行为的潜在机制。3、尽管习性学同样关注适应器,但它却未能建立严格的标准去发掘适应器。

不过,习性学还是得出了很多有用的发现和记录,比如说鸟类的印刻现象和其他动物的固定行为模式等。习性学为心理学家重新考虑生物学在研究人类行为中的作用,为内涵适应性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1.7内含适应性革命

内含适应性理论:自然选择将倾向于那些能促使有机体的基因得以传播的特性,而不管有机体是否能直接繁衍出后代。亲属身上携带着我们的基因拷贝,所以我们才会对亲属给予照顾,而亲代投资只不过是照顾亲属的一种特例而已。有机体可以通过帮助他的兄弟姐妹、侄子、外甥等亲属的生存和繁殖来增加他的基因的繁殖成功率,因为上述亲属身上都可能携带该有机体的基因。经典适应性的定义太狭隘了,应该被拓展为内含适应性。

内含适应性并不是指个体的某种特性,而是指其行为或影响的某种特性。因此,内含适应性可以被看作是个体自身的繁殖成功率(经典适应性),加上个体行为对遗传亲属的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基因之眼看世界”(gene's eye thinking)。如果你是一个基因,你怎样让自己得以生存和繁殖?首先,你得保证你的宿主的生存和健康。其次,你可以直接制造出许多你自身的拷贝(经典适应性)。第三,你可以帮助携带着你的拷贝的宿主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内含适应性)。基因是没有意识的,关键在于,基因是最基本的遗传单位,它在繁殖过程中会被原封不动的遗传给下一代。所以适应器是通过内含适应性的过程而产生的。那些能增加自身的复制成功率的基因,将会取代其他基因,从而随着时间得以进化。

内含适应性理论部分地解决了“利他行为的问题”。利他行为会更多的指向那些遗传相关度更高的个体。

《自私的基因》一书中,给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类,只是基因的生存机器(宿主),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基因才是主角,人类只是一个乘客。基因为了生存,产生的根本驱动力就是复制,所以控制人类产生的根本驱动力——就是繁衍。

1.8澄清适应和自然选择

《适应与自然选择》促使群选择理论逐步衰落,澄清了进化适应器的主要概念,引导研究者们在基因水平上进行新的思考。

《适应与自然选择》改变的三个问题:

1、挑战了当时流行的群选择观点。群选择理论认为,由于不同的群体在生存和繁殖上的成功率是不同的,所以那些对群体有利的适应器才能得以进化。这与那些对基因的繁殖有利的适应器才能得以进化的观点完全相反。群选择的反驳依据:自杀的鸟儿将死光,而自私的鸟儿可以繁衍,最终鸟儿全都剩下自私的。对种群内的个体差异进行操作的选择力量,破坏了整个群体进行操作的选择力量。个体选择压力,破坏了群里选择压力。

2、将内含适应性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内含适应性理论部分解决了利他行为问题,如果获得帮助的人是提供帮助者的遗传亲属的话,那么利他行为就能够得到进化。亲属在适应性上获得的收益,大于自身所付出的代价。

适应器可被定义为通过进化形成的对某些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法,因为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对有机体的繁殖行为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好处。

3、详细的分析了适应器这个麻烦的概念。适应器可被定义为通过进化形成的对某些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法,因为成功的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对有机体的繁殖行为带来直接或间接地好处。比如汗腺— 调节体温,味觉偏好 — 有营养的食物,择偶偏好 — 成功繁衍

确定适应器的三条标准:可靠性(reliability)、有效性(efficiency)和经济性(economy)。对特定的物种而言,在正常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所有成员是否都拥有这种机制,并能否在相应的情境下稳定地表现出来(可靠性)?该机制能够很好地解决特定的适应性问题吗(有效性)?该机制能够不太费事地解决适应性问题吗(经济性)?另一种说法,当我们采用适应器这个概念时,不仅要能够解释一种生物机制的用处,而且还要解释那些不可能的用处。本质上适应器的假设就是一种概率陈述 — 即为什么一组可靠、有效而又经济的设计特征不可能是偶然的产物。适应器是由选择压力造成的必然产物。

1.9Trivers的开创性理论

1、非亲属之间的互惠式利他理论:互惠式的交换关系在何种条件下能够得以进化?

2、亲代投资理论。在某些条件下,性选择在两种性别身上都有可能出现

3、亲代— 子代的冲突理论:即便是父母和子女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冲突,因为他们仅仅只共享了50%的基因。子女认为的最佳策略(比如更多的享有父母的资源)并非是父母认为的最佳策略(比如将资源更平均的分给每个孩子)。

1.10社会生物学的争论

《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作者推测人类的很多现象,比如文化,宗教,伦理,甚至美学,最终都能用社会生物学来加以解释。遭到了当时大部分的反对。他们极力反对Wilson将人类放在进化理论的框架下进行讨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对进化论及其在人类身上的应用存在误解。

2、对进化理论的常见误解

误解1:人的行为是遗传决定的

遗传决定论者认为,行为完全是由基因控制的,很少或根本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决定论不完全等同于进化理论。实际情况恰好相反进化理论的解释框架完全是交互作用式的。如果缺乏这两种必要的成分:进化形成的适应器和促使适应器得以发展和激活适应器的环境输入,人类的行为将不可能发生。以茧子为例,如果没有进化形成的茧子生成机制,以及环境因素对皮肤的反复摩擦,那么茧子将不可能出现。所以,当采用进化理论来解释茧子的时候,我们从来不会说“长茧子完全是由遗传决定的,和环境没有任何关系”。

误解2:如果行为是进化来的,那我们就无法改变它

进化理论暗示着人类的行为是无法改变的吗?

理解了适应器以及能将它们激活的环境输入,那我们就能够改变我们的行为,从而减少茧子的产生。如果我们理解了我们进化形成的社会心理适应器,以及能将这些适应器激活的社会输入,那我们就拥有了强大的力量,能按照实际所需的目标对我们的社会行为加以改变。

我们的行为并不是不能改变的,只要知道了我们进化形成的心理适应器,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社会输入,我们就能够在特定的范围内对行为加以改变。不过,这并非意味着行为的改变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我们对进化的心理机制了解的越多,那我们改变行为的能力将会越大。

误解3:当前的机制是最佳设计

适应器的概念,即机制总是拥有进化了的功能,然而这并非意味着现代人类所拥有的适应机制就是最佳设计。

最佳设计所遇到的限制之一在于进化的时间间隔。进化的含义:进化是指随着时间而发生的变化。环境的每一次改变都会带来新的选择压力。由于进化过程发展的非常缓慢,往往需要选择压力在数千代中不断的出现,所以现代人类其实是先前环境的设计产物。换句话说,我们拥有石器时代的大脑,但却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比如,对脂肪的强烈需求,在过去那些食物资源稀缺的环境中是具有适应性的,但在现代社会它却能够导致动脉阻塞和心脏病。塑造我们心理机制的环境(即狩猎— 采集者时代的大量选择性环境)和当前的环境中间存在着巨大的时间间隔,这就意味着我们拥有的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对于当前的环境而言并不是最佳设计。

