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休闲:
人们从工作、家庭、社会的义务中摆脱出来,为了休息、转换心情、增长知识,自发性地参与的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力的任何社会活动的总称。
2. 进入OFF模式的三个方法:
把软时间变“硬”,制定休闲计划;用5天时间,完成切换;充分享受、一品一件。
国庆长假,你会怎么安排自己这段休闲时光呢?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加上周六、日,全年其实共有100多天,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休息,但一年过去,很少有人觉得自己美美地休息过,总感觉没歇过来,又要上班了。
其实这个观点有点“三观不正”
——如果休息仅仅是让自己“休息过来,从而更好地上班”,那么放假只是在家加班。
为了工作而休息,根本就不叫“休闲”。
大部分人对于休闲的理解都是错误的
—— 休闲不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而是人生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休闲的本意
感受下中文“休闲”这个词的意境——“休”字是一个人斜靠树上,没干活
;而“闲”实在是美得让人起鸡皮疙瘩,古体“闲”字是门里面一个月字。
《说文解字》里认为“从门从月”
——那个意思就是“夏天晚上,门关着,月光从门缝里透过来”。
这种心境,也只有真正闲适自在的心才能体会吧。
英文中的 Leisure (休闲)的意境也有趣,词源来自拉丁文的 Licere
——和 License 执照一个词源——意思叫做“被允许”的时光。
你是否允许自己一段时间,不想名利,不谈是非,让自己完全闲适下来,透着门缝安静地看月光?
我的专栏给你讲了50多周如何让自己更快、更好、更强的学问,
在著名企业咨询专家大前研一看来,都是ON之学(开启);
个体也需要另一种学问,就是 OFF 之学,彻底让自己静下来,停下来;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还编了个顺口溜:
如果你学会了 OFF 这门 Course (课程),那么你的人生幸福完美就 Of course 了。
好吧,今天我们就一起隔着门缝看看月光,听我给你讲这个OFF学。
休闲学是旅游管理里必修的一门课,能读到博士学位。我今天给你讲讲精要。
OFF之学
大量的研究显示,原始人劳作和休闲是不分家的。
人类学家斯普顿和考恩斯研究毛利人时发现,“不管他们是捕鱼、捉鸟、耕田或是盖房子、造独木舟,都能找到可以被认为是娱乐性的活动痕迹”。
在他们看来,打猎重要,打完猎,唱歌、跳舞一样重要。
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中,极其重视休闲,亚里士多德甚至认为“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 ,
因为他们的文化、哲学、科学在当时的人看起来,都是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事。
那拨人的理想生活,基本就是上午心不在焉地打个鱼,做点交易,然后吃个午饭就去听苏格拉底聊闲天儿。
在希腊语中,劳动的词根 Ponos 还有可悲的意思。
今天的人一定挺羡慕当时的古罗马人,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玩儿,而且创造出了自由时间之最——全年放假175天。
那什么时候“工作中心”才出现呢?
大抵可以追溯到美国开拓者的新教伦理,新教徒认为 Work as worship (工作即荣耀),工作是神安排的礼物。
把劳动当做人类生活最神圣的、最高的境界,休闲则被看作是罪恶的。
新教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这种观点也带来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也成为现代生活的底色。
休闲就是在这个时候变成工作的附庸的。
但从更长远的趋势来看, 休闲在逐渐复兴
——未来社会是一个工作和休闲双中心的社会 。
全世界范围内工作时间都在变短,而休息日在变长。
从经济来说,欧美国家的休闲产业能占到GDP的12%左右,而国内的大概只有其四分之一。
从水平来说,在各个休闲领域:越野、登山、跳伞、潜水、速降……经济发达国家的选手在技术方面全面领先。
简单地说,他们比我们会玩。
什么才是真正的休闲?
