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你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否是在2016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书展上呢?在那天国人应该也都以为此高兴不已吧,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儿童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
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很多人可能会想安徒生童话奖,那肯定就是写给小孩子的书,但其实不是的,他只是借用小孩子的时间来折射出那时社会,以至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
比如《青铜葵花》他确确实实是在写小孩子,但《青铜葵花》是一部充满力量感的作品,这种力量感一方面来自于小说中叙述的那种似乎陌生其实并不遥远的苦难生活,另一方面来自于人们在这一生活背景之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纯美与大爱。苦难是对人的灵魂的洗濯,经过洗濯之后的心灵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充满爱与美的圣洁光辉,这正是这部小说的力量之源。
也许在现在的孩子眼里,小说中展现出的世界是陌生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五七干校”,他们没见过大河、草垛、芦苇丛、茅草屋,他们也不能理解什么是贫困、灾害和饥荒。所以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会不时地感到疑惑: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吗?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现在的很多孩子已经不能理解“苦难”这两个字的含义了,他们也不习惯在小说中看到“苦难”的影子。他们要的是轻松和刺激,是休闲和娱乐;他们喜欢的是漫无边际的玄幻,是重重迷雾的推理。可是,苦难是有力量的,它具有一种无可比拟的、直抵人心灵深处的力量。在这种力量之下,人的灵魂会受到震动,人的大脑会试图思考,人的心灵会爆发出一种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异样的感觉。即使这苦难似乎离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但它仍然是有力量的。现在的孩子应该来了解这曾经真实发生在他们父辈身上。
所以在曹文轩的书中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写爱——至爱,将爱写的充满生机与情意。
但今天我们介绍的是在曹文轩获得安徒生童话奖之后的首篇长篇力作——《蜻蜓眼》
蜻蜓眼讲述的是从美好的一段爱情中揭示二战期间中国上海的动乱局面。
丝绸商的儿子杜梅溪在法国马赛偶遇了法国女子奥莎妮,两人一见钟情,相爱、结合,并生下了四个儿女。二战期间,杜梅溪携法国妻子回到上海定居。半个世纪之后,奥莎妮从少女到老妇,渐渐融入了中国的生活、中国的家庭。她给这个中国家庭带来了优雅与温润,然而她的异国血统亦在特殊的年月中成为这个家庭灾难的来源。小说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主要时代背景,以奥莎妮的小孙女阿梅的成长为主要故事线索,并以这个孩子的视角勾勒了在那个特殊的年月中一家人相扶相帮、相濡以沫的动人情景。
曹文轩说过:我的每一部作品、每一次创作都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思考,最后破土而出的过程。《蜻蜓眼》这个故事在心中沉淀了几十年,它和我过去的作品截然不同。不重复自己,是作家的自我挑战。曹文轩表示,这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30年前他听到了这个故事,感到这个故事价值连城。他说自己是个喜欢珍藏故事的人,一藏30多年,故事在苍茫的记忆原野上生长,岁月的阳光、经验的风雨、知识的甘露造就它,滋养它,它生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30多年,自己的思想感情都在变化,昨天对故事的把握与今天的把握有着天壤之别。
真的由衷的推荐给大家这本书,他虽然不像曹文轩之前的小说一样写的是田野里跑闹的孩子,但这本书带给人的是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感觉,或甜蜜,或温馨,或痛苦,或残酷........
虽说曹文轩的书是写给孩子,但是他的结尾从不会以温暖、圆满的句子结尾,所以在看完他的小说以后心中仿佛像鉛一般的沉重,回味无穷,所以他的教育意义是颇高的,很多人看了他的书以后会说无聊、没什么意思,我想说:你一定未看明白,我初看《青铜葵花》在小学三年级那时候读的如痴如醉,但也只是局限于故事,而不是其本身,等到后来看了第二次、三次、四次时对其有了更加深的定义,我不敢说对曹文轩多了解,看过的作品也只有八九本,但有些书我看了第四遍的时候,仿佛已经置身于其间了,曾对《青铜葵花》进行过摘抄,每一句都深深打动着我,与我颇为相识的经历也有很多,真的可以看看曹文轩的书,你会更好的了解从前的生活、社会、和从前奔波于田野间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