最佳设计的第二种障碍,与适应器的代价有关。选择已经在人类身上塑造出一种对蛇的极度恐惧感,以至于人们根本不敢出门。这种情绪反应确实能降低人们被毒蛇咬伤的可能性,但它带来的巨大代价也让人望而却步。还可能妨碍人们去解决其他适应性问题,比如去采集水果、植物等必须的食物资源。所有的适应器都包含一定的代价。相当于其他设计而言,如果一种设计带来的收益远大于它所引发的代价,那么选择将会青睐这样的机制。所以尽管我们拥有的大量进化机制都能够非常有效地解决相应的适应性问题,但它们远非是最佳设计,因为每一种适应器都要受到代价的限制。

有些人反对用进化理论来研究人类本身,主要源于对进化理论的这几点误解,进化理论并不意味着遗传决定论,我们在大自然面前也并非完全无能为力,我们现在拥有的适应器也并非是最佳设计。澄清误解后,我们将会探讨现代人类的起源问题,以及心理学领域中促进进化心理学出现的重大事件。

3、现代人类起源的里程碑事件

人类属于哺乳动物,而最早的哺乳动物出现于2亿年前。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它们拥有调节内在体温的进化机制。恒温特性赋予哺乳动物一种优势,使它们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上进行。

后来进化出了胎生,胎儿可以通过胎盘吸附在母亲体内,直接吸收来自母亲的营养。而之前的卵生动物的后代必须依靠卵内有限的营养物质得以存活。

大约8500万年前,哺乳动物中进化出了一个新的分支,灵长目动物。它们早期体型很小,大概只有松鼠那么大,它们进化出了带有指甲的手和脚,而不是爪子,它们的手指或脚趾演变成相对应的模式,从而大大增强了它们手部的抓握和操作能力。

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大约发生在440万年,那就是两足行走的出现。人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直立行走可以穿越更远的距离,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来探测捕食者和猎物的情况,同时还减少了被太阳有害光线直射的皮肤面积,最重要的是双手的彻底解放。解放的双手可以将食物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可以为后来的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进化造了极大的可能性。两足行走的进化为人类后来的进化发展,比如制造工具、大型的狩猎活动、脑量的迅速增长,铺平了道路。

大约180万年前,能够制造工具的两足灵长目动物成功的进化为一个新的分支——直立人,从而开始了从非洲朝亚洲迁徙的慢慢旅程。迁徙的目的是由于人群向那些资源丰富的领地慢慢扩张的结果。

160万年前左右开始使用火种。150万年前手斧的出现,代表人类可以制造简单的工具。大约120万年前,人属分支的大脑容量急速增长到原来的2倍。最后达到1350立方厘米,激活接近现代人类的脑容量。大脑快速增长的时期发生在50万年前到10万年前,增长的原因可能是制造工具、使用工具、复杂的交流行为、合作性大型狩猎活动和复杂的社会交往等实践活动的兴起。

大约2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统治了欧洲和西亚的许多地区。他们头骨里的脑容量高达1450立方厘米。他们肌肉和骨骼发达,身材矮小,工具先进,狩猎技能发达。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突然消失,现代智人的出现。现代人类从同一个地方(非洲)进化而来,然后才迁移到其他地方,最终取代了其他的所有人种。第一化石表明现在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差异性巨大,第二DNA相似性差距很大

4、心理学领域中的里程碑事件

4.1 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

19世纪末期Freud以性欲为基础提出了他的心理学理论。性欲并非成人独有的动机力量,而是人类所有行为的驱动力。而我们所有的心理结构,都只不过是宣泄性欲的渠道而已。

Freud的核心内容就是本能系统。本能系统包括两种基本本能,第一种是求生本能,比如对空气、食物、水和居住的需要,以及对蛇、高处、陌生人的害怕。第二种动机主要由性本能组成。他所指的性是广义性的,并不仅仅指成年人的性行为,而且还包括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房(口欲期),以及打喷嚏、吐口水和排便(肛欲期)等。成熟的性欲在成人发展的最后阶段(生殖期)才打到顶点,其本质特征就是直接导致繁衍行为。其实就是对应了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理论和性选择理论。后期的观点离达尔文就越来越远了。

4.2 William James和本能心理学

James发表的《心理学原理》的核心理论也是本能系统,只不过是更加复杂。他把本能定义为一种行为功能,它能够以某种方式产生特定的结构,但它对结果没有预见性,之前也不需要任何学习。本能并不是盲目的,也不会完全地表达出来。本能可以被经验加以修正,或者被其他本能抢占先机。我们拥有很多本能都是相互矛盾的,所以不可能都表达出来。比如我们有性欲,但是我们也害羞。我们有好奇心,同时也会胆怯。我们既有攻击性,也有合作的一面。

争论的地方在于他列出的本能种类,大家普遍认为人的本能是很少的。James按照人的成长过程列出了很多种本能,出生时会啼哭、打喷嚏、抽鼻子、害怕、害羞、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等本能。比如害怕本能就包括对陌生人、陌生动物、声响、蜘蛛、蛇、孤独、黑矮的地方和高处等事物的害怕。这些本能的关键都是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是用于解决特定适应性问题的适应器。

直到1920年,人们找到了一种解释为何人类的本能是如此之少而且又是非常通用的,这个理论就是行为主义者的学习理论。

4.3 行为主义的兴起

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两种先前并无关联的事物慢慢变得联结起来。比如将一个中性刺激(铃声)和另一个刺激(食物)进行配对,多次承兑出现之后,铃声本身就能够让狗分泌唾液。

十年后的基金行为学主义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行为的强化结果时后续行为的关键原因。得到强化的行为会反复出现,而没有得到强化(或者受到惩罚)的行为将会越来越少。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类的先天特性是非常少的。他们认为,所谓的先天特性,无非是一种能通过强化结果进行学习的一般能力(general ability)而已。所以任何一种行为都能够通过对强化的后效进行操作而被塑造出来。只要将强化物和行为进行配对,学习都会无一例外的发生,而不管是何种强化物和行为。

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 很少的先天特性、一般的学习能力和环境中强化的后效力量,统治了心理学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行为主义主张人性的本质就在于人类没有任何特性。

总之,很多研究都已经证明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是错误的。

4.4 文化变异性的惊人发现

如果人类是一般性的学习机器,没有任何先天倾向的话,那人类行为的所有内容— 情绪、激情、渴望、愿望、信念、态度和投资,必定都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形成的。如果说学习理论为我们确认成年人行为的形成过程提供了保障,那么文化人类学家则为这些形成过程提供了实际的操作内容(比如具体的思想,行为和仪式等)。

我们大多数人都对异域文化的故事感兴趣,其他文化背景下的人和我们差距越大,那么故事也就更感兴趣。如果其他文化中的人能够和谐的生活,那么我们身上存在的问题(比如嫉妒、冲突和竞争等),就可以归咎于我们所处在的文化,价值观或者资本主义。

研究者发现人类的许多特性都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背景当中,比如男性的性嫉妒。

4.5 Garcia效应、既设的害怕和激进行为主义的衰落

尽管所谓的行为主义的一级强化(通过食物)非常重要,但并不是所有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尽管小猴子从金属慢慢那里获得事物,但它们更喜欢依附在绒布妈妈身上。这与行为主义的假设截然相反。

老鼠似乎预先编制好了能学会某些事情(比如避开与呕吐有关的食物),而学会另一些事情却异常困难。有机生物天生就已经通过进化与设定来学习某些事情。人们非常容易对某些事物(比如蛇)建立起害怕的条件反射,但对于另一些非自然类的事物(比如电插座和汽车),想建立起害怕的条件反射却非常困难。总之,很多研究都已经证明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是错误的。

