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名精读主题营之初,我还曾怀疑过自己能否达到要求。后来想,既然能做到一天读一本书,那么十天读一本书也不难吧。事实上,读书的确不难,难的是怎么输出。一本书需要输出600字,很容易;一本书连续十天,每天都输出600字,看起来,似乎很难做到。实际上,我也没想到自己做得到,就像当初的清单主题营一样。对于这次的主题营有很多话想说,最后总结为这我25个字。
01 三行而后思。孔子云“三思而后行”,那是对于困惑。如果不想清楚,可能会导致行动失误。但对于精读主题营来说,我们都知道这是对我们非常有帮助的一个活动。想那么多,又有什么意义呢?还是先行动起来再说,只有行动了才会有收获,行动之后复盘才会收获更多。不是不思,而是行而后思。
02 独立地思考。昨天在出差路上,我还和同事探讨自我思考的重要性。同事说她很喜欢听“得到”的听书与专栏,总会利用上下班的碎片时间来学习。我告诉她,我以前也喜欢听,只是后来觉得收获不多就放弃了。因为当时听完觉得很有用,事后很快就不记得了。所以,还是更喜欢有课后练习的,这样有助于自己思考,收获会多一些。而同事反驳,她觉得听书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听到有趣的、有用的以及她觉得不错的内容,都会记录下来。同时,专栏每天的课程结束之后,也会留有一个提问,大家可以参与互动。“那你参与了吗?”我问道。“没有呀,但是我看了别人的回答。”同事很坚持。我真心觉得光听不思考,意义并不大。别人的回答是别人的思考,你看了不代表你思考了。而精读主题营却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了学以致用,切实解决自身的问题。
03 主动地学习。何为主动地学习?是指自己主观意愿而非迫于其他人的要求。比如这次的精读主题营,就是我又一次的主动学习。首先报名加入主题营,是我主动选择的结果,没有任何人要求我必须得这样做。其次,精读的书也是我自己选择的。我一直困扰于时间、精力分配不均,焦虑于效率不高,所以我这次选择了《精力管理》,想解决眼前这个棘手的问题。最后,输出的内容也是自我的主动选择,没有人要求我今天必须写仪式习惯,明天再写情感精力,也没有人要求我必须认真分析自我,提出改变的计划。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自己主动的选择。事实证明,主动读书比被动读书(听书)更适合我。通过主动学习,我能接受更多的信息,深刻理解更多的要点。听过一本书,我只记得书名,但十天读一本书,我却记住了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主动学习的效果,可见一斑。
04 愉悦的氛围。古人云“十年寒窗苦读”,可见,读书是苦的。而我特别喜欢主题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书的氛围很愉悦。老铁们一起读书、一同打卡,相互鼓励、相互督促。对于一直有读书嗜睡症的我来说,有这么一群可亲可敬的小伙伴一路同行,读书也不是那么难受了,甚至是越来越喜欢了。看到排里的老铁们为了争取“最佳行动力”,不断挑战自己,我也深受鼓舞。我的同桌小贝由于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开始只能在晚上打卡,但为了不拖全排后腿,他在深夜读书、准备第二天内容,早起打卡。而我也渐渐调整到早上打卡,毕竟早完成,轻松一整天。
05 积极的仪式。这次精读主题营,我选择了《精力管理》,读完以后深深地被积极的仪式习惯震撼了。原来小小的仪式,也可以蕴含着大大的能量。以前听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只是停留在“仪式会带来好心情”的认知上,而今却意识到积极的仪式习惯会促进积极的改变,也是精力管理最高效的方式。我也针对自己的3个目标(健康、价值、家庭),制定了11个促进改变的积极的仪式习惯,期待30天与60天后的复盘。
遗憾的是,十天的时间太过短暂,刚刚习惯,却要说再见,而这样的日子只能回味了。不过即便精读主题营结束了,我的读书不会停止,我会继续读书并坚持输出,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