需要两个 Free —— Free time ,Free will 。
Free time 是指完全自由安排的时间。
如果放假后,你的日程表还有8个必须要见的亲戚,3个工作任务,你的时间其实不自由,只是变相上班。
所以,休息不等于休闲。休息只是工作的延续,而休闲是另一个频道。
Free will 是指完全自由意志选择的活动。很多人对于假期要干什么,别说自主意识,只有点下意识
——下意识地看电视、玩游戏、睡觉,下意识地去全世界最热门的景点,挤在一起拍照、发朋友圈……
那只能说是“空闲”,而不是“休闲”,最大的区别是休闲的主动意志,一个好的休闲时间表的安排和计划,背后的意志力和渴望,一定不比工作日程表差。
休闲是一种“自由人的自由选择”。
法国社会学家杜马哲迪尔这么定义休闲:
人们从工作、家庭、社会的义务中摆脱出来,为了休息、转换心情、增长知识,自发性地参与的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力的任何社会活动的总称。
休闲是除了工作、完成社会义务之后的第三人生频道,从这个角度,很多人都没有真正休闲过
——下面总结了三招,帮你真正切换进这个人生频道。
1. 把软时间变“硬”,制定休闲计划
别想着有闲或者有钱以后再好好休闲。很多事现在不做,永远都不会开始。
休闲和工作一样,都需要计划,休闲甚至比工作更需要计划。
为什么呢?
工作时间是“硬时间”,总有人监督和压迫你
——上班8小时,每周5天,每项任务都有节点;而休闲时间这种“软时间”则经常被忽视、被占用、被拖延。
保护软时间的方法,就是变得比硬时间更硬。
平时忙里偷闲的小技巧在前面讲“和自己的约会”(期数)里面谈过,大段时间的休闲则需要你提前几个月,甚至一年安排。
最好在年初就列出计划,在工作还没有算计你之前,提前安排好
——不仅要把计划写进备忘录,而且要提前向公司请假,和同事协调,最后提前订好车票,昭告天下你的计划,让别人不好意思打扰你
——像完成一个项目一样,留出软时间。
2. 用5天时间,完成切换
虽然每个周末休闲是个好方式,但长假很有必要。
工作时间切换为休闲时钟,至少需要5天,去一个外界联系不多,网络不好,住宿却还不错的地方,更容易进入状态。
有一年,我在做完一个很耗心神的大项目后,一个人跑到南方的一个庙里待了十多天。
没有手机、电视、信号,而且还有止语的要求和规范的三顿素食。
那真是很奇妙的体验。我们成年以后,很少和自己呆这么久。
刚开始的几天,总觉得哪里不自在,坐不住,静不下来,总想看看柜子里的手机。
但在第四天早上醒来,上着楼梯,突然咯噔一下,觉得哪里调整了过来
——一切都变静下来,突然觉得自己就属于这儿,心就定下来了。
每年能来这么一次,觉得人生沉甸甸的,没有白过。
这次体验有点类似于心理治疗中的72小时,在心里治疗中,72小时是一个很神奇的数字
——72小时以后,心理灾害的应激反应会逐渐降低。
如果把匆忙的外界生活作为一种应激,或许72小时,也是心境切换的必须时差?
算上路上的一天,一个假期的第五天开始,才能真正进入状态。
3. 充分享受、一品一件
与其各种省钱,被廉价的旅行团拖着到处走,不如多花点钱, 少而充分地享受你真正感兴趣的事。
其实好的休闲场所虽然贵,但并不奢侈,尤其是放眼全球。
比如,前几天,我去潜水的海豚湾是世界著名的潜水胜地,也是高手云集之地。
5天的住宿加上最好的潜水教练带我们,整体下来,一个人的花费不到6000元,这个花费并不高,但是体验比国内很多地方好太多了。
再比如,著名的环球的和平之船(Peace Boat)2018年的第100次104天环球之旅,最便宜的四人房间,也只需要花不到十万元。
所以要去休闲也是“一品一件”
——要去你特想去的地方;要买就买你很心动的体验。
很多东西,因为买的时候心痛了,你才会珍惜。
记住,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地方。
休闲是自由人的自由选择,是一种独特的人生频段。
在一个从小就被批评“你要好好学习,不能总是玩”的童年成长过来的人,我们要学会“掌握人生”这项技能。
最后分享一个时间心理学的提出者,心理学大师津巴多的洞见:
在工作里向前看,关注未来的目标;
和家人相处时积极地往回看,常怀感恩之心;
生活里则用当下视角,尽可能停留在休闲时间里,做些无用而让自己快乐的事。
今天就别思考了——好好安排个休闲计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