得出的两个结论:1、动物似乎都布线好了轻易地学会某些事情,而很难学会另一些事情。2、外部环境并不是行为的唯一决定因素。

4.6 探究黑箱:认知革命

仅仅依靠外部的后效强化已经无法成功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人们的关注开始转向大脑内部,去探究构成行为之基础的心理活动。

认知革命或多或少的被等同于信息加工。信息加工是一种认知描述,它详细阐明了一种机制以何种信息作为输入,该机制用何种程序来转换这些信息,这些程序所操作的又是何种数据结构(表征),而且会生成何种表征或行为作为输出。输入 — 函数 — 输出

想要了解人类行为的因果基础,就必须先理解我们大脑的信息加工机制。

信息加工机制(认知机制)需要一定的硬件基础,心理活动的硬件基础就是大脑的神经生物组织。对一种机制(比如眼睛)的信息加工描述,却不同于对潜在的神经生物基础的描述。

人类的认知机制,就像一台被设计来加工各种输入信息的大型计算机。在解决特殊的问题时,必须拥有对应的特定程序才行。(一对一)

进化心理学详细阐明了人类心理被设计来解决的各种信息加工问题 — 即生存和繁殖问题。

小结

进化是指有机体随着时间发生的变化,它在达尔文出现之前就一直存在。但达尔文之前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解释有机体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是他对进化生物学的最高贡献,该理论包括三种必要成分:变异、遗传和选择。当某些遗传变异比其他遗传变异带来了更高的繁殖率时,自然选择就会发生。简言之,自然选择被定义为由于遗传变异的不同繁殖成功率,从而导致有机体的性状随时间发生变化。

自然选择的意义:自然选择为生物科学提供了一种统一的理论,而且还解决了几个重要问题。首先,它阐明了有机体结构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因果过程。(进化的原因)第二它提出了一种理论来解释新物种的起源。(新物种起源)第三它把所有的生命形式都统一到了宏大的进化树上,同时指明了人类在这张生命谱系上的位置。(用统一理论解释生物现象)。

性选择理论:达尔文的另一种进化理论。性选择被用来解释那些有利于择偶成功的人类特性的进化过程。它一般通过两种过程发挥作用,即同性竞争和异性竞争。同性竞争:同行竞争的胜利者用过更多的交配机会。异性竞争:用过异性更喜欢的特性的个体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性选择导致了进化的发生 — 即由于交配成功率的差异而发生的性状改变。

开始因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缺乏可行的遗传理论,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后来出现的颗粒遗传理论和达尔文的理论结合形成了新的遗传理论,完善了达尔文理论。颗粒遗传理论:遗传并不是父母性状的混合,而是具有颗粒性。也就是最基本的遗传单位(基因)是离散存在的,他们不会相互混合,而是原封不动的从亲代传到子代身上。

内含适应性是指个体的行为对遗传亲属的繁殖成功率的影响,它能够通过相应的遗传相关度来加权获得。

第二章 作为新科学的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的几个特征。其一,进化心理学致力于探索人类的繁殖特征(此处指女性的排卵期)和外在行为之间存在的某些前所未知的关联。第二,进化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活跃的前沿学科,它所引发的新的研究发现正在以十分迅猛的速度增长。第三,思考心理的适应性功能(adaptive function)——比如男性是否拥有能觉察女性何时排卵的适应器,或者女性是否拥有某种适应器来对自己的排卵状态产生反应——是这些新研究的主要推动力。

1、人性的起源

1.1 关于复杂适应性机制的起源的三种理论

人们提出了三种理论来解释适应器(比如产生茧子的机制)的起源。

1、特创论:特创论称不上是一个“科学的理论”,这主要基于下面三个原因。第一,我们不能对它进行检验,因为从它的主要前提中我们无法得出具体的实验假设。任何事物的存在理由,都只因为是上帝创造了它们。第二,特创论并没有指导研究者做出新的研究发现。第三,特创论并不能科学地解释现已发现的生物机制。所以,特创论只是宗教信仰,而不是科学。它不能被证伪,也不是一种有预测力和解释力的理论。

2、第二种理论叫作“播种理论”(seeding theory)。该理论认为,最初的生命并不是在地球上产生的。然而,不管种子起源于何处,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仍然会发挥作用,从而使种子最终进化成人类以及其他现存的生命形态。

播种轮面临的三大难题:1、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地球上曾经发生过播种事件。2、播种理论既没有带来任何新的科学发现,又没办法解释现存的科学谜团。3、播种理论只不过把生命起源的因果解释在时间上提前了一步而已。外太空的生命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3、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遗传的设计差异所带来的繁殖成功率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主要操作成分。

自然选择理论拥有一个真正的科学理论所具备的优点:(1)它能将已知的事实组织起来;(2)它能够引发新的科学假设;(3)它能为科学探索的重要领域提供指导。

1.2 进化的三大产物

进化过程带来了三大产物——适应器(adaptations)、适应器的副产品(by-products),以及随机影响(random effects)或叫噪音。适应器是进化过程的基本产物,也是最重要的产物。

适应器是一种通过遗传获得的、能够稳定地发展起来的特性。它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因为在进化过程中,它有助于有机体解决生存和繁殖问题。

适应器必须拥有相应的基因,才能将适应器从亲代遗传到子代身上。所以适应器拥有某种遗传基础。当然,大多数的适应器并不能被追溯到单个的基因上,而是许多基因的合作产物。比如说,人类的眼睛就是由几百种基因构成的。

适应器拥有相应的基因基础,并不是说人类的行为就是遗传决定的。尽管过去的环境选择出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基因,但个体的生存环境仍然是适应器得以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在适应器发展起来之后,它也需要当前环境的激活才能发挥作用。

适应器必须在所有处于“正常”环境中的成员身上都能可靠地发展起来。也就是说,真正的适应器必须在有机体生命中的合适阶段以一种完整无损的形式出现,并最终成为大多数或者全体成员所广泛拥有的特性。

适应器总是能可靠地发展起来,但这并不意味着适应器必须在出生时就显现。很多适应器都是在出生很久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比如行走)。

适应器是由选择过程所塑造出来的。保留利于繁殖的特征,过滤不利于繁殖的特征。自然选择过程对于适应器的形成是必须的。适应器的功能是指它进化而来以便解决的适应性问题,也就是说,它恰好是如何致力于生存和繁殖的。适应器产生用于解决特定适应性问题。

评估适应器的功能的标准通常包括有效性(efficiency,以一种高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经济性(economy,以一种划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精确性(precision,所有的组成部分都专门用于达到特殊的目的)和可靠性(reliability,在相应的环境下能稳定地表现出来)。

每种适应器都有其自身的进化时期。刚开始时,突变(mutation,DNA某个片断结构的自发性变化)只发生在单个个体身上,它是由于DNA的复制错误而产生的。尽管大部分的突变会阻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但是有些偶然的突变也会给个体的生存和繁殖带来益处。如果突变造成的繁殖优势得以发挥作用,那他就能够繁殖更多的后代。经历几代繁殖后,种群的每个个体都会拥有该突变基因。

适应器的进化环境(environment of evolutionary adaptedness, EEA)是指在适应器的进化时期所存在的促使适应器得以产生的选择压力的统计总和。EEA就是促使适应器产生的选择压力。每一种适应器都有各自的EEA(选择压力)。

