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索萨尼斯(Nick Sousanis)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博士,而他的博士毕业论文是一部漫画。
虽然,他的教育学导师们都对漫画这种“肤浅”的玩意一窍不通,但也不反对这样的形式。于是,就有了了这部史上首部以漫画的形式完成(并且顺利毕业)的博士论文。
毕业次年,以出版专业学术作品闻名的哈佛出版社看上了这部与众不同的“学术成果”,主动找上门要求出版,受宠若惊的索萨尼斯最开始还以为是遭到了朋友的恶作剧。
最终,这本《非平面》(Unflattening, 2015)成了哈佛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漫画作品。直到今天,这篇博士论文已经被翻译成法语、韩语、葡萄牙语、塞尔维亚语、波兰语、意大利语和中文7种语言,而中文版今年由后浪出版社引进发行。它不仅在世界多个国家成为了畅销书,还获得了 2016 年美国出版商人文学科和学术卓越奖,以及 2015 年 Lynd Ward 年度图像小说奖。
今年,《乐队的夏天》让我们看到乐手也可以是优秀的动画导演,但不管是音乐还是绘画都属于“艺术”领域。而这部作品却获得了学界的认可,那么学术是如何与漫画共存的呢?
其实,教育学博士尼克·索萨尼斯的漫画之路也走得十分曲折,尤其他的本科专业还是看起来和“艺术”处在两个极端的数学系。当我们称赞一个人数学很好的时候,我们会说他很“聪明”,以此肯定他在理性和逻辑上的成就;而对于艺术家,我们则会说这个人很有“才华”,而才华则更多地指向一种利用感性进行创造的能力。而这部书的作者偏偏打破了这个壁垒,而且他也在书中向我们传达了关于突破常规局限的一些思考和经验。
Nick Sousanis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学术论文就该是一行接一行的文字,12号字、2倍行间距和1.5倍页边距,这才是搞学术该有的样子,而除此之外的形式都被排除在“学术”的范畴之外。
作为一个教育学的博士,尼克·索萨尼斯开始思考,究竟教育带给我们是什么?我们在学习时间、学习万物规律、学习被定义的知识的时候,也学会了只在已经被筛选和定义的选项中做选择,规则不断内化,我们也就成了被框住的人。
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思想的窄化似乎是必然的结果,而教育为了最高效地将人类文明成果传递下去,必然会采用一种“灌输”的方式,而不是鼓励学生自发性的去探索。这不是教育者有意犯下的错误,只是教育机制本源性的问题。
教育让我们在听到“外面天气如何”这样的问题时,会不自觉的回答出现在“气温是多少摄氏度”这样标准化的答案,因为这个才是我们学到的唯一正确的答案。像是湿度、风吹过身体的感受、月亮是否明亮、太阳是否被云层遮住这些“不重要”的答案就被自动折叠了。
就像笛卡尔所说的,人类终于变成了一个精密的思考机器。
当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时候,我们都错过了些什么?当我们不得不为了快捷、有效率的传递信息而将复杂的事物折叠为一行行简单的文本时,是否也失去了人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的复杂性?
尼克·索萨尼斯认为,图像能够比文字更好的体现人类思维的复杂性。
虽然在现代社会,漫画更多的出现在儿童读物的区域。但纵观人类历史,用绘画的方式来传达和保留人类思维成果,似乎是我们被称为“人”以来就自然发生的,它的历史比文字、电影等媒介更加悠久。用视觉图像的方式赋予世界意义似乎是一种人类本能。
但在人类开始接受教育之后,绘画则变成了一种“挂在墙上的艺术”,从而失去了赋予更复杂意义的功能。
直到1986年,美国漫画家Art Spiegelman的漫画作品《鼠族》出版,作品描述了二战期间,他身为波兰犹太人的父母从纳粹德国的大屠杀中死里逃生的经历,在漫画中,他用老鼠象征犹太人,猫象征着纳粹。1992年,《鼠族》第二部出版,并在同年获得了历史上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颁给漫画作品的普利策新闻奖。
可以说,Art Spiegelman在当时以一己之力将漫画从鄙视链的底层带入了严肃文学的殿堂。
Art Spiegelman认为,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后文字时代(Post-literate Society),我们的多媒体技术已经足够发达来创造出比文字更丰富的表达方式,以至于有识字能力的人都会选择有更多视觉刺激、声音和音乐的方式,从而主动地成为一种“会识字而不阅读文字”的“半文盲”状态。在这个后文字的社会里,文字和读写能力不再居于文化/社交/政治中的主要位置,而是进入一种多媒体书写的时代。
"comics echo the way the brain works. People think in iconographic images, not in holograms, and people think in bursts of language, not in paragraphs.”
- Art Spiegelman -
虽然媒介改变了,但人类的阅读和思考却不会就此终结。幸运的是,漫画的形式似乎是我们更为熟稔的思考、表达方式。毕竟,当我们思考的时候,脑海中呈现的不是一行行整齐排列的宋体文字,而更像是一盘大杂烩,除了线形的、按照逻辑顺序出现的想法之外,还会有一些“跑题”的、不按照时间、空间和文字阅读顺序出现的“捣乱者”,这些“捣乱者”有时也被成为“灵感”或者“点睛之笔”。
而漫画的形式则能够更好地呈现这样无序的思维过程。
当《非平面》的作者尼克·索萨尼斯决定去哥伦比亚大学深造,以一个学者的身份来进行专业的学术研究时,他也同时决定了这一切要以漫画的形式来呈现,创作让非学术领域的读者也能够看懂的作品。
他就像一个生存于理性与感性、绘画与文字中的两栖动物。漫画是他实现这一图景的方式,而另辟蹊径的想法和开创性的实践才是他以学者身份成名的原因。
但就像二维的平面国中的居民无法理解向上、向下的运动一样,受到“良好教育”的我们也难以想象对我们而言的“向上运动”是怎样的。希望《非平面》这本书(以及这篇文章)能够起到上图中这个球体的作用,让你重新思考视觉力量,发现人在“标准答案”之外的复杂性,并且试着用漫画和设计的方式让表达更“高级”,让复杂的事物保持其复杂性。
==========我们是Canva=========
精彩设计,随时随地。
海量模板,尽在Canva!
→戳这里即刻拥有超级简单易用的平面设计软件 - Can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