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的元素
(一)角色:希腊悲剧演出的人物分两大类,主要角色和唱诗队。主要角色彼此交织出剧情火花,唱诗队则教导风俗,例如要敬神、赞扬道德、同情主角境遇、劝谕受苦也不要过度悲痛等……。
(二)剧本格式:剧本通常一个角色登台算一幕,接连两幕过后,就会有唱诗队登台总结,如此三幕一主题。一出剧本约莫会有5到7个主题。
不过,随着悲剧创作的时代越后,唱诗队的角色越不重要,所以区别主题,也不拘泥于一定要以唱诗队的出场,来标志主题的结束。因为悲剧角色都会有大量自白,对自己行动的意义有清楚的交代,所以有时候,唱诗队没登台,或是唱诗队的评论只有几句,导致剧本形式不规律,读者也能根据剧情的转折变化,来辨识主题的递进。
阅读剧本的节奏
参考一般编剧说法,一出剧按照文脉,大致可分三段。
(一)第一段脚步放慢:第一段一般的作用,是介绍性质的,这里读者脚步要放慢,熟悉场景和问题意识。
说剧本大家可能不熟,以比较出名的故事来说。《追风筝的孩子》,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该书开篇第一章就是男主角的忏悔,如果读者把握这点意涵,后面就容易理解作者情节设计,就是为了铺展一个罪咎与救赎的故事,并更能欣赏作者通过有血有肉的故事,演绎哲理的能耐。
脚步放慢读故事,体会可能是深一点的。有些读者对于该书主角人性的懦弱愤慨不已,但想想该书的主旨就是忏悔与救赎,打趣的说,男主角不犯点错才奇怪吧?不能敞开心房,融入小说世界的读者,读书就是图个情节刺激和吐槽的快感,收获可能少。
(二)第二段叫好叫座:随着情节开展,作者要负责把第一段的备料烧成一道菜,这里读者脚步可以加快,阅读体验有如倒吃甘蔗,渐入佳境。这段阅读是最轻松的,读者负责叫好叫座就行。
悲剧〈美狄亚〉描绘夫妻吵架由爱生恨的故事。第一段简介完剧情设定后,第二大段,主角间的争执越发激烈,复仇的心计也逐渐被发掘出来,让人背脊发凉,引出第一个高潮。但如果故事仅只于此,开篇夫妻的争端,还没彻底解决。作者还需要安排两人直面交锋,交待结局。
(三)第三段余韵无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狄亚〉第三段又把读者推向下个高潮。妻子美狄亚为了让丈夫痛苦,决定杀害他的两个孩子。美狄亚虽然巫术高强,但不是没心没肺的人。手屠犊子,毕竟于心不忍。美狄亚陷入天人交战。
在这,故事即将进入尾声,沉重的话题再次被提起。读者可以放慢速度,与故事角色一同思索这整起事件的悲剧,这整个故事的意涵。
回到《追风筝的孩子》的例子。读者就能多去琢磨自己后悔的经历、如何补偿、从犯错中如何升华等等问题。就是没想出什么,跟着作者经过这趟心灵飨宴,获得的也决不止是一个过目即忘的故事,而是对人性和人生的进一步理解。
阅读的三段,悲剧作者是不会标明的,读者必须自己把握。但由于剧本布局,乃至小说结构,多有相似的规律,读者如果能熟习「慢─快─慢」的阅读节奏,赏析作品可能更有趣味。
攻克阅读障碍
(一)熟悉背景知识:阅读悲剧的一大困难,就是大量引用神话,不熟悉背景知识的读者,会有进入障碍。克服问题的直接手段,是找一本希腊罗马神故事集来读。除此之外,许多希腊悲剧爱用的题材,就出自荷马史诗,《埃利奥特》及《奥德赛》两本着作都推荐阅读。
(二)理解文化:第二个困难在于文化差距。例如爱神和酒神为了想树立自己的威望,在《希波吕托斯》和《酒神的女祭司》两剧中,甚至用了不光明的手段。读者可能困惑,第一,神怎么需要建立威望?第二,神都不道德,那这剧是想说什么?
古希腊文明属于多神信仰,不同于希伯来文明起首的一神教信仰,希腊神祇不具备独尊的地位,不仅神祇众多,而且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建立地位。宙斯的爸爸就是通过推翻父亲才建立威望,宙斯也是。
理解希腊人的宗教观念,就不要太奇怪希腊神明的不道德。而且除了《酒神的女祭司》等少数外,神明多不是悲剧主角,道德教训及人文意涵,往往是由人间的角色担纲,不是由神明负责的,所以不要再因为文化上的不适应,阻碍自身理解剧情。
(三)忘记背景:最后一点建议,是干脆忘记背景知识吧。神明不过是搅乱人间的阴谋家,是希腊剧作家用以编排人间悲剧的布景,著名的特洛伊战争,以及由此延伸的无数剧作,包含三大剧作家都写过的《伊莱克特拉》,起因居然就是三位女神在比美,从此衍伸出的种种事端。读者就算不大了解女神选美竞赛的来龙去脉,也不妨碍他欣赏悲剧中人物的冲突、勇敢及无奈。
剧作家吸收神话里的故事,是为了要讲他故事中想讨论的道理,所以读者顶多只要在悲剧开端时,放慢阅读速度,大致知道有这么一个事端就行了。
攻克阅读障碍,掌握阅读剧本的节奏,欢迎进入希腊悲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