进化过程还带来了适应器的副产品。副产品既不能解决适应性问题,也不具备功能性设计的特征。它们之所以和那些具备功能性设计的特征“关系密切”(carry along),是因为它们碰巧和适应器结合在一起,就好像灯泡散发的热量就是其照明设计的副产品一样。(比如脐带)

进化过程的第三种产物——也是最后一种——是噪音或者叫作随机影响。突变(大部分都是随机的)、环境中突发的空前变化和个体发展过程中的意外情况等都可能产生随机影响。

噪音和意外形成的副产品是不同的,因为它和适应性的设计特征是完全独立的,没有任何关联。而且,噪音也不具备种属特殊性。

适应器是选择进化过程的主要产物。因为经历的时间够久,在一代代的选择性筛选中它们都是能够帮助有机体解决各种生存和繁殖问题的。

1.3 进化心理学的进化分析水平

任何一门科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形成假设。在进化心理学中,具体的假设主要集中于适应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更具体地说,它集中于我们祖先所面对的适应性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适应性心理解决方案。

进化心理学中的一种分析水平等级。一般的进化理论占据了最高的位置,它常被理解为现在内含适应性理论。中级水平理论必须和一般的进化理论相一致,但并不是从它那里衍生而来的。关于进化形成的心里机制或行为的具体进化假设,都来自于某个中级水平理论。而且每一个具体的进化假设都能生成许多具体的,可加以检测的预测。根据经验证据的不断累积,研究者决定没一个假设和理论是否得到支持。

1、一般的进化理论常常被理解为它的现代形式——内含适应性理论。适应器由于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个体的内含适应性,所以才被选择出来。内含适应性是指个体繁殖后代的直接适应性与个体对遗传亲属适应性的影响的总和。

2、中级水平的进化理论。在下一个分析水平,我们看到了很多中级水平理论,比如Trivers的亲代投资理论和性选择理论等。亲代投资理论是性选择背后的驱动力。亲代投资理论是对达尔文性选择理论(1871)的继承和发展,它提供了一种关键的因素来预测配偶选择和同性竞争的操作过程。撇开具体细节(参见第四章)不谈,Trivers认为,如果某种性别的个体(通常是雌性,但也有例外)在后代身上投入了更多的资源,那么这种性别的个体在挑选配偶时会表现得更加谨慎和敏锐。相反,投资较少的那种性别将不会如此挑剔,但它们会表现出很强的同性竞争倾向,主要是为了争夺更有价值、投资更多的异性。换句话说,有机体在繁殖上的投资越高,那它选择一个糟糕的配偶所付出的代价也就更高。

中级水平理论不仅要与一般的进化理论相容,而且还必须拥有自身的价值。

3、具体的进化假设。具体假设女性已经进化了对资源富足的男性的偏好。这个假设的逻辑是这样的,第一女性对子女投资巨大,所以他们进化了非常挑剔的择偶倾向。第二女性选择的内容应该反映了进化历史中能够增加他们子女的存活和繁殖成功率的因素。拥有资源并且愿意把资源投资在她们及其子女身上。

由于我们知道人类在99%的进化历史中都过着狩猎—采集者的生活(Tooby & DeVore, 1987),所以我们可以预测在女性进化的择偶偏好中,就应该包含有成功狩猎所必需的特定品质,比如运动能力、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长途狩猎所需要的耐力。

关键在于,对进化阐述的评估不必依赖于某一个预测是否成功,而主要看进化理论的证据累积量

形成和检验进化假设的两种策略。1、图2.1的分析水平等级展现了形成进化假设的一种科学策略。这种策略被称为自上而下或理论驱动的方法。2、另一种形成进化心理学假设的策略。这种策略并不是从理论出发,而是从观察开始着手。一旦观察到某种现象,我们就能够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来形成一个关于该现象之功能的理论。观察现象:男性对女性的外貌产生欲求性。产生的假设就是女性的外貌是他们生育力的可靠线索。低腰臀比常常与高生育力有密切关系。从这种自下而上的形成和检验假设的策略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科学家先观察到现象,然后形成关于这些现象的原因和功能的假设。自下而上策略是自上而下策略(理论驱动)的有益补充。2、进化假设的价值部分地取决于它的精确性。假设越精确,就越容易得出具体的预测。

2、人性的核心:进化心里机制的基本原理

所有物种都有一种能被描述出来并加以解释的本性 — 区别于其他物种的独特适应器。

2.1 万物皆有本性

由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是产生人性基本组成成分的唯一已知的原因,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所有的心理学理论都是进化式的理论。

2.2 进化形成的心里机制的定义

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包含的特性: 1.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之所以表现为当前的这种形式,是因为它在进化历史中解决了某种反复出现的与生存和繁殖有关的特定问题。(一种机制对应一种问题)2.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被设计成只接收一小部分特定的加工信息。(蛇的恐惧— 细长光滑的自我推动式的运动物体,成熟果实 — 颜色、味道)3.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所获得的输入信息,能够向有机体预示他正面临的适应性问题(蛇 — 中毒 食物气味 — 成熟)。4.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根据决策规则将输入信息转换成输出信息(输入 — 模型— 输出)。5.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所产生的输出,可能是生理活动,可能是其他心理机制所需的信息,也可能是外显的行为。6.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所产生的输出结果,直接指向特定适应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是说心理机制的输出结果总是会成功地解决问题,而是说心理机制的输出结果在平均水平上能比当时的进化环境中存在的其他策略更为有效地解决问题。

注意:需要记住的是,在进化历史中能够成功解决适应性问题的机制,不一定能在现代环境下成功地解决同样的问题。(比如爱吃糖,高热量食物)

总结:一种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是指有机体拥有的一套程序,它被设计成只接受一小部分特定的信息,按照决策规则把这些输入信息转换成输出结果,而这些输出结果能在远古的环境中较好地解决某个适应性问题。这种心理机制之所以存在于现在的有机体身上是因为在总体上讲,它能够让我们的祖先成功地解决某个特定的适应性问题。

2.3 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的重要性

进化的心理机制具有问题特殊性,他们数量繁多,而且精巧复杂。相互组合后,使得我们现在人类的行为拥有很大的灵活性。

确认、描述和理解心理机制方式 — 确定他们被自然选择设计来解决的适应性问题。

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具有问题特殊性。不存在所谓的一般的适应性问题,所有的问题在内容上都具有特殊性。问题的特殊性导致了机制的特殊性。

机制的特殊性通过错误可以得到纠正。比如吃到变质的食物,味道很糟糕导致的呕吐行为。这是被设计来排出有毒的特定机制。

问题特殊性的适应性机制通常比一般性的适应机制有优势:1、一般性的解决方案未能知道有机体形成正确的适应性解决方案。2、即便一般性的解决方案能够正确地指导有机体的行为,但它们也会带来许多错误,从而使有机体面临巨大的代价。3、对于每个问题而言,所谓成功的解决方案是千差万别的(比如选择食物和择偶的问题)总之,适应性解决方案所包含的程序和对内容非常敏感的成分,使得它能够成功地解决相关的适应性问题。

心理机制的定义,包括输入信息、决策规则和输出结果等关键的组成部分,突出地强调了适应器为什么不像严格的本能那样通过稳定不变的行为表现出来。适应器不同于本能,适应器面对同一问题变现出的行为不是一成不变的。所有的心理机制都需要特定的输入信息才会被激活。

