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有三宝:西瓜WIFI与空调。骄阳似火下,躲在空调屋里,捧着从冰箱取出的,刷着微博。嗯,夏日就是美好。时光倒回,发现西瓜才是那一直延续的“宝”。
掐指一算,也算是种过十多年西瓜的老瓜农。记得刚读小学时家里第一次种西瓜,因缺乏经验选址有误,一场大雨将碗口大的西瓜漂了起来。忙活了几个月,只收货了屈指可数的几只歪瓜。那时我知道了最甜的西瓜是早晨用拳头在瓜秧上打破的那只,因为不总是记得带一把刀。先用指甲在脐端掐个十只的痕迹,然后立起来,双掌同时从两侧猛击,红色的汁液应声流出。迫不及待掰下一块,把头埋进去猛啃起来。吃完满手沾黏怎么办?只有妙招,将一块瓜皮红色的瓤除去,挤压厚厚的皮,迸出汁水就是纯天然绿色清洗液,甚至也可以用来擦拭一下嘴巴。那时候暑假最快乐的事除了去池塘里游泳,就是去瓜田里摘瓜了。吃瓜群众欢乐多。
三五年后,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覆膜、打头、灌溉等做的有模有样,自给有余开始转外销。姐姐升高中那年,挑了五十个滚圆大个的西瓜兑给了地头的瓜贩,然后给姐姐添置了一件裙子。我读高二的那年,破天荒种了超过一亩的西瓜,缺赶上了滞销,只得走街串巷叫卖,准确说是以物易物,小麦换西瓜。父亲开着拖拉机,拉着一车西瓜,我坐在西瓜上押车。说是卖瓜,也得靠关系,主要是去亲戚所在的各个村落。亲戚张罗着寻找卖家,基本上是半强迫性质的,“老张,这西瓜甜的很,来五十斤吧”,“老李,你家人多,给你们八十斤”。随着大的西瓜被挑走,西瓜价格也是不断下降,最后基本只有最初的一半。这样,夕阳西下时,拉着小麦回程。车很空,小麦在一边。我在另一边。
后来,老家大面积种植西瓜的越来越少了,因为发现南下打工更挣钱,而且旱涝保收。
现在,身居小城,在街头依然经常看到瓜农开着拖拉机卖瓜的场景。黝黑的皮肤,焦虑的神情,眼前又浮现出了十多年前的场景。“小伙子,旱地西瓜,包甜,买个吧!”,一声招呼打破了回忆,“好嘞,给我挑个吧。”拎回家,洗干净,切开。启动空调,打开得到,一块在手,真甜。有西瓜,才叫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