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伊始,朋友圈各种花式账单晒了出来,几乎每个人都在说,只有看了账单,才“看清自己”,原来自己这么有钱。
在网络上,网友们为年终账单创造了一个网络新词“账单式小康”,就是明明穷到举步维艰,但一看账单感觉自己过去一年过得还挺凑合。所以,今天我们来聊聊“钱”,希望新的一年,大家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更多的钱。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当美国女人不开心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以及一句轻声的安慰:“You need cry!”;当中国女人不开心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快递小哥的一通电话:“有你的快递!”。
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背负起更重的情绪包袱,很多人被压得喘不过气,焦虑、恐惧、愤怒、纠结......这些负面情绪犹如一道封印,禁锢了我们的正常思考,甚至会让一个人崩溃。
朋友说,自己每次对抗工作上的不顺心,就是买买买,因为每次买买买都能让自己感到工作的价值。但是,这种买买买最后的结果是,家里堆了很多用了一次就不喜欢的东西,信用卡上却欠了很多钱。
后来朋友说,一个人最难控制的不是时间,而是情绪。当你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会发现,什么包治百病、女神都是自带烧钱属性、买买买是女人的天性、女人要懂得取悦自己......都是骗人的。
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过度依靠外物,只会让人越陷越深。所以不要轻易听信鼓动你买买买的话,在生活中,能取悦你的东西有很多,买买买之后,也许带来的会是更多的空虚和无奈。
网上有句话特别火:你今天的消费升级,就是明天的消费降级。
刚毕业那会,认识了一个姐姐,特别羡慕她的快意人生。在我偶尔喝杯星巴克都觉得自己无比小资的年纪,她已经买了一台昂贵的进口咖啡机,优雅地过上了每天喝现磨咖啡的日子;当我在旅行途中买廉价的春秋航空机票、住6人一间的民宿时,她已经给自己定制了9天高端深度欧洲游......
当时特别羡慕她能够潇洒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买自己想买的东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不用沾染生活中的烟火气息。
后来,偶然间从朋友那得知,现在她过得很狼狈。因为原本稳定的工作单位开始裁员,而她被辞退了。在甚是尴尬的年龄被裁员,没有存款、没有爱人,她只能一边找工作,一边靠父母接济。
当初无比羡慕,如今却只能为她惋惜:如果没有之前那么大手笔、毫无顾忌地花钱,现在至少还能有属于自己的一笔存款,也不至于沦落到这般模样。
拉斯说过:如果你确实很有钱,在高档商品上随便挥霍一点倒也无妨。但假如你还只是个想要致富的普通人,那么,这样的消费不可能让你成为有钱人,永远也不会。
有数据显示,现在的年轻人中十个有八个都在负债,而在这些负债的人中,大部分都是因为超前消费而陷入负债的,很多时候已经不是月月光的问题了,负债的额度是工资的好几倍甚至几十倍。
对于这些,负债中的年轻人一点都不在意,他们普遍对未来和经济态势抱有极大的乐观情绪。所谓乐观,也就是把寅吃卯粮进行到底,同时对未来信心满满,相信自己一定能把钱还上。但他们又哪里知道,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你必须要以另一种方式来交换,或者偿还。
一个人是如何破产的?起初只是想买一部iPhone,月还600元,完全可以负担。后来开通了花呗、信用卡、网贷...拆了东墙补西墙,很快,工资就跟每月还款额持平了......