如果拥有的先天心理机制越多,我们能够执行的行为范围也就越广,我们行为的灵活性也就越好。

从进化的视角来对所有物种进行研究的基本原则:人类必须拥有大量的专门化心理机制,每一种机制只负责解决特定的适应性问题。

人类进化了少数一般性的机制:一般智力、概念形成、类比推理、工作记忆、经典条件反射。由于人类需要反复面对许多新问题,所以产生了一般性的机制来应对。在人类的进化历史中,人类必须应付千变万化的环境,比如不可预测的天气变化、冷冰川时代和温暖天气之间的波动、火山或地震带来的剧烈变化等等。同样地,Geary和Huffman(2002)认为,人类进化历史中的许多信息模式都是非常易变的,这使得一般性的心理机制也拥有某种进化优势。以领域一般性机制为前提的研究程序是否已经取得了能与之媲美的研究发现,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自然选择所青睐的功能特殊性机制,肯定是能够以各种排列组合方式进行协同运作的机制。有些机制所获得的信息,能够为其他机制提供所需的信息。不同的心理机制之间是如何共享信息的呢?这其中的奥秘是将来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人类还有可能拥有调节其他机制的上层机制。(同时遇到饥饿的狮子和美女时的决策功能)

2.4、检验进化假设的方法

形成假设,得出预测后,就需要对预测进行实际的检验。一旦形成了关于某种进化的心理机制的假设,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去检验它。

1、比较不同的物种

对于某些维度上存在着差异的物种进行比较,是检验功能假设的证据来源之一。比如精子竞争假设:有机体产生大量精子的好处在于能够取代竞争对手的精子,增加后代数量。可以通过比较那些精子的竞争程度差别很大的动物。严格的一夫一妻动物身上很少存在这种现象,所以我们预测精子竞争现在在杂交物种中十分常见。我们对假设进行检验:通过精子竞争激烈程度列出不同的物种,按照睾丸比重得出结论。

2、比较雄性和雌性

有形繁殖的物种会形成两种形态:雄性和雌性,我雌雄进行比较,为我们检验适应器的假设提供了一种方法。其中一种比较策略就是去分析两性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的不同特征。比如雄性通常会面临父子关系不确定性问题。而雌性不会。看雄性是否进化出了特定的适应器来增加他们的父亲身份的真实性。比如:雄性的性嫉妒,两性都有性嫉妒现象,但是雄性明显强烈的多。男性的嫉妒是由性背叛线索(而不是感情背叛线索)所激发的。

3、比较物种内的不同个体

比如年轻女性和年老女性的繁殖几率差别形成的适应器,并对之加以检测。

假设:如果没有男性愿意投资,年轻女性比年老女性更容易选择流产。

原因:年轻女性的剩余时间更长,所付出的代价更小。

检验思路:对两种女性群体的堕胎率、杀婴率进行比较

4、比较不同情境中的同一个体

问题:由于狩猎技术不好导致妻子抛弃的问题

假设:是否因为地位的改变导致妻子的离开

5、实验法

研究者通常对一组被试者进行操纵,另一粗进行控制。

假设:受到威胁会增加群体内的凝聚力

验证:一组被试者告知有威胁,一组无威胁,考察他们对资源的分配情况。

3、检验进化假设的数据来源

1、考古学记录

2、来自狩猎— 采集者社会的数据

3、观察

4、自我报告

5、生活史数据和公共记录

6、人类产物 — 人类制造的东西

7、超越单个数据来源的局限 — 以上的数据都有可能有误差,所以我们在检验进化假设时应该采用多种数据来源。

4、确认适应性问题

我们如何确定这些适应性问题到底是什么?

无法明确人类曾经面临的适应性问题。

4.1、以现在进化理论为指导

现在进化理论本身就是一种指导方针。它告诉我们,为设计差异进行编码的基因的差异复制(要么直接繁衍后代,要么帮助遗传亲属繁衍后代),正是进化过程的推动力。从理论上来讲,所有的适应性问题都必须和繁殖活动有关,并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有机体的繁殖成功率。 比如说,我们可以考虑下面这些范围广泛的适应性问题: 1.生存和成长的问题:让有机体存活到能够繁殖的年龄。 2.择偶问题:选择、吸引并留住配偶,进行繁衍所必需的性行为。 3.抚养问题:帮助后代生存和成长,让后代存活到能够繁殖的年龄。 4.帮助遗传亲属的问题:帮助拥有你的基因拷贝的遗传亲属获得繁殖成功。

4.2、以人类普遍结构的知识为指导

人类是群居动物,群居动物意味着各个成员之间生活的非常接近,所以个体之间必然会为了获取生存和繁殖资源而发生更加激烈的竞争现象。社会等级现象

4.3、以传统社会为指导   狩猎 — 采集社会

4.4、以考古学和古人类学为指导

4.5、以我们现在的心理机制为指导

来自现代人类所拥有的心理机制的特征。比如各文化背景下的人类都害怕蛇、蜘蛛、怕高但是却不害怕现在的汽车和电插座。

性嫉妒的普遍性也表明,远古时代的男性和女性不一定对其配偶非常忠诚

4.6、以任务分析为指导

任务分析通常从对人类结构的观察(比如人类群居生活且拥有地位等级)或一种已知的现象(比如人们乐于帮助遗传亲属)入手。任务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当这种结构或现象出现时,有机体必须解决什么样的认知任务和行为任务?

5、适应性问题的组织

人类的适应性问题以及人类已经进化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心理机制而组织起来的。我们从生存问题开始入手,因为没有生存就不可能有繁衍。然后,我们直接转入对择偶问题的探讨,其中主要包括选择、吸引和留住一个中意配偶所涉及到的问题。接着,我们考察了择偶的产物——孩子。如果没有父母的帮助,人类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存活下来并且发育成长。

小结

四个水平的分析过程:从最一般到最具体分别是:一般的进化理论、中级水平的进化理论、具体的进化假设,以及从这些假设中得出对实际现象的具体预测。形成假设的一种方法就是从较高的水平到较低的水平。中级水平理论能够产生多个假设,而每一个假设又能够形成若干可进行检验的预测。这个过程可以被称作是形成假设和预测的“自上而下”策略。第二种方法是从已知的或观察到的现象开始着手,比如男性比较看重女性的外貌。

进化过程产生了三大产物:适应器、适应器的副产品,以及随机影响。

心理机制也就是信息加工装置,它们之所以表现出现在这种存在形式,是因为它们曾在人类的进化历史长河中,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反复出现的有关生存和繁殖的适应性问题。经过进化选择的设计之后,心理机制变得只加工特定的信息,按照决策规则对信息加以转换,并以生理活动的形式产生输出,或生成能为其他心理机制所用的信息,或直接生成外显的行为。

检验进化假设需要倚仗比较的方法,去弄清楚所研究的群体是否像预测的那样拥有某种独特之处。这种方法致力于比较不同的物种,比较同一物种内的雄性和雌性,比较同一性别中的不同个体,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差异,从而对进化假设进行检验。

进化心理学拥有大量的潜在资源可供使用,其中包括考古学记录、当代的狩猎—采集者社会、自我报告、观察者报告、实验室实验中从被试身上得来的数据、来自公共记录的生活史数据以及人们制造的产品。

