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王安石的《元日》,不仅脍炙人口,而且让人的耳边顿时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王安石是北宋人,他听到除夕夜最热烈的应该是都城汴梁的鞭炮声了,虽说我们不知道那时鞭炮声的分贝是多少,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比起北京这几年除夕的麻雷子二踢脚小钢炮铁急鞭发出的震耳欲聋的轰鸣,不知要逊色多少倍。要是这位吟出了千古绝响的“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大诗人活到现在,听一听除夕之夜整个京城上空回荡的炸破天际的宇宙最强音,闻一闻弥漫在空气中久久不肯散去的硝烟的浓烈,肯定会写出比《元日》更令人向往回味赞叹感慨的诗句。与那时的爆竹声相比,火药的经过了好多好多年的改进优化重组配置,那威力除了亲耳听过,用语言怎么形容都无法达到真实的效果。每年的除夕之夜,我们就是在这种惊天动地的炸响声中捂着心脏熬一宿。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习俗世代相继,只是崇尚文化的人少,热衷习俗的人多, 当烟花照亮天际爆竹响彻云霄的时候,谁会去想其中的历史渊源,全都捂着耳朵看漫天的花开花落,以为就是图个喜庆凑个热闹而已。年年如此生生不息了两千多年,不惜被炸伤不惜摘眼球不惜被震聋不惜被吓傻,因为这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的繁衍中继往开来。
可是就在那一年,烟花爆竹又要腾空升起响彻大地的时候,黎民百姓忽然被告之五环之内禁放,大家不禁有点抱怨,人家外国圣诞节有光芒万丈的圣诞树熠熠生辉 ,我们国家至少还有惊天动地的爆竹与之叫板,春节怎么也不能输给圣诞呀!一纸禁令堪比一道圣旨,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就是执行的时候打了点折扣,整个过年期间时不时还能听见零星的爆竹声。这种几乎没有鞭炮声的除夕夜一恍就过去了十几年。
接着国学之风大兴,孔子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方兴未艾,解除禁放似乎也是顺应恢复中华文明的一项伟大传统而呼之欲出,与圣人学堂比肩而行,爆竹都燃放了两千多年了,与孔学年代同样久远,禁放就等于切断了这一传统习俗的命脉,绝不能厚此薄彼呀。尤其是钱包鼓起来的劳苦大众十几年没有被噪音骚扰了,过大年时有点寂寞难耐,更因为无处表现有钱的喜悦,也生出了对燃放烟花爆竹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被那些特别想表达民情民意民怨民欢的代表们一提议,除夕之夜又烟花璀璨夺目,鞭炮处处齐鸣。与过去相比品种繁多目不暇接,声音高亢如雷贯耳,购买者络绎不绝,售卖者乐得肝颤,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且看大年三十12点惊天地泣鬼神的轰轰炮响吧,就象无数轰炸机掠过头顶,向世人宣告能发出如此巨响的中国大地,难道不富足吗?中国人民的喜庆方式比任何战火硝烟都来的更猛烈,堪比世界末日来临的那一瞬,无比壮观无比振撼无比夺人无比消魂,襁褓中的婴儿全都张着嘴瞪着眼挥着手蹬着腿,就是哑然无声,不知道哭为何物了。
忽一日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一个叫雾霾的天气,举国游走京城最甚。为了治理这种能把中国人民带入无法呼吸重症的鬼天气,今年五环之内又一次禁放了。这次和上次有所不同,上次民众还有些微词,觉得如果除夕之夜没有了爆竹之声,年味就变淡了。这次大家都对放鞭炮持有反对之意,对禁放理解又赞同。这才过了十多年人们的思想意识就突飞猛进急转直下,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年三十那一晚我愣是没听到一声爆竹声,别说五环以内了就是五环以外允许放鞭炮的地界也是这里的除夕静悄悄啊。听说今年全国的各个城市都在禁放,如果有城市包围农村的理论,过不了几年农村没准也会禁放了。所谓移风易俗,只要有关部门令行禁止,还真不是件难事。
不过在中华大地响彻了两千年之久的爆竹之声,如果因为禁放就传统尽失习俗尽丧,好象也挺让人揪心的,至少看着异族他邦的圣诞树,想我中华堂堂大春节悄无声息,只有大红灯笼高高挂,只有大红福字门上贴,显得不那么灵动。如果过年的时候每家发一个闪光小喇叭,到了新旧交替的那一刻,每家每户都站在窗前,冲着窗外吹上一阵,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家家窗口都闪闪发光,也不失春节的热烈与喜庆吧。反正总不能让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习俗因为禁放而一年年消逝,最后消失殆尽只变成历史教科书上的记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