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有个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庙里住着1个老主持和7个弟子。这7个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主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一天,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老主持问7个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佛祖也不会怪罪。”弟子们都摇头。7天过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老主持又说:“只要承认了,念珠就归谁。” 但又过去了7天,还是没人承认。老主持很失望:“明天你们就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 第二天,6个弟子收拾好东西,长长地舒了口气,干干净净地走了。只有一个弟子留下来。 老主持问留下的弟子:“念珠呢?”弟子说:“我没拿。”“那为何要背个偷窃之名?”弟子说:“这几天我们几个相互猜疑,有人站出来,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脱。再说,念珠不见了,佛还在呀。”老主持笑了,从怀里取出那串念珠戴在这名弟子手上。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老主持之所以将衣钵传给那个为了让其他人得到解脱而甘愿背负偷窃念珠罪名的弟子,是因为这个弟子能够在别人的非议中有足够的定力,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说清楚,比说清楚更重要的是顾全大局!
我国古代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君子不可以不修身”等思想,均强调修身的重要性,并成为一些儒家思想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古人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古人尚能如此,那么新时代的国人“修身”怎么修?关于“修身”这个话题,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觉得,修身应该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诚意正心,以德立身,以德服众。为人处世处以公心,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到以诚信为本、以正直为贵、以宽厚为德。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品德是人格的灵魂。坚持德比才重、德在才先的思想,以高尚的品德引领才能的提升,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才能赢得大家的信赖与拥护。
二要上善若水,知止自省,慎微慎独。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涤万物而不浊。应该学习水的这种品格。要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要自省:人贵有自知之明,人重在时常自省。要慎微:“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要 慎独: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三要笃学躬行,博学广学,知行合一。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态度,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摈弃浮躁心态,沉下心来,在学习中历练心智、提升自我。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尚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意思是说:在上位者能够明察下情,在下位者才能够竭忠尽智。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对自己要严格要求。新时代的国人要明是非、慎己行、讲操守、重品行,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焉,与这个美好社会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