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在各个领域都有名垂青史的伟人闪耀千古,绝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一个或多个偶像成为精神力量的源泉,往往都是在成长过程中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人。我的偶像只有魏武一人,但在人生路上留下烙印的却是不少,张良、陈平、郭嘉、贾诩、祖师阳明先生、曾文正公等,他们的事迹、思维逻辑、行事作风都切实转化成了某种精神食粮融入了我的骨血,成就了今天的我,其中被誉为完人的阳明先生和曾公因年代相近记载详细而可仿效性强,所以近些年影响更大,有段时间已经到了事无巨细尽皆仿效的地步。
而阳明先生和曾公其实分别代表了两种出身阶层,所以对于今天的我们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
阳明先生出身书香,父亲王华是全国状元,又曾为帝师,品行高洁、持身刚正,就连奸宦刘瑾都仰慕其为人。这样的高官家庭注定了先生的起点远较绝大多数人要高,所以在少时便有比私塾先生的读书登第更高的成圣贤大志,还为寻精神突破、追寻大道,年纪轻轻就独自到边关游历,泛滥于词章之学,出入释道,知兵善战、好谋善行,后来因不屈于刘瑾权势,历经屈辱、迫害、磨难,终于在死生之间一朝悟道,“身外无物,只往内心去”,至此思想方趋于大成,然后开坛讲学,并以心学致用到人生各处,行政、用兵、剿匪、平乱,得大功而不矜,受大难而不乱,生之苦辣酸甜体察通遍,临终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心学流传深广,成为三不朽完人。
曾公的老家是湖南省湘乡县大界白杨坪,是真正的山沟穷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曾公曾在诗中说这里“世事痴聋百不识,笑置诗书如埃尘”,曾公的父亲曾麟书之前,几百年间,这里连个秀才也没出过,曾公祖父曾玉屏的全部期望就是子孙们靠读书走出这片天地,他不惜血本,供长子曾麟书读书,“穷年磨砺,期于有成”,不得不说在那个穷乡僻壤有这样的认知见识已属难得。但曾麟书资质太差,却学无所成,曾公从十四岁起参加县试,接连七次都名落孙山,直到二十三岁那年才中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举人,五年之后中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虽然跃过了龙门,但此时的曾公从意识到观念,就是典型的乡下读书人,那种闭塞环境成长起来除了出人头地、读八股文能有什么见识,从这就和阳明先生天差地远,据记载,好友刘蓉说他当时“锐意功名”,他自己也说:“余少时天分不甚低,厥后日与庸鄙者处,全无所闻,窍被茅塞久矣。”
而曾公家书日记中可明显看出初中进士时身上缺点很多,比较突出的是心性浮躁、骄横傲慢、言语刻薄虚妄,与后来内圣外王、如鼎之镇的完人形象判若两人,由以上大概介绍可以看出曾公跟你我一样都是草根屌丝出身,跟阳明先生相差甚远,虽然最终达到的成就被算作半个完人,但这跟天赋、出身、时势、运气都有关系,可就是这样比我们起点还低的曾公对我们凡人修身才更有价值,他是怎么做到的?
一切从高中进士到了京城开始,和现在一样,当时的北京聚集了全国最顶尖的精英,而翰林院更是精英之中的翘楚,在这种环境之中,曾公所见皆是世之高士,自然会明显的感知出自身的不足与差距,如果说以前的曾公仅仅是光耀门楣、富贵荣禄的话,在见识了这些大儒之后之后,开始自惭形秽,进而毅然立志儒家最高境界“成圣贤”。与阳明先生少时便有此大志却是相差不少。
阳明先生境界、经历绝非一般人可达,也没有条件,所以只需切实修习他的学问经典,但曾公出身与我等相若、甚至更低,资质又平凡至极,才具有很强的仿效性,曾公而立之年开始立志,我们现代科技发展寿命大增,且条件更为优渥,如果踏踏实实步步仿效,近距离接触高人大牛,待己狠厉,砥砺修身,那么纵然无法达到完人境界,也可以求仁心悦,自我实现。
10月09日荷花定律完成记录:
好习惯
1、屈膝抬腿140,腰腹酸痛的到龇牙咧嘴,上斜俯卧撑150,脚伤深蹲无法做
2、《财富自由之路》读完
3、文章修改三次发布
4、演说训练,《古文观止》朗诵两小时
坏习惯
1、戒油腻,破,午饭肯德基
2、戒甜食
饮食
早饭杂粮粉,午饭肯德基,晚饭杂粮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