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作者:高原

从2011年开始,我们在洛杉矶增设了一个与行动力有关的课程。这是一个提升人们的行动效能的培训课,报名费非常高昂。在解释为何需要支付如此高昂的费用时,我曾对《洛杉矶时报》的记者海芬说:“人们对一切免费得来的东西都不会珍惜。”正因为高效的行动总是如此困难,所以才需要一个能够铭记于心的开始。

与此同时,我们为这个课程取名为“颠覆式思考”——是的,行动首先是一门思考课。行动不仅涉及思考的技术,同时还是“高效思考”“高效决策”的产物。我们从思考开始启发人们自我改变,直至明白“有效的行动”是如何产生并保持的。

这正如一位诚实的失败者发出的疑问。而那些心怀梦想但又四处碰壁的“老实人”也都希望解决他们内心的困惑。他们想听到刺耳的真话而不是客套的假话——如果你也想听一些真话,那么本书就值得继续阅读下去,否则,你大可在此时便放弃阅读。不了解本书的内容对多数人来说不会有任何损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超过99%的人可能都对自己为何失败的问题不感兴趣。

如果你选择继续阅读,这本书将会为你揭晓一些让自己感到不怎么舒服的真相,你会发现很多抱怨已久的问题并不是由其他人造成的,罪魁祸首其实是我们自己。你可能已被别人夸赞得太久了,以至于早就疏忽了对自身的实际行动能力进行检测。遇到挫折后,你在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安抚时,可能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遭遇挫折的原因:

·“为什么我是大家公认的聪明人,却事事都不如意?”

·“为什么我付出了那么多,仍然不能成功?”

·“为什么别人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我却做不到?”

10年前,这三句话写在了我的公司的荣誉墙上,与那些业绩优秀的员工的名字挂在一起。我用这种强烈的对比来激励自己的员工,为何你不能像他们一样做到优秀?找到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10年后,当我们的行动力课程开始时,这三句话又成为每一名学员必须回答和解决的第一张考卷。我们决心提出这些问题并且开设这个课程,最大的希望是惠及那些有强烈的改变动机但又缺乏必要方法的群体。不论你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了多么大或多么微不足道的麻烦:减肥、戒烟、面试、创业乃至需要制订并执行人生的长期规划,这个课程和这本书的内容都能为你提供相应的原则。从心理学、潜意识和行动规划的角度,我会与你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一起探讨如何在实践中提升自己思考和行动的效率。

在20世纪末的一个夏天,我孤身一人到洛杉矶发展。那时我和今天的年轻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激情,口袋中也揣着厚厚的计划书。这与我们在20岁出头时的想法惊人的一致——不仅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想改变世界。但是,现实是最严酷的“老师”,他会给我们上课,让我们冷静下来——你不光要能想,还要会做!

那时,我身上只有1000美元,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租套房子安定下来。于是,我找到了一间便宜的地下室,支付了第一个月800美元的房租。接着,我面临的第二件任务是找一份能及时获得薪水的工作,而不是计划中的去各种高档写字楼推销“我的梦想”。这要求我必须先成为一名脚踏实地的实战派,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目标。因为做不到的任何想法都是毫无价值的。假如我坐在地下室夜以继日地勤思苦想——像许多年轻人正在做的那样,结局可以想象,我可能不到半个月就饿死了,因为每月200美元的生活费实在支撑不起大脑中那些“几百万美元”的大生意。

有时候,这恰恰是人们失败的原因——相比于现实,他们的梦想太大了。在我这些年的工作中,所有经历过人生困境的成功者都知道:快速高效的行动远比一个富有诱惑力的梦想更能决定我们的命运。

因此,我到洛杉矶后租房子用了两天,找工作用了三天。为一家国际品牌的化妆品公司在洛杉矶的代理销售商做一线销售员,就是我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公司的规模不大,加上老板总共不足30个人,每个人都既是销售员,又承担着其他的工作。这需要我每天打出上百个电话,联系不同地区的客户,在这座国际大都市穿梭上百千米,接触客户,递送材料,还要保障产品的售后服务。回到公司后,我还需要兼职做一部分文案工作,为市场部门的宣传提供建议。

那是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有时候我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大部分时间都在电车上度过。不过,这却对我后来的人生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响。我从这段经历中总结出的一条重要原则是——不管做什么,我们都必须停止思考,马上行动起来。你要用结果来说话,用结果来证明自己,而不是用你的想法。

1. 尴尬的现实——多数人都是“居家思考的强者”

人们都在思考如何成功,这既非一个功利的话题,也不是什么讨论的禁区。成功者和失败者都在“议论成功”,但现实往往令人尴尬,多数人并不清楚自己是怎样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的。