很多年轻人,毕业两年,负存款白条买Iphone、信用卡还房租、入不敷出的消费观......如影随形的,是越来越大的债务窟窿,两份网贷,三张信用卡,借呗花呗,分期白条。
但这并没有让他们就此打住,而是被鸡血说服,自己拼命加班,没有双休,努力程度不比公司任何人差,买点好东西愉悦自己,也没什么错吧。
可是他们没意识到,大城市里的社交圈,月入5千和月入5万的人在共享同一套消费主义,而他们恰恰是前者。活在别人的价值体系下,不理性消费,这并不是精致的生活。
花呗、信用卡、白条等不过是支付工具,真正主导的是使用工具的人。当你的收入远远赶不上你的消费,以卡养卡,以债还债,你的生活大概率是以“爆仓”收尾。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美国的夫妻,他们每天都有喝一杯拿铁咖啡的习惯,他们觉得没有非常的惬意,并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于是这样的习惯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
后来一位金融顾问告诉他们,每天喝两杯拿铁的花费一共70元,一年就是25550元,30年就是76.65万元......在时间的复利下,每天省下的拿铁钱,足够他们买下了一辆非常好的汽车了。这就是美国作家大卫·巴赫著名的“拿铁理论”,看似很小的花费如果以时间为长度来算,就是一笔大的开销。
拿铁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比如上面那对夫妻每天一杯拿铁咖啡、还有看到电商打折就赶紧囤货、闲来无事逛某宝时发现的爆款、付了钱却并未真正使用的健身卡、女士心血来潮购下的时尚衣物、不合自己皮肤的高额化妆品......
刚毕业那会,觉得自己已经步入职场,不能太寒酸,就学着别人的样子,每天喝一杯美式咖啡,每周找一家小资情调的餐厅请别人吃饭,每个月在商场刷卡买下一套化妆品或一个包包。
那时候的自己,工资不高,心气很高,不想在消费上落后别人一步,却忘了作为普通人的我,根本没有超前消费的资本。
直到半年后,才猛然惊醒:工作了那么久,非但没有攒下一分钱的存款,信用卡却频频透支。原来,生活中那些我不曾注意到的“拿铁因素”,竟在不知不觉中耗光了我的积蓄。
这个时代,无数人告诉你:只知道省钱的人,是没有未来的;会花钱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但是,没人告诉你,平日里你不经意间乱花的那些钱,足以拉开与他人的差距?很多时候,钱不仅仅是钱,钱意味着尊严,意味着支撑,意味着你牢牢握住选择生活的权利。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帖子。毕业两年的时候,茜茜已经欠了13万的信用卡卡债。茜茜发现,最恐怖的事情不是欠了13万块钱,而是,年纪轻轻的她变得越来越没胆了。
不敢辞职,明明知道自己所在的行业没什么发展前景,哪怕身边的同事换了一拨又一拨,因为10万块钱的卡债,茜茜得继续待着。
不敢分手,明明都已经发现男朋友在跟其他女孩子暧昧,根本靠不住,为了省下1000多的房租还卡债,茜茜得假装很幸福。
终于,在毕业的第五个年头,茜茜还清了所有债务。但在她苦苦还债的时候,曾经的同事,要么经过几次跳槽,薪资已经是她的几倍;要么加入了一家初创公司,已经成为了合伙人。而她,耽误了职场最好的时光不说,还用三年增加了自己转行的难度。
年轻是一个人最好的资本,这时的你有着很多的试错机会,有着很多重新开始的可能。但是,当你为了一个名牌包包,一个贵妇化妆品,就过早得束缚住自己的手脚,让钱成为你的负担,你已经就输给了其他同龄人。
物质世界为现代人营造出了一种假象,你配得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却没有告诉我们,虚幻的繁华是万万不可沉溺其中的。你以为拥有了现代都市的一切,实际上,在现实这个怪兽面前,你不过是另一只热气腾腾扑进来的小老鼠,只要咀嚼几下,你连渣都不会剩下。
人在年轻时,最该学会的能力是什么?
我认为是管理欲望的能力。经济学中有一个“棘轮效应”,是人们的一种消费习惯。在收入达到某个水平以后,人们的消费会固定在某一层次,而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会往更高的方向发展,但却不会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往更低的方向去。
有人说,所有的财富都不是平白无故,每个人的穷也都有迹可循。我们生活在一个消费欲望随时都能得到满足的时代,合理的消费能让我们减少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但是,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却只会让你在物质中迷失自我、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只希望,2019年,我们不再被每个月的账单所奴役,不必因为金钱失去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