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上没有“诺贝尔奖”,这是正常的——什么样的智慧能够获奖呢?
哲学有“哲学日”,该是“幸事”。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四为“世界哲学日”。由此,哲学有了自己的专属日子。
今天,2019年11月21日,正是本年度的“哲学日”。我想,这样的“哲学日”置于一个年度结束前的一个多月前,是有助于人们“反思”即将过去的一年,“规划”未来一年的作为的。因而,若说“哲学无用”,则这“哲学日”是为“日用”的,也是“有用”的。
“哲学”一词源于希腊语,本义为“爱智慧”。这很有现实针对性——人人爱美好生活,爱智慧吗?不爱智慧,何以美好生活?美好生活,都是智慧“架构”的结果。
温饱富裕了,应该走上真切地“爱智慧”的人生发展道路了!——过去,是“贫穷”的奴隶,现在及今后,该是“智慧”的主人了。
哲学追求生活的真谛。温饱富裕后,我们也该“追求”自我生活的真谛了——“我”是怎样的人?“我”在追求做怎样的人?“我”是怎样的现实生活?“我”追求怎样的理想的生活?……如是,都该深度清醒明白。
人,都有受教育的经历。但在个人的教育背景中,若是少了,或者没有良好的哲学教育之背景,则在智能上是欠缺的。“背诵的哲学教科书”,不能称为“哲学教育”。
未来时代,是人工智能遍布生活各个领域的时代。“便捷于人”该是人工智能的突出特征,使人省时省力,但也造成人的“不思”而为。因而,“爱哲学”就有了独特的人生价值——防止人的思维与思想的“堕落”。
在哲学中,核心的旨要在于哲学思维——人类思维的最高级形式与形态。不能拥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与思想方法,谁人敢说自己富于智慧、素质和能力呢?
人,尤其是现实的人,都是很“讲究”现实的。哲学的现实能力与现实作为是什么呢?——把现实变成理想的现实!这就是哲学的现实作为与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