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咏
雪岭于青汉,云楼架碧空。
重开千佛刹,旁出四天宫。
瑞鸟含珠影,灵花吐蕙丛。
洗心游胜境,从此去尘蒙。
——敦煌文献P.3929
黄沙漫漫,河西走廊最西端大漠之上的一座城。敦煌,它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而在这片荒芜之地的三危山上,“金光如千佛之状”,莫高窟静静伫立,诉说着遥远的故事。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敦煌文献记载:“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架空凿岩,造窟一龛。”
由此,莫高窟在山岩上逐渐显现,历经千年与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等,共同组成了敦煌石窟。作为汉廷所设河西四郡之一,敦煌是西域进入中原的第一站,开启这本书的第一页,以莫高窟经典洞窟巡礼领略《不可错过的敦煌》。
北凉第272窟供养菩萨为起始,以时间为序,见证佛教传入中原经千年时光变迁的璀璨文明。而除了我们熟知的北大像和九层楼,敦煌还有太多不可错过的故事。
元代465窟大幻金刚双身像肃穆威严,属非典型曼荼罗。位于曼荼罗中央的主尊为大幻金刚双身像。男身是大幻金刚,他的肤色是蓝色,女身是皮肤呈黑褐色的佛空行母。
虽因年代久远,四副面孔中的赤色已经变为黑褐色,但仍然能清楚领略宗教信仰的力量和元代绘画风格。
因佛教的发展与传播,唐代洞窟更别具一格。其中172窟北壁与南壁可谓气度不凡。
127窟无量寿经变画繁复样式在敦煌壁画中可谓首屈一指。佛陀坐于大宝盖下,中部大殿为建筑主体,仰视角度画出了椽飞斗拱,高大庄严,两侧配殿低于大殿,画成俯视的角度,表现其广阔,后部楼阁则取平视角度,有深远意境。
北壁经变画上诸佛乘云而来,天乐悬空自鸣,净土莲池,极乐祥和,“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
莫高窟第158窟西壁释迦佛涅槃像更令人久久不忘,它是唐代塑像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佛陀安详静穆,头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东方,后背西方,进入不生不灭“寂灭为乐”的涅槃境地。
颇有深意的是:当我们与佛陀面对面,站在佛陀头部正前方时,会发现佛的嘴角向上翘起,含着笑意。随着观者移至佛陀脚旁,再回望佛陀面部,会看到含笑的嘴角弧度发生了变化,向上的嘴角转而向下,有佛陀知众生还未离苦的思索之态。
敦煌壁画中不可错过的还有供养人画像,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工匠百姓,世世代代供养传承,是信仰与虔诚的体现,更展示了一幅人物历史长卷。
远方石岩上一声声敲击,传来经文一声声诵念,是心灵的一次次叩问,一次次真诚的祈祷。这里的故事曾被时间掩盖,但它从未停止诉说。
暮色四合,三危山上佛光笼罩,护佑众生。这里,是不可错过的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