每一种数据来源都拥有各自独特的缺陷和弱点。所以,从经验上来说,如果一项研究采用了两种或者更多的数据来源,它将会比只采用一种数据来源的研究更好,因为它建立了一种更为稳固的实证基础。

有四种适应性问题是从现代进化理论中直接得出的:生存和成长问题、择偶问题、抚养问题和遗传亲属问题。确认适应性问题的其他方法来自于有关人类普遍结构的知识、传统的部落社会、古考古学、任务分析以及我们现在的心理机制等

第二部分 生存问题

第三章 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

差异繁殖是进化过程的“底线”,是自然选择的驱动力。

达尔文精辟地总结道:“只要繁殖出来的个体数量超过了所能存活的数量极限,那么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竞争将会无处不在。这样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也存在于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还存在于生物个体与所生活的自然条件之间。所以考察有关生存的适应性问题,应该是探讨人类进化心理学的一个合理的起点。各种不同的恶劣自然环境,导致了人类总是必须以高度专门化的方式来与生物世界相互作用。

普遍的常识生物学及其核心信念(即认为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都拥有共同的内在因果本质)是一种进化形成的认知适应器。

1、食物的获得和选择

食物是构成或限制一个物种的适应系统的主要因素。在食物选择中,最为紧迫的问题就是如何获取足够的卡路里和特殊的营养成分,同时还要避免摄入能够迅速致死的危险毒素。

精辟的进化观点认为,植物的毒素本身就是一种适应器,它有助于减少植物被吃掉的可能性。

1.1、老鼠对食物的选择

老鼠和人都是杂食性动物。

老鼠表现出一种惊人的新恐惧症,对陌生食物的强烈抗拒。

1.2、人类对事物的选择

分享食物是人类的一项主要的社会活动。

分享食物也是一种求偶策略、一种亲密关系的象征,或者是在发生冲突后表示和解的一种方式。

人类已经进化了抵抗自然毒素的机制。比如我们觉得有的东西特别难闻,味道很苦。呕吐和反胃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它们被设计来防止我们摄入有害的食物,并且吐出那些越过了味觉和嗅觉防御所能承受的东西。

最讨厌的东西:身体排泄物都在各个文化中出现。因为排泄物会有很多的寄生虫和毒素。这些厌恶反应能够阻止我们摄入或者接触那些对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有害的东西。

1.3、人类为什么喜欢香料:抗菌假设

抗菌假设(antimicrobial hypothesis)认为,香料能够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或者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且能阻止毒素的生成。

四种最有效的杀菌剂香料:洋葱、大蒜、多香果、牛至。这四种香料都能杀死每一种单独的细菌。

1、气候越炎热的地方,香料放的越多,因为炎热的地方食物最容易变质。2、荤菜里的香料比素菜里放的多。

日本由于使用香料较少所以日本因为细菌导致的食物中毒频率较高。

1.4、人类为何喜欢喝酒:进化的残留物?

成熟的水果富含两种物质:糖和乙醇。而且,水果散发出来的“乙醇香味”是果实成熟的极佳线索。所以,灵长目动物(包括人类)通过熟透的果实来消耗低浓度乙醇为时已久。人类对酒的迷恋并不是一种适应器,而是喜欢成熟的果实这一适应行为的副产品。人类都已经进化了喜欢成熟水果的食欲机制,但是这些机制和我们现在的高酒精含量的酒类相遇时却出现了问题。当今的酗酒行为很有可能是因过度沉溺于食果机制而导致的适应不良。

1.5、孕妇的妊娠病症:胚胎保护假设

妊娠病是一种适应器,它能够阻止孕妇摄入或吸收致畸剂(teratogens)——即不利于胎儿发育的有害毒素。

黑胡椒包含一种既能致癌又能诱发基因突变的物质。许多植物都能产生毒素来抵御食草动物的袭击,甚至我们经常使用的植物也有比如:苹果、香蕉、土豆、橙子和芹菜等。

人类在孕期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从植物中获得有用的营养物质,同时避免毒素对胎儿的伤害。

植物和食草动物是共同进化的,植物通过化学物质表示他们的毒性,比如卷心菜,花椰菜、椰菜和球芽甘蓝就包含异硫氰酸烯丙酯发出强烈的味道。人类发现这些化学物质味道苦涩难以下咽,其实就是一种适应器,避免摄入毒素。

妊娠症是一种适应器,阻止孕妇摄入致畸剂。以下证据检验预测:

1、孕妇认为难吃的食物有咖啡(400人的样本中有129人)、肉(124)、酒精(79)和蔬菜(44)。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有3名孕妇讨厌吃面包,而没有孕妇讨厌吃谷类食物。

肉类通常因为真菌和细菌分解,从而含有较多的毒素,而孕妇在头三个月中似乎拥有专门化的“厌食肉类”的机制(Fessler, 2002)。另外,卷心菜、花椰菜和球芽甘蓝等蔬菜中包含异硫氰酸烯丙酯这样的致癌物质。

2、妊娠病往往发生在胎儿最容易受到毒素入侵的时期,大概是受精后的2到4个星期。这个时候,胎儿的大多数器官都已经发育成形了。

 3、大约第八周左右,妊娠病开始减轻,到第十四周时基本上完全消失了,而此时也正好是器官发育的敏感期尾声。

4、头三个月没有妊娠病的孕妇,其自发性流产比有妊娠病的孕妇要高三倍之多。

1.6、狩猎假设

从进化的视角看来,食物获得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它能够解释现代人类的味觉偏好,而且还因为祖先们获得食物的方法和现代人类的迅速出现是紧密相连的。男性—狩猎者”模型(Tooby & DeVore, 1987)。这种观点认为,从简单的觅食行为到大型的狩猎活动的过渡,是人类进化的主要推动力。因为随着狩猎活动的开始,一系列新生的活动纷至沓来,比如广泛地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人类大脑的发展,以及在狩猎活动中相互交流所必需的复杂语言能力的进化。

人类男性在子女身上的亲代投资非常巨大,这在所有的灵长目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所谓的提供食物假设(provisioning hypothesis)。由于肉类是非常经济而浓缩的食物,所以很方便带回家去喂养子女。在不食用肉类的哺乳动物中,雄性对子代的巨大投资行为是极为罕见的。

提供食物是对狩猎得以进化的一种适应性解释,但是狩猎假设也能解释人类身上特有的其他现象。比如1、牢固的男性同盟。男性倾向于形成同盟,而且会合作很长时间,这是必须给予解释的,而狩猎似乎刚好能够解释这一现象。2、狩猎也能够解释牢固的互惠式利他行为和社会交换是如何在人类身上出现的。3、狩猎也为劳动的性别分工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释。4、只有我们的祖先才使用精致的石器工具,而狩猎为石器工具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总结:除了解释男性巨大的亲代投资行为之外,狩猎假设至少还能部分地解释男性间的牢固同盟、朋友之间的互惠式同盟和社会交换,以及劳动的性别分工和石器工具的发展。

1.7、炫耀假设

女人们都更喜欢和炫耀者——即出去寻找那些虽然稀少但非常有价值的肉类食物的男性——为邻,因为她们能够从他那里分到一小部分肉来食用。

采取冒险的狩猎策略的男性收益:

1、获得更多女性青睐,繁殖后代多

2、分享食物,邻居照顾子女多,增加后代存活率

3、大型狩猎获得的收益多,代价较小。

1.8、采集假设

狩猎假设仅仅集中于男性的狩猎活动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而采集假设正好提供了一种有用的矫正,解释了:我们灵长目近亲和类人猿祖先拥有类似的进食习惯,即主要食用植物。还解释了现在生活人们适用50%-80%的植物。男女两性在进化过程中都是同样重要的。

