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好朋友很久没联系了,某一天打开微信突然发现他发消息给你“亲,请帮我第一条朋友圈点赞,谢谢”。
我曾经有个朋友,好得蜜里调油,不分彼此,后来她转学去了别的学校,那时候我们都还小也没有手机,只能趁着信息课偷偷的联系,直到几年后我忘记了她的生日,就再也没有联系过了。
以前我总是认为我们之间渐行渐远仅仅是因为我忘记了她的生日,其实不然。以生日为契机,我们之间沉淀的所有矛盾都在沉默中爆发了,从她嫌弃我在小县城里上学,从她嫌我称微机课为信息课土里土气。
我们总是会说,我们之所以不再那么要好,是因为我们“变了”。而实质上,只不过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接触的人物环境不同,想法、思考以及个人的格局产生了分歧。
在我们这个成熟且稚嫩的年龄里总是特别怀旧,最近总是会有以前的朋友、同学来找我叙旧,有关系一般的也有曾经关系特别好的,有初中一读完就工作成家的也有至今心无杂念埋头苦读的。其中有个男生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一直非常贪玩成绩也一直垫底,但奈何他家有矿,一直靠着家里的各种关系苟到了大学。他和我说到,他现在唯一想做的只有顺利毕业然后回小县城娶妻生子继承家业。
小时候,我真的觉得读书很没有用,毕业之后拿着固定的死工资一直到退休,还不如多探究探究发家致富的道路。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接受的教育越来越多,我慢慢发现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一夜暴富的大boss们已经逐渐被时代所淘汰,被时代所认可的仍然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
读书,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格局。
人生就像是跑步,有人快就会有人慢,时间地点都不是阻隔,但是当认知不在一个频道,即使近在咫尺,也会是两个世界。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标准要求所有人,于是我们选择了自动远离,靠近该阶段与自己更为相似的人群。
昨天我和我爸一起散步时,他和我说,那个从小和我一起上学的玩伴,她妈妈对我以及我爸妈的态度这些年一直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小时候这个阿姨会经常邀请我去她家玩,到初中我贪玩没能考上最好的高中,所以她即使在路上看见我们一家也会假装不认识。到大学偶然被她知道我在一线城市读书,再见面时便又开始满脸堆笑。我不能说她的做法有错,她的女儿十分优秀,自然,为自己女儿选择较为优秀的玩伴也合情合理。
是谁说,友情生于共鸣,败于距离,毁于分歧。
我有个朋友,好的琴瑟和鸣,相隔一千多公里的距离,我们仍然维持着十多年的友情。我和她呢,性格大相径庭,喜欢的东西相差甚远,连爱吃的也不尽相同。
我想,持久的友情都具备以下的特征:
同仇敌忾“Between friends all is common.。”
高山流水“The best mirror is an old friend.”
道义之交“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前夜里去吃烧烤,对面桌像是三个老友,一边猜拳一边灌酒,我问同伴:“你说,他们现在是真开心嘛”“嗯…现在可能是,酒醒了就不知道了。”
或许…有些风景只能够喜欢却不能收藏,
有些人只适合遇见却不适合久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