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3.31 周日 晴天
前一篇里,有几个疑惑因《老王》而萌生。
《老王》这篇文章,越是慢慢读,仔细读,一个字一个字读,越是觉得,文字背后隐藏着惊天的秘密,还有巨大的能量。
这篇文章,表面上看,就是在写老王这个以蹬三轮为生的普通人的故事。可是,有没有发现,这个人物越普通,与“我”和家人的关系越密切,“我”的内心就越沉重,越痛苦,越是愧疚深深?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这样写:“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单这句话来看,“幸运的人”应该就是作者无疑,“不幸者”应该就是老王无疑。两个具有对立关系的词组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当中,也就意味着这两者是相互存在,也相互对立。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老王,“我”幸运;因为“我”,老王不幸。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老王对“我”做了什么,让“我”感到“我”是幸运的?“我”又对老王做了什么,让“我”在老王离开后,无比愧疚?
通读文本,细读文本后发现,“我”因老王而幸运,是因为这:
“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老王“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
老王送默存到医院,“我”给他钱他拒绝。在“我”的坚持下他收下了钱,还不忘问我“你还有钱吗?”
老王抱病到我家里送香油和鸡蛋。
这些事,看起来都是平平常常的家常小事,举手之劳而已。但因为作者夫妇二人当时身份特殊。文中提到“我们从干校回来”。这个“干校”就是当时轰动一时的“五七干校”。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杨绛和丈夫钱钟书被下放到“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彼时,他们都已经是年过半百的半个老人,却还要干一些年轻力壮之人也未必吃得消的农活。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好,可惜,他们还要时时刻刻保持着警惕,防止因为一句话,一件事,一个动作而被禁闭或者非人游行。
杨绛和钱钟书,都是当时被劳动改造,被批斗的对象,很多人避之不及,生怕被牵连。就是这样特殊的境遇下,一个普通的三轮车夫,却能够时时处处竭尽全力去关照杨绛一家人。
与其在春风得意时,看他锦上添花,不如在失意潦倒时,看他雪中送炭。
老王于杨绛,显然就是后者。这是一个普通人金子般的心,这颗心,让杨绛在数年后回忆起来,依然感动不已。
人生匍匐在泥泞之上时,一个交情平常的人,能够递上来一个怜悯目光,就算是不恶,更何况,愿意倾尽全力去帮助?
老王无欲无求地,无怨无悔地帮助“我”,可是“我”每一次回赠给老王的,又是什么?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本来前一句话就已经交代得一清二楚了,为什么后面紧接着还要强调“他蹬,我坐”?
老王是三轮车夫,蹬三轮拉客赚钱,是他维持生计的活命之法。“我”是坐车的,“我”是付了钱的。一个施者,一个受者。二者的关系,隐藏着不对等。“我坐”一个极短极短的句子,可见“我”作为顾客的高高在上,矜持而有点自傲的心理。
文章第三自然段中两个“也许”:“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是作者对老王独眼的猜测,为什么不问问老王?第五自然段中的“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中的“当然不要”,这个词组意味着“我们”把老王当做弱者,穷困者,“我”不要他减半收费,不要他同情,不要他悲悯,“我”在他之上,比他有优越感。第七自然段中“不知什么病,花钱不知吃了什么药”中的两个“什么”,可以看出,“我”对老王,从来都没有过发自肺腑的关心和关照。包括后文中的“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里的老李。我问老王好些没有”对方说,老王已经离世。十多天不见老王,“我”竟然也没觉得有什么异常。等到发觉时,老王已经不在人间。
这个波澜不惊的叙述里,隐藏着作者多少惊骇,多少痛苦,多少悲伤和无处诉说的悲凉!
相比老王对“我们”一家人,“我”给老王的,仅仅是雇佣关系产生的费用——钱而已。钱,在文中出现了好几次,这个钱,出现的次数越多,“我”的愧疚就越深重,越绵长。
老王最后一次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时,“我”还是转身进屋去给他拿钱,可是老王说“我不是要钱。”
老王想要的,是邻里一样和睦的关系,是亲人一样的温暖,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尊严的对等,是生命的尊重,而不是冷冰冰的钱。
而“我”却一次次地给他钱,一次次地用钱伤害着“我”和老王的关系,也伤害着老王的心。
从最初的“我”心理上高高在上到后来的愧疚不已,“我”的心理和情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也是“我”渐渐醒悟,不断反思的过程。
“我”在为自己曾经的高高在上、自诩清高、愚钝冷漠愧疚,为自己给予老王太少而愧疚,为自己心安理得接受来自连自己境遇都不如的人的帮助而愧疚。
这愧疚,在回忆中,一点一点被剥离,一点一点被暴露在阳光之下,一点一点,咬噬着“我”的心。
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杨绛先生在生命的晚年,回忆往事,用感天的至诚,动地的至善,书写自己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轮车夫的怀念,还有自己对三轮车夫深深的,沉痛的愧疚。
这一份揭示自我,批评自我,反思自我的精神,光耀千古,永垂不朽。