1.9、比较狩猎假设和采集假设

采集假设不能解释劳动的性别分工的事实。狩猎假设可以解释,女性之所以不去狩猎是因为她们要生育和抚养小孩,狩猎对她们而言是一项更具风险而收益有限的方式。即女性狩猎的代价比男性更高。劳动分工使人类更充分的开发动物和植物这两种资源。

采集假设未能解释已知的人类现象:两性的劳动分工,男性巨大的亲代投资行为,以及人类和类人猿之间的显著差异。

1.10、食腐假设

食腐假设认为,在我们祖先所食用的肉中,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寻找腐肉(其他动物杀死的猎物)而获得的。大部分动物都是几十捕食者又是食腐者。

1.11、采集和狩猎的适应器:特定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

男性应该在那些有助于狩猎活动的空间任务中表现出较好的能力。根据特定物体和地点(包括实际走过的或想象中)来确定自己方位的能力,以及执行心理转换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运动中的精确定向是必不可少的。

女性在采集过程中进化出了完全不同的空间能力:再认和回忆物体的空间轮廓,能够迅速习得和记住物体的内容以及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女性进化出一种采集适应器,让她们拥有更好的“空间方位记忆”能力;而男性在辨别方向、解读地图和心理旋转上的能力则更强,因为它们有利于男性远距离地射中动物。

女性在涉及方位记忆和物体排列的空间任务上表现的更为出色。女性这种占优势的记忆能力还能扩展到那些不常见和不熟悉的没有语言标记的物体上。相反男性需要心理旋转和在陌生地域中辨别方向的空间任务上表现的更好。

2、寻找栖息之所:居住和风景偏好

自然选择已经在我们身上塑造出专门让我们能对栖息之所做出明智选择的适应器。

2.1 热带大草原假设

自然选择已经在祖先身上选择出特定的偏好、动机和决策规则来寻找那些资源丰富而且环境安全的地域用于居住。非洲的热带大草原——一般被认为是人类的起源地——正好满足这些条件。

所有人都对类似大草原的树木表现出强烈的偏好 — 即那些树荫稠密程度适中、树干分为两个分支并接近地面的树木。

自然环境总是比人造环境更受欢迎。人类已经进化出了具有普遍性的跨文化的风景偏好,而且,不同的风景会对我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选择居所的三阶段理论:1选择阶段,毫无遮掩的空阔环境太危险,茂密的深林妨碍人类的活动和视野。2、收集信息阶段。考察环境中的资源和潜在危险。蜿蜒的小路和山意味着有丰富的资源,也会有潜在的危险。藏身之所必须满足这样的条件,即包含多个观察视角和逃跑的出口。3、开发阶段。判断是否资源足够生存。

人们更喜欢那些与大草原相似的环境,因为这些环境能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栖身之所。

太阳落山时一般会变得更红,其影子也会变得更长,这些线索激发人们回到自己的栖身之所。

翠绿的树木竞相发芽,预示着会带来成熟的果实。秋天草木发黄,意味着冬天转眼就到。树木上的黄色可能对应着成熟的水果。

在万物凋零的冬季,花儿意味着草地和果实将会在来年出现。其实,带着鲜花去医院探望病人确有其实际的目的。有研究表明,在病房里面放些花儿,可以提高病人的康复速度,还能赋予病人一种非常积极的心。

自然选择塑造了我们对环境的偏好,尽管我们现在的社会和热带大草原差距很大,但是我们仍然会按照古代居所的特征来修饰我们的生活环境。

3 抵御捕食者和环境中的其他危险:害怕、恐惧症、焦虑和“进化的记忆”

害怕这种情绪对人类的适应性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让我们及时处理所面临的危险,以便存活下来。

害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进化遗产,它促使有机体避开危险,具有明显的生存价值。害怕是察觉到现有的或即将发生的危险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一般都属于正常的反应。

定义:害怕是“当面临实际危险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快的情感,通常是一种正常的反应”。

恐惧症也是害怕,但是程度却和实际的不成比例,远远超出了应该产生的情绪反应。恐惧症患者往往不能自主的控制自己的害怕情绪,因而会躲避那些让他害怕的场景。

害怕会刺激肾上腺素的产生,当你受伤的时候,肾上腺素将会作用于某种血液受体,促进血液的凝固。

3.1、人类最常见的害怕对象

当面对古代环境中也存在的危险时,人们更容易发展处害怕反应,我们很少听说有人会害怕汽车、枪、插座和香烟等,因为这些事物都是最近才出现的,以至于根本不足以选择出相应的害怕情绪。

人的害怕反应似乎是和危险出现的时间保持一致的。比如怕高和怕陌生人,一般出现在6个月大时,婴儿刚开始爬行摸索环境。所以这个时候应该表现出对高度和陌生人的害怕。从历史上来看,陌生的男人通常比陌生的女人更加危险。分离焦虑是另一种害怕反应,在9-13个月的婴儿身上常见。害怕动物出现在2岁左右,孩子刚开始广泛的探索周围环境。广场恐惧是指当身处公共场合或那些难以逃生的地方所产生的害怕反应。通常在小孩能够离开家里的时候出现。能称之为进化适应器的心理机制,并不一定要在“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特定的害怕反应就像青春期一样,只有到一定的年龄发展阶段才会出现。

害怕的进化心理基础不仅涉及到情绪反应,而且还反应在我们注意和觉察世界的方式上。人们搜索害怕事物(蛇和蜘蛛)的速度比中性事物要快得多。

声音运动知觉的适应性偏向:我们对接近的声音和园区的声音的知觉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当发生变化时,接近的声音比远去的声音更容易被人觉察出来,尽管两种模式下声音的变化量是相等的。人类主观的认为等量的逐渐接近的声音比远去的声音距离更近。

听觉偏向”是一种知觉适应器,专门被设计来让我们在避开正在接近的危险(比如捕食者)时拥有一种更为安全的反应。

3.2、儿童抵御捕食者的适应器

三岁大的儿童就已经对捕食者 — 被捕食者相遇事件的完整理解能力。

焦虑障碍患者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有一种过度概括化的趋势——即对某些物体或情境表现出过度的害怕。

根据适应性保守主义假设,错误地假定某物是安全的所付出的生存代价,比错误地认为某物是危险的要大得多。因此,过度概括化可能是适应性的,尽管它有时让我们错误地避开那些本来无害的东西。

害怕和知觉之间存在系统性的偏差,这些偏差使得人们高估了害怕的事物导致消极后果的可能性。

害怕机制更倾向于加工那些能证实某种事物的危险性的信息,而这又能够维持或增强害怕反应。这种过度概括化的倾向把人们变成了适应性的保守主义者,人们尽量避开那些进化历史中的危险事物,即使犯错误也在所不惜。

3.3、抵抗疾病

人类已经进化了抵抗疾病的适应器,只不过其中一些适应器并不那么明显。

发烧会导致出汗,减少我们血液中的铁元素含量,这种反应只不过是感染疾病后产生的自然结果而已。退烧药可能会延长患病时间,发烧是一种自然的抵抗疾病的有效方式。

当冷血蜥蜴生病后,它们通常会爬到一块滚烫的石头上去晒太阳。这种方法能够增高它们的体温,从而抵抗疾病。疟疾产生的发烧症状有助于杀死致命的梅毒病菌。铁元素是细菌的食物。细菌通过铁元素才能繁衍生息。

当一个人遭到感染后,身体会产生一种能减少血液中的铁元素含量的化学物质(白血球内源介体)。同时,人们自发地降低了含铁食物的摄入量,比如火腿和鸡蛋等。而且,不管摄入了多少铁元素,人体也会自发地降低对铁元素的吸收量。所以说这些自然的身体反应试图断绝细菌的食物来源,从而为抵御疾病和身体康复铺平了道路。

人类已经进化了自然的防御机制来抵抗疾病,比如发烧和血液中铁含量下降等。如果人为地干扰这些机制的运作,试图退烧或提高血液含铁量的话,那将会对患者的康复更为不利。

4 人注定会死?

