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17年8月2日,连续1000天阅读日志第152篇。
趁着这些天雅贝贝不在家,我扎扎实实痛痛快快读了好几天书。是那种一天读十个小时以上的心无旁骛的阅读。
读什么书?历史。最近对历史的兴趣浓厚到简直是恨不能一天24小时不吃不喝的程度。
我发现,好的历史书真的可以让人如饮甘露,如醉如痴。
前几个月读过一些历史书: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英国著名科幻作家、社会思想家,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三杰之一的威尔斯写的《世界简史》,读起来让我兴致盎然心醉神迷。而美国加州大学著名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经获得一系列学术荣誉的斯塔夫理阿斯诺,他的《全球通史》,却让我读得相当痛苦,很多次欲意放弃。
其实,威尔斯并不是历史学专业教授。他一生著述颇丰,有丰厚的洋洋大观的100多部作品长留世间。其内容涉及文学、科学、社会、政治、历史等各领域。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说《时间机器》。而《世界史纲》的作者则是专业历史学家。
这两套书,区别在哪里呢?斯塔夫阿里斯诺的《全球通史》,学术性非常强,注重的是历史知识的通达和透彻,几乎都是理性的,而较少感性的评述。读的时候就如一个历史学老师在面无表情的讲述某年某月某地发生了某事。至于这件事是有趣的,可笑的,还是可恨的,可爱的,作者是很少谈到的。
这样的历史书,或许给历史系的专家学者来研读是非常合适的。而对于业余阅读者,则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与之对比的,是威尔斯的《世界简史》。这本书既有理性的记述,又兼感性的议论,是情感和理性的完美融合。
比如作者在第36章《罗马帝国时代的宗教》中,开头有这么一段话:“在基督教产生的最初两个世纪里,拉丁语系和希腊语系的帝国统治下的人民的灵魂是忧虑和沮丧的。那时,压迫和暴行统治着一切,到处都是骄傲和炫耀,几乎没有忠诚,也没有平静和安定的幸福。不幸的人备受歧视,只能痛苦地呻吟。幸运的人充满躁动,狂热地寻求着刺激。”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以,当我们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是不是觉得非常熟悉。毕竟,我们现在也是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很多传统已经丢失,新的秩序尚在建立中。所以,我们很多人在这个时代迷惑彷徨不知所以,灵魂无处安顿。而“骄傲”“沮丧”“忧虑”“狂热”“痛苦”“躁动”等情感强烈的词语,渲染出了那个时代的忧伤,让读者的情感也被带动出来,一同进入了那个“躁动”“狂热”又兼具“忧虑”“沮丧”的时代。
并且,威尔斯的有些点评是可能会让人拍案叫绝的。
比如:当他说到印刷术的发明时,他说:“印刷术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发明。人们的理智生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有活力的阶段,它不再是从一个头脑流向另一个头脑的涓涓细流,而是由数以千计的头脑汇成的奔涌的知识洪流。”
“涓涓细流”与“奔涌的知识洪流”,这两个词语一读出口,读者头脑里立即出现那么鲜明的对比。于是,印刷术的作用,只用这三言两语,简洁、清晰、明确又深刻的表达出来了。
所以,这本书,有时读来竟使我热血奔涌。相当多的心理描述,让历史更加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那种体会深入骨髓,心灵随着威尔斯的描述而做着律动体操。恨不能与书中的历史人物融为一体,哀其苦,痛其痛,恨其愚,怒其暴……这可真是五味杂陈。
我们不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读历史,而是自己本身就成了历史的参与者、创造者、亲历者。而当我们不再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读历史,而是让自己融入历史,产生历史的代入感,那样的阅读感受就是身心都兴奋飞翔起来。
跳脱了此时此刻的狭隘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飞离了现实的琐碎平庸,我们化身为理想远大的亚历山大、残酷却心怀天下的秦始皇、一心想重建古罗马的查理大帝、以亚历山大查理大帝为偶像的查理曼大帝、有伟大的心胸和气魄的李世民、那个从小就发誓要到太阳下山的地方去看看,后来他和他的子孙建立了历史上其他任何人无法比拟的庞大帝国的成吉思汗……当然,还有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默罕默德、耶稣等可敬的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还有卢梭、孟德斯鸠、洛克、狄德罗等近代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启蒙者……
最让我惊叹的,是文末作者的预判。这本出版于1929年的历史书,先知般的预言,一战不是人类的最后一场战争。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分析,人类很快就会爆发第二次第三次世界大战。
先知的预言果然成真。人类竟然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就再次爆发了毁灭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确实如此。何谓智慧?博古通今,具有洞察未来的能力,就是最大的智慧。
这是我自己读了一堆历史书后,最大的感悟。
我坚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孩子读历史的感受,应该类同于我们大人。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历史书?在无数的写给孩子们的历史书里,哪些是适合孩子们的?我将在下一篇文章里谈起自己的观点。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