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数学第二课,讲了发生在数学区前的准备:生活准备和感官体验。
蒙氏幼儿园中2.5-6岁的卡萨班,共分为五个区域:日常生活区、感官区、语言区、数学区和文化区,这5个区域共同支持孩子的发展。除了数学区的参考年龄是4岁以外,其他区的开始年龄都是2.5岁。数学区的开始年龄晚于其他区域的原因,是因为在进入数学区前,孩子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
蒙氏幼儿园中日常生活区的工作:倒水、舀米、擦桌子、叠被子、切香蕉、系鞋带、扣扣子、扫地等,这些工作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自信心,独立性,专注力,其中最主要的是专注力,因为持久的深度的专注力是孩子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孩子天生就有专注力,我们要做的是要保护孩子的专注力,但是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孩子的专注力:比如孩子撕着纸,你过去跟他说,好玩吧宝宝?比如给孩子太多声光刺激的玩具。
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就是在孩子专心动手时,不去打扰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简单的成长环境。
孩子在动手的时候,才能调动大脑细胞,促进大脑神经元的连接,这样孩子才能形成深度的专注。但是看电视看动画片时,孩子看似很专注,但是孩子的大脑并没有参与进去,对孩子的专注力没有任何帮助。
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到做家务中,对于相对复杂的动作,我们可以慢动作示范给孩子,让孩子慢慢习得技能,在这些过程中取得自信、独立、专注力和数学能力。
比如倒水的工作,可以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体验除法的概念,分数的概念,零的概念,相加的概念等等。比如在擦桌子的过程中,孩子就可以体验到秩序和顺序,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和顺序感。秩序和顺序可以让孩子的心灵感受到安全感、稳定感、预期感。
这些都是给孩子积累数学思维,也为孩子学习数学做准备,因为数学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从具象到抽象的理解。
接下来看看感官是怎么为数学区做准备的。
感官区会有很多的配对工作,比如形状配对、颜色配对。在数学中,同样需要配对,最典型的就是数量数字数名的配对,特别是量和符号的配对。
感官区的另一个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各种不同的物理特质,孩子也会去观察不同物理特质间的联系。比如感官区的教具粉红塔和圆柱体插座,孩子在反复地工作中,就会发现这些教具虽然同样有10个元素,但是它们之间都是有关联的。因为数学不仅要明确概念,还要明确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
数学敏感期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数量的概念、比较和数量数字数名配对的阶段,第二就是概念和概念间的联系的阶段。孩子就是在反复操作教具的工作中,习得这些概念和概念间的联系。
总结:
001 真正数学的学习在蒙氏体系中是最晚开始的,只有等孩子准备好了才可以开始数学学习。
002 准备工作的第一把钥匙:日常生活工作。给孩子提供动手的、可操作的、有意义的、给孩子带来一些挑战的工作,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刺激孩子的大脑,还能帮助孩子建立持久深度的专注力。专注力是日后孩子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测量、秩序、精准度的概念和感觉,也是孩子从日常生活工作中建立起来的。
003 准备工作的第二把钥匙:感官的工作。感官工作给孩子提供了配对、探索事物之间联系的练习,也为十进制为基础的工作做准备。
004 间接预备是指孩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不知不觉打好一切基础,而不是靠我们大人去告诉他,因为这些应该是在孩子反复操作的过程中去自我发现和习得的。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陪伴而已。
005 学习任何东西,孩子自然而然习得都是最好的方式。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和机会,让孩子获得学习能力才是我们家长最应该做的事情。
006 我想说的话:想要孩子拥有好的学习能力,就给孩子创造环境和机会去体验去发现吧,给孩子陪伴,不破坏不过度阻碍孩子的探索,孩子获得的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