4.1、衰老理论

衰老(senescence)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随着有机体变老而出现的全身机理的退化现象。

自然选择的力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急剧下降。自然选择的力量对年轻女性影响更大,因为年轻女性的繁殖潜力更大。

衰老的基因多效性理论。多效性(Pleiotropy)是指一个基因同时拥有两种或多种效应。比如促进男性睾丸激素分泌的基因,在男性早期有利于竞争中获益,但是在年老后会增加前列腺癌的危险。多效性基因之所以能被选择出来(即在后代身上的出现频率不断增加),是因为男性在年轻时获得的地位所带来的收益要远远超过年老时所付出的生存代价。

衰老的多效性理论不仅有助于解释我们所有的身体器官为何会在年老时同时退化,而且还能解释男人为何总比女人死得早。选择的作用在男性身上更为强烈,因为男性的繁殖活动的变数更加复杂。由于男性在繁殖上的变数最大,所以自然选择对男性的影响也就更为强烈。自然选择总是倾向于那些让男人在年轻时更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基因,因为这样男性就能够繁殖更多的后代,不至于完全被排除在繁殖活动之外。

有利于男性在求偶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基因更容易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即使这样的基因会在万年产生有害的影响。对生命早期利益的强烈选择,产生了能导致人们死得更早的多效性基因。男性的死亡率总是比女性高,因为他们早期已经享用了更多潜在的繁殖行为,而且,自然已经选择出来的很多特质即促进了早期的高繁殖率,有带来了晚期的危害。

选择在生命早期是最有影响的,因为早期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能影响到一个人后来的整个繁殖期。当年老时,死亡对你的繁殖产生的影响很小。所以选择更青睐那些生命早期有利于繁殖的适应器。

4.2、自杀之谜

繁殖是进化过程的动力,而生存则是繁殖的必要条件。

核心观点:当个体实现其自身的内在适合度的能力急剧下降时,自杀行为最有可能发生。能力急剧下降的指标包括预感自己未来的健康状态不好、慢性疾病、丢脸或失败、对成功的异性恋爱关系不抱希望,而且感觉自己成了家庭的负担。个体要想将其基因传播下去,较好的方式莫过于让其亲属有更好的繁殖机会和条件。如果一个人成为其家庭的负担,那么其亲属的繁殖和他(她)自己的适合度都可能会因他(她)的存在而受到损害。

与自杀念头最为相关的项目是成为家庭的负担,而且男性通常是因为找不到配偶。男性:普通人群样本中18岁到30岁的男性而言,与自杀念头的相关分别是:成为家庭的负担(+.56),上个月的性活动(-.67),成功的异性恋爱关系(-.49),曾经有过性行为(-.45),异性恋爱关系的稳定性(-.45),去年的性活动(-.40),以及子女的数量(-.36)。女性:18岁到30岁的女性而言,研究者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只不过相关不像男性那么强烈:成为家庭的负担(+.44),曾经有过性行为(-.37),以及对家庭的贡献(-.36)。男性:50岁以上的男性而言,各个项目和自杀念头之间的相关分别为:健康(-.48),未来的财政问题(+.46),成为家庭的负担(+.38),同性恋(+.38),朋友的数量(-.36)。女性:超过50岁的女性也表现出相似的结果:孤独(+.62),成为家庭的负担(+.47),未来的财政问题(+.45)和健康(-.42)。

小结

人类较为明显的适应器包括:对富含卡路里的食物表现出特定的偏好;拥有特定的机制来让我们避免摄入有毒的东西(比如对粪便的厌恶反应);拥有特定的机制来排出毒素(比如呕吐、咳嗽、打喷嚏、腹泻和妊娠反应等)。人类还采用香料来杀死食物中滋生的细菌,这一实践活动很有可能是通过文化交流而传播开来的。人类使用香料的普遍现象支持了杀菌假设。我们之所以喜欢喝酒,有可能是起源于我们祖先对成熟水果的偏爱,因为熟透的水果中往往包含有少量的乙醇。

研究者们提出了三种基本的假设:狩猎假设、采集假设和食腐假设

祖先的取食模式大概是这样的:男性狩猎,女性采集,或许偶尔食用动物的腐坏尸体。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反应出狩猎和采集的适应器不同。一般而言,女性在空间定位的记忆能力上强于男性,而男性在物体的心理旋转、辨别方向和阅读地图的任务中要比女性表现得更好。研究者认为,女性的适应器让她们在采集坚果、水果和块茎时更有效率,而男性拥有的上述种种能力让他们在狩猎中更为优秀。

人类已经进化了对资源丰富而且视野开阔的风景的偏爱,这些特征通常模仿了我们祖先在非洲大草原的居住环境。

人类已经进化了对许多事物的害怕反应来避免这些危险。比如,人类怕蛇、蜘蛛、怕高和陌生人。

比如说,怕高和陌生人的反应通常在婴儿开始学会爬行的时候出现,因为爬行有可能导致摔伤或被陌生人伤害。

人类提高体温导致发烧的机制,其实是人类抵抗疾病的一种自然身体功能。服用阿司匹林或类似的药物,往往会适得其反,延长患者的患病时间。

衰老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基本上,选择作用在生命早期更有影响,因为生命早期发生的任何事件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人后来的整个繁殖期

自杀念头在这些人群身上最为普遍:繁殖潜能较低(未能在异性恋爱中获得成功)、身体状况不好、未来的经济情况不妙,或者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重大负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482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7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6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73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89评论 5 37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4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51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88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7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48评论 2 32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64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12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6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6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1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0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现在卖的应该是第四版了,这本是第二版。看过第四版的回头跟我说说看,有什么不同。 第一章 导致进化心理学产生的科学运...
    豆妈LiLin阅读 2,237评论 0 1
  • 第一部分:进化心理学基础理论 进化心理学研究的四大问题: 1.心理为什么会被设计成现在这样?或者说哪些进程将人类心...
    螃蟹阅读 4,432评论 0 3
  • 书名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作者(英)丹尼尔·博尔(Daniel Bor)译者林旭文豆瓣http:/...
    xuwensheng阅读 15,184评论 8 54
  • XMGWineCell.xib图片: 批量删除前效果图片: 批量删除后效果图片: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思想是:cell...
    Z了个L阅读 521评论 0 3
  • 灰蒙蒙的天气, 不减人流的步行街, 稚童、青年、老人, 走走停停。 绿漆漆的乔木, 却一个沉浸在难言, 嫩黄、催绿...
    风若雨阅读 269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