当公司开始从事培训和咨询方面的业务时,我们曾经在洛杉矶街头做了一项调查,整个调查用时5个多月。调查的题目是:“你如何对待生命中的重大机遇?”那次调查从2010年4月份持续到了当年8月份,共计有1279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们当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有的人还拿出10分钟与我们的调查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调查结束后,我们拿到了厚厚的一摞数据,都是人们的真实想法。我们把相关的采访录入系统然后整理打印出来,足足装满了一只箱子。数据很丰富,但它透露出来的信息却让我感到遗憾,因为很少有人愿意“毫不犹豫地抓住机遇”。在接受采访的人中,超过67%的人的回答都是:“我要想一想再说。”或者“我希望自己再观察一下。”人生中的重大机遇并不常见,即便如此,人们还是保持强烈的谨慎态度,但又会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正像调查反映的,大部分人都坐在家里思考,或者待在办公室里抱怨:我怎样才能成为老板那样的人物?我如何才能考上知名大学?我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才可以成功减肥?他们是思考的强者,想得很多,且有层出不穷的想法,但仅此而已。人们心中的念头就像浪花,想想就“落下来了”,那些伟大的梦想或可行的目标从来不会变成现实,更不会付诸行动。

对于这种现象,我在培训中曾经列举了一个例子:“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懒虫,想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却迈不开双腿。”懒虫的可能智商很高,他们也许什么都知道,指点江山,点评时事,好像这个世界所有的事情没有他们做不了的,但他们只是说说而已。当你真的需要他们采取一些行动时,你看到的是紧闭的房门和沉默不语的态度。这正是人们无法实现梦想的原因。

2. 无法回避的问题——当你正在权衡利弊时,已经错过了行动的时机

我在很多地方都提到过周先生的例子。他是我的朋友,也曾经是我的同事。我们在洛杉矶一起卖了两年的化妆品,离开化妆品公司后,又一起开公司,做广告传媒和思维培训的业务。周先生具有卓越的大脑,他是公司的“军师”,是我的智囊,也是一位思维活跃的创意大师。他总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那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然后突然想到巧夺天工的创意,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004年春天,周先生忽然找我谈话:“我想,我们已经到了离别的时刻。”他告诉我,他准备从美国回到北京,自己开一家传媒公司。我当时非常吃惊,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但我和团队成员尊重他的选择。周先生是一位商业创意方面的天才,他对中国的文化行业有长期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这是与他共同工作的人所共知的。他认为自己应该回国发展,因为用不了几年,中国的文化行业就将迎来春天。

他对我说:“在未来,中国的文化行业总产值会很惊人,我认为这时是最佳的介入时机。我的第一步是投资影视业,寻找一些富有才华但没有资金的年轻导演和编剧,拍摄一些优秀的小成本电影,用先进的营销方式占领市场,获得口碑。等在市场上立足以后,我还有更好的计划。”

离开美国后,我们有一年没有联络。直到2005年秋天,我在凌晨的睡梦中迷迷糊糊地接到了他的电话——他回到美国了,人就在洛杉矶机场。周先生又回来做他的老本行,完全放弃了在中国的事业。当我向他了解情况时,他苦笑着说:“想法很完美,但一直在拖延。回国后我们一直在做筹备创建公司的各项工作,用了几个月。期间有不少剧本都很有市场,其中有一个剧本的市场反映更佳,不少公司都在竞价。我准备考虑一些时日再出手,但后来被别的公司拿走了。不少剧本都是这么流失的。”

“然后呢?你可以改正这些操作思路。”

“我错过了最佳时机。投资人没有给我机会,几天前宣布撤资了。”

对于这个结果,我并不感到奇怪,反而长吁一口气,因为这正好与周先生的行事风格相吻合。虽然周先生有优秀的创意能力,但他并不是一个能够乾纲独断的人。用本书的主题来说,他具有丰富的知识,但缺乏做到的能力。当然,“权衡利弊”并不是缺点,它是一个人得以成功的基本品质之一。不过,当这种品质体现在花过长的时间思考上时,就会影响到我们行动的能力,严重地削弱我们“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基于这一点,我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中非常讨厌那些思维活跃但行动能力差的员工,而是重点关注创造力较差但执行能力很强的手下。他们没有天才般的大脑,但做事踏实,执行到位,并且思考执着,做事的时候没有杂念,很少临时跳出其他想法。所以,在公司的会议上,我常对下属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每天要拿出七成的时间来行动,只需要用三成的时间去思考。”

在我看来,大部分的成功者都是能够快速行动、尽一切力量去做到的人。那些每日在大脑中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利弊、思考过多的人,最后都很难避免失败的结果。因为想得越多,就越容易沦为空想。虽然善于思考是一种优秀的习惯,但要切记:永远不要让自己成为那种“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的人。

通过本书,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理解并且建立做事的一个原则:无论你懂得多少知识,胸中有多少让人激动的伟大设想,都得先做到,而非坐在沙发上空想。就像一位参加了阿富汗战争的美军士兵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我的保命法则很简单,先开枪,再瞄准。”你必须先行动起来,再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因为今天的社会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做起来再说,而不是想好了再做!

   本文摘自潜能开发大师、畅销书作家高原的最新力作《别把想法一直放在脑子里》

作品更多精彩内容,请猛戳此处关注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761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53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98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4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30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4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5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6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510评论 1 29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01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7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47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1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11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1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32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39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